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乳业市场三国混战 蒙牛伊利互指对方黑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1日 09:18  鲁中网

  全媒体记者 张磊 孙锐 发自呼和浩特

  近年来,中国乳业从来不缺少话题,2008年三聚氰胺压垮了三鹿集团,2010年圣元奶粉又蒙冤“激素门”,虽被还以清白,但巨大损失已无法挽回。圣元“激素门”刚刚平息,一时又牵出蒙牛和伊利这两大死对头,中国奶业于此陷入一场“三国杀”。

  在这场“游戏”中,“起牌”后的一天里,蒙牛、伊利和圣元乳业紧紧握住自己的手牌,并深藏起自己的身份。

  10月20日,本报记者奔赴呼和浩特,深入事件。

  蒙牛试图漂白,伊利极力自保,圣元则独善其身。目前来看,牌局走向仍扑朔迷离。

  起牌:

  沉默中开启的暗战

  事件的发展是以一种非常规的姿态开始的。

  19日晚,网络若干论坛突然传出消息,称曾引起轩然大波的“圣元奶粉致儿童性早熟事件”,是奶业巨头蒙牛及其公关公司策划出来,以打击竞争对手。同时另一奶业巨头伊利公司也指控蒙牛对伊利旗下产品Q Q星儿童奶、婴儿奶粉,进行有计划的舆论攻击。

  该消息还称,在内蒙古公安部门介入后,蒙牛及其公关公司一批涉案人员被拘捕。该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在微博(http://t.sina.com.cn)上遭到疯狂转载。

  20日上午,记者分别拨打了蒙牛、伊利双方的电话,但传来的却一直是忙音。与此同时,国内其他媒体同行也遭遇了类似的经历,“一直联系不上两家公司的负责人”。

  虽然争议的双方已经变成蒙牛、伊利两大乳业巨头,可事发原因却是圣元乳业。但是,当记者尝试联系圣元乳业相关负责人时,也迟迟未能成功。

  整个事件似乎陷入了黎明前的寂静。

  而回应比较明显的则是股市,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乳业20日早盘低开后保持低位震荡,截至收盘,报23港元,跌2.54%,成交1.86亿港元。

  博弈:

  蒙牛伊利互指对方“黑手”

  蒙牛:伊利员工传递神秘邮件

  10月20日傍晚,本报记者赶到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的蒙牛总部。

  壮观的蒙牛总部大楼灯火通明,但记者却被告知非工作时间没有部门能够接受采访。几经周折,记者才联系到了蒙牛公关部门的一名负责人,这名负责人不愿透露姓名,只是表示,关于“传闻”,蒙牛愿意作出回应。随后,记者的电子邮箱收到了蒙牛发来的一份书面声明。

  记者发现,蒙牛在这份声明中仅强调公司与圣元“性早熟事件”一事无关、相关网络传闻属于“诬陷”。对目前舆论的焦点——公司员工与签约公关公司联手针对伊利产品实施恶性口碑营销一事,没有给出任何正面回应。

  那么蒙牛高管被拘捕是否属实?10月20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已经证实,确已对蒙牛、伊利两大乳企间的恶性口碑营销传播事件进行立案调查。涉案的博思智奇公关公司创始人杨再飞已被警方带走调查。

  对此,蒙牛方面回应称,杨再飞已经不是蒙牛的总裁助理,也非蒙牛员工,只有安勇是蒙牛员工。但安勇仅仅属于儿童奶项目部,并非集团高管。他制造这一事件是其个人所为。

  这名负责人在之前与记者交流时透露,“网络传闻圣元事件是蒙牛策划”这一传闻是由伊利通过内部邮件向员工部署的,因为有伊利人员将一封神秘的邮件传给了蒙牛,蒙牛才据此向公安机关报案,目前国资委已经介入。

  伊利:蒙牛发起商业诽谤

  起初选择沉默的伊利乳业也打开了话匣。10月20日晚上,伊利也向记者发来一份书面声明。

  声明称,今年7月中旬,伊利在部分网络媒体发现大量攻击公司产品、品牌的言论、报道,公司已于7月30日正式向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报案。

  经警方缜密侦查,这起利用网络媒体恶意损害伊利集团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案件已被侦破,此案涉及蒙牛乳业、北京博思智奇公关顾问有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蒙牛乳业总裁助理杨再飞兼任该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其副总经理赵士勇为蒙牛乳业首席顾问)、北京戴斯普瑞网络营销顾问有限公司相关人员。

  伊利在声明中确认,蒙牛乳业儿童奶负责人安勇、北京博思智奇公关顾问有限公司赵宁、郝历平、马野等4人已于近日被检察机关正式批捕,李友平、张明2人网上追逃。

  在书面声明的最后,伊利意味深长地表示:“我们对于网传圣元事件是蒙牛策划一事不做评价。”

  圣元:真相总会水落石出

  10:30许,记者拨通了圣元乳业公关部经理张迎玖的电话”

