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洋工程装备十二五总投资将超2500亿

  ⊙记者 陈其珏 ○编辑 王晓华

  《“十二五”期间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规划》即将出台

  《“十二五”期间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规划》已基本草拟完毕,预计不久后就会正式出台。与此同时,记者获悉,“十二五”期间在中国的近海大陆架和大陆坡将会再建设5000万吨的产能,带动的海工装备总投资将超过2500亿元。⊙记者 陈其珏 ○编辑 王晓华

  被誉为亚洲最大石化展的“cippe(上海)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昨天正式开幕。在同期举行的“2010中国海洋油气钻采与工程装备高峰论坛”上,中国石油和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赵志明透露,由工信部负责制定的《“十二五”期间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规划》已基本草拟完毕,预计不久后就会正式出台。

  中海油有关高层则在会上透露,“十二五”期间在中国的近海大陆架和大陆坡将会再建设5000万吨的产能,带动的总投资约2500—3000亿元。

  海工装备被纳入“十二五”规划

  早在今年初,坊间就有传闻称海工板块将被纳入“十二五”规划,引发各界关注。此次,高层首次确认了这一事项。

  “这份规划虽然由工信部牵头制订,但由于涉及中国的海上能源战略,因此还需要国家能源局参与协调。此前,我们协会有关专家已经参与了这份规划的评审。”赵志明说。

  他告诉本报记者,由于目前海洋工程装备已被列为新兴产业,不可能和传统产业同等对待,未来有望得到国家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包括税收、金融方面的扶持等。而海工装备同时也属于装备制造业,因此还可享受国家针对装备制造业提供的优惠政策,如首台(套)设备的财政补贴等。

  “从中海油的业绩就可看出,即便海上石油开采的成本高于陆上,但在当前油价条件下还是有利润的。未来,随着油气资源逐步枯竭,海上油气开采的潜力将进一步凸显。”赵志明说。

  剑桥能源咨询公司的近期统计显示,2009年海洋石油产量已占全球石油总产量的33%,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升至35%;海洋天然气产量占全球天然气总产量的31%,预计2020年,这一比例升至41%。

  赵志明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的海洋油气极具开发潜力:我国海洋原油的发现率仅为12.3%,世界平均探明率为73%;海洋天然气发现率仅为10.9%,世界平均探明率为60.5%。

  “十二五”海工总投资将超2500亿

  在昨天的论坛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工程建设部总经理金晓剑还首次向外界披露了未来五年的海洋油气开采战略及所带动的海工装备机遇。

  金晓剑介绍说,“‘十二五’是中海油从综合型能源公司向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全面跨越的重要时期,是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公司能源供应总量将大幅提升。” 据金晓剑提供的数字,“十二五”期间,中海油的油气产量要达到1亿至1.2亿吨油当量,其中,国内油气产量要达到6500—7000万吨(8000万方)油当量,海外要达到2000—3000万吨,进口液化天气要达到1500—2000万吨,煤制天然气要达到80—100亿方。

  “而为实现上述‘十二五’产量目标,在中国的近海大陆架和大陆坡将会再建设5000万吨的生产能力,同时将会有2—3个深水油气田要建成投产。相关总投资将超过2500—3000亿元。”金晓剑说。

  他预计,在未来五年中,一个新的装备建设和发展高潮将会到来,这些装备和设施将支撑起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和海洋能源工业走到世界前列,同时带动国内造船、装备制造、材料、冶金、精密仪器等行业向“高精尖”发展,催生一批在全球行业中具有很强竞争力的中国公司。

  据他测算,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目前的年需求量约400亿到500亿美元,而我国“十一五”期间用于海上油气资源开发投入已达1200亿元,“十二五”期间的投入将更多,市场容量很大。

  据悉,海洋工程装备业涉及海洋油气开发、海工平台制造、配套设备制造、油气开采服务以及设备设计总承等多个行业,振华重工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集集团海油工程等相关上市公司将从中充分受益。

  海洋工程装备将向深水化发展

  赵志明表示,未来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趋势是深水化、大型化、设计更优化、采用高强度钢、配套更先进。其中,天然气勘探、钻采装备将成为发展重点。

  而目前,在浅海油气开采设备制造方面,完全可由我国自行设计与建造的导管架平台及其他固定平台,工作水深未超过150米。

  据他介绍,我国正在加快南中国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但这一海域水深在500至2000米,而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在这样水深海域进行油气勘探和生产的技术,因此迫切需要发展深海油气勘探和开发技术。

  正因为我国的深海技术尚不具备,赵志明昨日还否定了墨西哥湾漏油事故是由中国制造所引发这一观点。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