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六要素助推中国汽车做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1日 04:07  新京报

  在经历快速成长烦恼的同时,中国汽车的希望之路也伸向远方。在过去的一段时期里,中国汽车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不再一味单纯追求生产规模、扩大市场,而是开始往做强做大、掌握核心技术、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上发力。

  2010年是中国企业的兼并重组风起云涌的一年,国内汽车格局越来越趋于整合,强者愈强;而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之路走得也更加清晰和理性,不再是单纯依赖政府推动或者仅仅为了哗众取宠,因此也受到海内外更多的关注和赞叹。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卢希认为,在市场竞争和政府部门的推动下,7年来汽车骨干企业之间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战略重组,上汽、长安、广汽等大集团成为行业整合的最主要力量,2003年我国13个主要汽车集团汽车销售342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78%,到了2009年13个主要汽车集团汽车总销量达到了1257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92%。

  另一方面,在企业发展的内在原动力上,大批海归精英的逐步回归给国内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内自主品牌发展尽管还有着发展初级阶段的瓶颈有待突破,但也经营得风生水起,在原本被合资企业瓜分的市场中争取到了更多的份额,而合资企业也被迫更加尊重中国市场,本土化品牌之路显现初步成效。

  更加喜人的是,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市场换技术之路遭遇挫折之后,今天中国企业在和跨国公司的博弈中获得了更大的主动权,合作范围开始跨入动力总成等核心技术领域,外方也更加倚重中国合作伙伴。而作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审视者,我们希望,中国的汽车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在理性、稳健的道路上,收获更多。

  1 重组 扩大规模 补充短板

  随着《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炉,国家对汽车行业的整体思路也日渐清晰,鼓励大汽车集团做大做强,合并过剩产能。从去年开始,一轮兼并收购大潮掀起,广汽收购长丰、长安兼并昌河哈飞和北汽收编宝龙。与过去汽车业内的大收购案不同,在上南合作、天汽一汽组合中,政府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相比较之下,虽然现今这一轮并购也是顺应了政策导向,但更多的是由市场主导,国内汽车企业的重组思路开始清晰,自主性、目的性更强,收购方案也更加符合自身的战略,当然也更为理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赵英认为,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变化,“十二五”末期,国内车企间的兼并会逐步加速。

  以广汽为例,在《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广汽是“四小”中的第二小将,位居北汽之后。但作为国内车企中利润数一数二的企业,广汽一直有着一个“大广汽”的梦想,在一系列并购行动中,广汽开始开疆拓土。去年5月,广汽斥资10.05亿元收购长丰29%的股份,取得了长丰控制权。作为《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以来的第一起重大重组项目,广汽入主长丰成了上汽南汽合作之后又一个成功的重组案例。随后,广汽又与失去中国合资伙伴的菲亚特签署合资协议,预计2011年下半年投产,生产菲亚特轿车及发动机。未来广汽自主发动机将采用菲亚特技术,广汽享有知识产权。对于这一系列重组的方向,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的思路非常清晰:“广汽不会为了重组而重组,而要寻找最佳时机,目的不是做大而是做强,广汽最需要补充的是核心技术,比如在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零部件方面的力量。”

  而现在,有不少企业公布了更加雄伟的规划。可以预见,将来车企之间或将会有更多的并购出现,而国内车企势必能在吸取过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走得更远。

  2 收购 充分评估潜在风险

  这一年来,中国汽车企业的海外收购风起云涌,首当其冲的就是吉利收购沃尔沃。早在2001年,李书福曾在一次论坛上预言福特将会遇到危机,到时候就会想要出售沃尔沃了,到时吉利就要把沃尔沃买下来。2007年9月,李书福第一次以挂号信形式向福特美国总部申请收购沃尔沃。一直到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波及了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福特决定剥离沃尔沃。李书福以其对沃尔沃持续多年的关注打动了福特董事长比尔·福特和CEO穆拉利,并在今年3月用一纸合同将沃尔沃收至麾下。

  在这次收购中吉利并非是一时脑袋发热。在收购之前,吉利组织了各方力量包括国外专业评估机构,对当地政府、政策法规、劳工组织、供应商、客户结构、文化等潜在风险进行了评估,尽管各方评论对于吉利未来运营沃尔沃的风险还存在众多疑虑,但李书福显得成竹在胸,并表示依托巨大的中国市场,通过扩大沃尔沃的生产规模,必可以在2年内让沃尔沃扭亏为盈。

