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钢材跌价 流通凸现心态博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4日 11:22  现代物流报

  

  现代物流报记者 常河山

  “价格上涨时,想要(钢)坯子都没有,价格跌时,加工出来的产品,想抛都来不及。”

  “你等着市场价格在往下降,我等着市场价格往上涨;你不积极采购,我不积极出货。这就形成了双方源于心态的博弈。”

  在钢材价格拉涨到4月底之后,市场风云突变,“五一”之后,价格开始不断下滑,至今,个别品种甚至已经下跌了300多元,而且跌势还没有停下来。钢铁贸易和加工企业再度面临亏损风险。一时无法准确判断后市的从业者,在迷茫的情境中,经营开始谨小慎微,受心态的影响日上。

  “你觉得未来一段时期,行情会怎样?”在河北唐山采访,这是现代物流报记者听到次数最多的一句话。

  欧联金属是唐山丰润一家用钢坯加工型材的企业。

  “今天什么价格?又跌了多少?走货量有多少?……”当记者走进该公司的办公室时,经理正用电话与同行沟通行情,“每天这样的电话,不知要打多少个。也不知道要接多少个同样问题的电话。”

  “我们进的钢坯,价格从4050元(每吨,下同),到现在3780元,才没几天,价格就下跌了这么多,这种严重倒挂有些突然。眼看着就赔钱了。”欧联的这位经理说,“价格上涨时,想要(钢)坯子都没有,价格跌时,加工出来的产品,想抛都来不及。”

  逢上这种情况的不仅仅是欧联公司一家。

  位于丰润区银城铺的鼎金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年产型钢近百万吨的加工型企业。经理崔振河告诉现代物流报记者:“平时,我们每吨还有20元~30元的轧制利润,但是,现在钢坯价格的倒挂,已经使加工业无利润可言。”

  “我们的产品面对的是全国各地的流通商,由他们做销售代理。采购量和采购协议受行情影响很大。”崔振河说,“时下,钢材价格落了,有的钢贸商本来定了货,现在就不要了;等价格往上走时,就电话催着要货。”

  令这些加工企业困惑的是,价格上涨时,拿不到原料;价格下跌时,降价也没有人要。而且,越是降得低,越是没有人要。客户们还要再等一等,等到价格再低些时,或许才会采购。

  “我们平时每天的出货量1000~1400吨,市场好时,可以出2000多吨货,而今天才170吨。”欧联的经理双眉颦蹙,“太不正常了。”

  “面对市场的价格波动,人们的心理承受与调整能力越来越差了。”唐山丰润龙翔轧钢厂销售经理崔小虎有些无奈,“下游客户们,看到市场价格在下降,观望的心态便陡升,这就形成了加工企业的出货压力,而且,因为这些压力的不断加大,导致了加工生产企业出货不畅。”

  “难道下游客户真的不用钢材吗?”崔小虎调高语调,“不是的。我们前期曾到市场进行过考察,发现市场上的库存并不多。市场采购热情不高,是因为用钢客户在慢慢消化自己的库存,因为他们期望在消化自己库存的这段时期,市场价格能够继续回落,这样他们既不影响生产,又能在市场降价中降低生产成本。”

  用钢客户采取这样的采购策略无可厚非,问题是,像崔小虎所在的这样的型钢加工企业,会采取怎样的出货方式呢?

  “现在钢坯价格比起节前下调了300多元,加工企业的利润早已被倒挂的价格吞噬。所以,在加工企业没有利润的情况下,我们也不急于出货,反正都赔钱。”崔小虎分析,“要是现在出货,因为价格倒挂,赔钱是百分之百。但我们可以通过保持的合理库存,等一等,待市场上扬、价格拉涨时候出货,损失可能会小些。”

  “前几个月,钢铁行业一路看好,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都有了好的收益,一年中有那么几个月的‘美好时光’,如果夏季再有一个平稳过渡,也算可以的。” 唐山金桥轧钢厂的董事长贾志平希望能用平常心与市场相容,“所以,经过金融危机和市场动荡洗礼之后,我们这些从业者,还是应该能够理解,也应该理性对待市场的动荡、涨跌、风险和机遇。”

  价格拉涨时有风险,但价格下跌时也有机遇。“做企业一定要有远见,对国家相关政策,比如准备金率调整、房产调控新政等金融政策一定要多关注,要做一个透彻的研究,这样才有可能规避风险,抓住机遇。”贾志平还提醒同仁,“很多东西一定要灵活把握,老是按计划出牌不行。”

  “你等着市场价格在往下降,我等着市场价格往上涨;你不积极采购,我不积极出货,这就形成了双方源于心态的博弈。”贾志平猛地放下手中的杂志,神情严肃地说,“长期下去,对谁都不好。”

  与加工企业一样,钢贸流通企业也期望市场有一个理性的回归,期望用钢企业和产销领域都不要赌行情,以形成一个健康的产业链。但是,加工和流通企业心里也清楚,在价格下行的时期,用钢企业不会放弃“成本可能会继续降低”的心理预期,去分担价格倒挂已经形成的损失。

  所以,在“五一”之后的价格开始下行之际,加工和流通商们的出货策略就做了相应调整,“以出货为主,尽量出货,哪怕赔一点儿,也要尽量把生意谈成。”

  “什么时候出货,掌握好这个‘点’很重要。”唐山青坤贸易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立清即使再忙,每天也都要看中央电视台的财经报道和现代物流报的解读分析,“这些信息,会给人一个对市场的立体判断,融在人潜意识里面的这些东西,使人能够更敏锐地感触到风险的前兆,以及早采取措施。”

  “2008年,奥运会之前钢材价格猛涨;而之后,却一路狂跌,给钢铁行业造成了不小损失,其中的经验教训,人们至今记忆犹新。”王立清说,“前几个月(钢材)价格的疯狂拉涨,无疑让人感到不正常。为了避险,无论价格涨跌,我们看几百块钱的利润就出货,所以,前期涨价时,我们拿货快,出货也快,现在价格跌了,我们也没有多少库存,风险自然小多了。”

  根据自己的出货量,采取灵活的价格定位,是丰南区金德工贸有限公司的经营策略。

  总经理谷金彪告诉现代物流报记者:“近期市场价位不会很妙,下跌趋势尚没有停止的迹象。” 在这种形势下,“拉到家里的货,价格倒挂了,赔了就是自己的。钢厂和加工企业很少有补差。但我们相信,这样跌下去,市场采购的热情会急剧下降,靠慢慢消化自己库存来观望、等待,期望再降的心理会增强,会使得整个钢铁的产销链形成‘价格下跌,产品滞销’的恶性循环。所以,希望钢厂不要在利好时猛力生产,要掌握一个平衡。”

  “今天走货量大了,就涨涨价格,20元、30元或者50元;走货量小了,就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谷金彪向现代物流报表示。

  降低风险是目前加工企业和钢铁贸易商近期共同关注的焦点。5月15日,在美丽的深水良港曹妃甸举行的一个行业分析论坛上,天津荣程钢铁的张祥青善意地告诉大家:“中国钢铁的生产流通,目前正面临着风险,而降低库存是最根本方法。”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