  张迎玖告诉记者,网络上《蒙牛集团蓄意破坏我公司(伊利)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案件侦破进展》的帖子她已经看到了,“网络上的东西我们不好作出评论,事实上,激素事件已经结束了。” 张迎玖说,中国卫生部8月15日公布了“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调查结果,称患儿乳房早发育与所食用乳粉没有关联,目前市场上抽检的圣元乳粉和其他婴幼儿乳粉激素含量没有异常。“卫生部的调查结果已经说明激素事件有了定论。”

  除此之外,张迎玖特别向记者强调,前不久,曾在凤凰卫视节目中率先向圣元奶粉开炮的主持人马斌,对针对圣元奶粉作出的错误报道表示了诚挚的歉意,正式向圣元公司及广大婴儿家长们道歉。“今日,不断有媒体朋友来电询问有关激素事件幕后策划一事,圣元公司也看到了相关报道。对此我们暂时无法评论,相信终究有一天,真相会水落石出。”

  缘起:

  警方破获商业诽谤案 

  2010年7月16日,某报刊登了一篇所谓“深海鱼油造假严重”的新闻,随即网上相继出现大量宣传“深海鱼油不如地沟油”的攻击性文章。

  之后,网络攻击深海鱼油的行动有组织地向深层次发展,攻击添加深海鱼油的产品不能食用,最后矛头直指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Q Q星儿童奶”。

  警方经过为期两个多月的缜密侦查发现,这起看似商战的事件,确系“一网络公关公司受人雇用,有组织、有预谋、有目的、有计划,以牟利为目的实施的”损害企业商业信誉案。

  警方证实:今年7月14日,蒙牛“未来星”品牌经理安勇与北京博思智奇公关顾问有限公司共同商讨炒作打击竞争对手——伊利“Q Q星儿童奶”的相关事宜,并制定网络攻击方案。

  据警方介绍,这些网络攻击手段包括:寻找网络写手撰写攻击帖子;联系点击量较高的个人博客博主撰写文章发表在博客上,并“推荐到门户网站首页”、“置顶”、“加精”等操作,以提高影响力;以儿童家长、孕妇等身份拟定问答稿件,“控诉”伊利乳业公司,并发动大量网络新闻及草根博客进行转载和评述,总计涉及费用约28万元。

  而整个操作链由“蒙牛‘未来星’品牌经理安勇——北京博思智奇公关顾问公司(郝历平、赵宁、马野等)——北京戴斯普瑞网络营销公司(张明等)、博主(网络写手)——李友平(戴斯普瑞公司合伙人)”这样串联而成。

  警方表示,这起案件目前已告破,安勇、郝历平、赵宁等三名犯罪嫌疑人已于10月16日被内蒙古检方正式批捕,另一名犯罪嫌疑人马野也被警方刑拘,张明、李友平等人在逃。

  旁观:

  混战下的悲哀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许多呼和浩特当地人对此次蒙牛“陷害门”并不持有太高的关注度。“两大巨头,谁也看不上谁,在我们这里没有人会觉得奇怪。蒙牛还没怎么成器的前些年,伊利就有攻击过蒙牛,这又不是什么新闻。不过若说蒙牛陷害攻击圣元奶粉,倒不是多么可信,因为,有必要吗?”出租车司机郑宏说。

  正如郑宏所理解的,有乳业专家也分析,从蒙牛的发展来看,圣元并不是它的竞争对手,它没有必要用这样的手段去打击圣元。根据数据显示,圣元奶粉只专注于奶粉市场,而蒙牛在国内的奶粉市场份额只占不到5%,直接因为抢夺奶粉市场而出此下策打击圣元,令人费解。

  谈起此风口浪尖上的事件,许多呼和浩特市民表示,若对是非必须要做出一个判定,他们会站在蒙牛一边。“就像选择就业一样,当地人一般会先选择蒙牛,而不是伊利,除了机制更灵活一些,十多年来,蒙牛树立起的高大形象也确确实实深入人心。”“清者自清吧……但不管是谁做了什么,这也是一场悲哀,中国奶业的又一场悲哀。”

  ◇相关新闻

  蒙牛伊利本是“同根生”

  公开资料显示,1978年牛根生参加工作。在伊利集团从一名洗瓶工干起,担任过车间主任、厂长等职,在伊利做到了生产经营副总裁的位置。1998年,牛根生从伊利辞职。谈至辞职的原因,牛根生2001年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说,主要是缘于高层的权力斗争。“当国企老总感觉到你威胁到他的地位,或者被人挑唆到觉得你威胁到他的地位时,他会请你走人的。”

  此后,牛根生于1999年创立蒙牛集团。作为乳业的后起之秀,“蒙牛”以出色的营销手段实现了快速增长。对于蒙牛的成立,社会上有人称,牛根生的离开使伊利不少元老级管理人员均跟随而去,原先的伊利一分而二,成为现在的蒙牛和伊利两个乳业巨头。

  2002年,蒙牛销售额突破21亿元,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一举跃升至第4位。此后,蒙牛成长为中国最大的乳制品企业。与伊利这个中国第二大乳制品企业的较量逐渐升温。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