  不过,在这轮并购大潮中,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热闹一时的腾中重工收购悍马,在收购消息传出之初就疑云重重,也遭到多方质疑。一个大排量大油耗、不符合市场节能环保大趋势的品牌,中国企业收购它的价值何在?最终,在数月的沉浮后,腾中重工收购悍马宣告失败。结案之余,我们也希望中国车企在走出去的路途上,能够更加理性,认准自身的发展方向,终有所获。

  3 出口 开拓市场与提升销量并举

  中国汽车出口在去年出现严重下滑,今年在中外市场同步回升下开始稳步上升。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汽车企业出口4.79万辆,同比增长57.24%。1-9月份,出口汽车38.43万辆,同比增长76.79%。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司长张骥介绍,我国从2001年加入WTO以后,整车出口增长了35倍,年均增长74%左右;零部件7年间增长了10倍。

  长城汽车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与金融危机前的出口数量和规模相比,目前出口市场依然低迷,包括俄罗斯等传统的主要出口国没有完全恢复。张骥认为,整车出口主要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占据出口市场80%以上。出口企业也是自主品牌占主导地位,产品没有和跨国公司形成正面冲突,只是替代了低端的产品。

  商务部预计,未来5到10年时间内中国汽车出口将加速。按照商务部等6个部委的汽车产品出口发展规划,在明年前实现汽车出口恢复性的增长,增长10%以上;然后用5年时间实现20%以上的增长,整车和零部件的出口额增加一倍半,达到850亿;到2020年,汽车和零部件出口额将占世界汽车产品贸易总额的10%以上。罗兰贝格副总裁沈军指出,国内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时应建立海外生产基地,成立海外研发中心,甚至推动一些海外的兼并重组,同时助推包括技术和品牌的出口升级。

  4 品牌 自主品牌全面开花

  在如今的世界汽车市场中,“6+3”的格局已经被逐渐打破,除了通用、福特、大众,除了本田、丰田和标致雪铁龙,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开始受到国际关注。比如跨国收购沃尔沃的吉利,比如股神巴菲特青睐的比亚迪。

  比亚迪以在新能源领域的光芒,吸引了巴菲特的瞩目并入股。王传福为比亚迪构建的宏伟蓝图,绝非做一个汽车企业那么简单,他所要做的,是领跑未来的新能源行业。而从2007年传出吉利要收购沃尔沃开始,吉利就开始受到国际社会持续几年的关注。跨国收购的背后,作为中国民营汽车企业代表的吉利自身的实力也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提到吉利,大家脑海里的印象不再是那个敲敲打打造车的草莽企业,而是开始逐步迈向国际化、正规化。现在,吉利在全国有7个造车基地,包括台州、宁波、上海、兰州、湖南、济南、慈溪等,产品系列也已经从轿车、跑车扩展到MPV和SUV。

  此外,国内各个大集团也开始通过多年积累的经验,打造自身的自主品牌。目前,长安集团、广汽集团、一汽集团以及东风集团,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自主品牌。以广汽为例,它通过多年与丰田和本田的合资,积累了在中级车生产制造方面的经验,在今年推出了首款自主品牌车型广汽传祺。而做卡车起家的江淮集团,近些年也推出了宾悦、和悦、同悦等多款轿车产品,其中多款产品市场表现出色。

  合资企业也开始专为中国市场推出本土化的自主品牌。比如广州本田、东风日产和上汽通用五菱,将先后推出理念、启辰和宝骏等自主品牌,受到市场的广泛期待。

  而在新一轮的合资中,合资企业也开始将推出新的本土品牌放入合资协议中。例如,今年5月,标致雪铁龙集团和长安集团签订合资协议,双方表示,不仅会推出标致雪铁龙和长安品牌的车型,也会推出基于中国市场需求的全新品牌车型。

  5 合资 中外合作迈入核心领域

  中国汽车发展近30年来,市场换技术之路遭遇挫折。中国汽车合资最初起步时,希望通过合资,向国外跨国公司开放中国市场,再换取到汽车制造技术。但近30年过去了,事实证明,“市场换技术”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跨国企业并非慈善家,他们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但却通过设置各种各样的壁垒和障碍,最终依然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合资企业中的中方,扮演的更多的是类似代工者的角色。

  不过,这种状况现在已经开始出现转变。在世界金融危机的洗礼之下,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突出,各个跨国公司都开始将战略重心向中国转移,中国成为最受倚重的新兴市场。而要更好地融入本地化需求,跨国公司也开始逐渐倚重中方,中方在合资企业中的话语权逐渐增强。

  今年8月,上海汽车集团与美国通用汽车在上海签约,宣布联合开发新一代环保节能动力总成技术,双方共享知识产权。这是中国车企首次与跨国汽车集团在动力总成这一核心技术上进行联合开发。而在过去几十年的中外合资过程中,动力总成等核心技术一直牢牢掌握在外方手中。而在去年底,上汽集团与通用汽车按照50:50的股比成立通用上海汽车香港投资公司,以此作为投资与合作平台,并以印度市场为起点,联手拓展亚洲新兴市场,而双方进军亚洲新兴市场依托的首先就是上汽通用五菱的系列产品。这些新的中外合作方式,使中国汽车开始脱离了市场换技术的阶段,而进入独立自主的发展平台。

  6 人才 汽车人海外回流

  近年来,与以往人才纷纷涌往国外的潮流相反,开始有大批中国的汽车人才回流,反哺国内的汽车行业。国内日趋良好的就业环境,包括鼓励创新的行业氛围、求贤若渴的企业文化、优厚的薪金待遇都成为吸引海归人士的砝码。人才,是行业发展最核心的动力,优质人才的回归,真正为中国汽车未来的发展种下了希望。

  “在国外,我们只能担任整个行业链条中的一个角色,但是回到国内却能受到重用,更加能够施展拳脚。”记者采访过的一位海归人士坦言。

  近些年,吉利集团就吸引了大批的海归人士,其大量吸收行业精英的动作近段时间来备受业界广泛关注。作为一个农民企业家创办的民营企业,吉利在夹缝中求得生存,靠低质低价的产品和家族式企业的管理起家。随着企业的逐渐发展壮大,吉利已经转为一个标准的股份制企业,而人才问题也成为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一直在努力突破的瓶颈。在吉利收购沃尔沃项目展开后,一批海归人才聚集到吉利,比如,袁小林、张芃、沈晖、童志远等。袁小林是国际并购专家,曾在英国BP集团伦敦总部负责重大并购项目,任外交官多年;张芃则曾在香港南华集团、西班牙新世纪公司、壳牌集团以及BP集团担任要职;沈晖曾就任TXU集团的中国首席代表、博格华纳集团中国区总裁、菲亚特动力科技公司中国区总裁;童志远曾是北京奔驰董事、高级执行副总裁,后又出任北汽控股总工程师、华泰汽车总裁等职。

  而除了吉利以外,奇瑞、华晨等一批国内企业也通过各种途径邀请到高级人才鼎力相助。而这些人才所带来的跨国公司管理经验、技术经验,势必成为未来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问你

  Q即将大学毕业的小龙问汽车企业人力资源主管:我想去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工作,不知道待遇怎么样?

  一家自主品牌车企人力资源经理:自主品牌急缺你这样的汽车设计人才,欢迎你的加入!待遇可以面谈。 

  Q总装车间工人问专家:中国要想成为汽车强国,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自主品牌车企工艺工程师:中国的汽车人才目前还很匮乏,在核心技术领域需要不断积累,不光是汽车技术人才,还需要做品牌和营销的人才。

  ■ 兼并重组大事记

  ●2009年5月21日 广汽集团和长丰集团在长沙签署股权转让协议。

  ●2009年11月10日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在北京举行了重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签字仪式。

  ●2010年4月26日 吉奥汽车被广汽集团收至麾下,广汽集团控股吉奥。

  ■ 合资车企自主品牌大事记

  ●2008年4月20日 北京车展上广汽本田自主品牌“理念”及品牌标识首度发布,并推出第一款概念车。

  ●2010年9月8日 东风日产第200万辆乘用车下线,同时东风日产旗下自主品牌启辰诞生。

  ●2010年7月18日 上汽通用五菱发布了全新乘用车品牌“宝骏”,进军乘用车市场。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