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铁矿石困局:六年谈判没有讨回话语权(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4日 07:03  经济参考报

  到2010年,现货矿价已超过长协矿价一倍左右。三大矿分别明确宣布,以基于现货市场变化的季度定价方式取代传统的年度定价,以更有效地反映市场变化。此后,矿商又宣布与全球主要钢厂达成了季度定价协议或“临时协议”。日韩钢厂和欧洲蒂森克虏伯等主流钢厂都先后表示接受了季度定价。中国钢铁业虽一直坚持说“谈判还在进行中”,但中钢协和宝钢对外表示,国内钢厂先与矿商以临时价格预结算,待谈判有结果再进行最终结算。这基本也是承认了定价机制变化的现实。

  从历史的勾勒中可以看出,“疯狂的石头”和定价机制的改变是如何一步步演进的。首先,以中国为主的钢铁业的快速发展,引发了矿石阶段性供不应求的大氛围。其次,全球唯有中国才存在的矿石“一国两价”的格局,形成了一个长期难以消除的“价差”,引发了对矿石利益的非理性追逐,基于现货市场的新定价机制,其实质就是基于短期超额利润。当然,三大矿的垄断也不可忽视,在上世纪矿业低迷期,三大矿整合了优势矿山,这种相对垄断地位一时难以改变,在供不应求的市场中,其垄断效应可较为容易地释放。

  铁矿石谈判困局“根子在国内”

  有业内人士说,发展需要付出代价,超速发展更要付出额外的代价。像中国铁矿石进口“一国两价”这样的先天制度缺失,其造成的“额外成本”也只能由我们自己来弥补。固然,矿价“双轨”引发了腐败寻租,其中不乏炒作和囤积居奇,其中肯定存在“虚假的繁荣”,但“你不可能要求别人主动为你挤除泡沫”,别人不会为你的额外成本“埋单”。中国钢铁业发展中一系列的“软肋”,必然会反映到矿价之中,“作为成本来倒逼制度的改革”。

  中国钢铁企业当然有权对三大矿的“傲慢”表达愤怒,这种愤怒甚至广泛存在于全球钢铁业内。在三大矿把“定价合约短期化和价格涨幅接近翻番”这两项“强硬”诉求推出后,欧钢联以前所未有的严厉口气指责三大矿涉嫌定价垄断,要求欧盟监管部门对其行为进行调查。日韩主流钢厂虽然率先接受了季度定价,但依然表达了“后续希望重新回归年度定价”的愿望。中钢协相关负责人曾对记者说,矿价谈判不能“一口价”,像最后通牒似的,“硬要我们接受”。宝钢集团负责人也表示,三大矿凭借目前的强势,在季度定价中,对依据什么指数,数据如何采集,如何参照,都不讨论,“今后市场变化了,会得到回报的”。

  但是,“话语权”不是在“愤怒”中获得的,而是要靠现实的力量来支撑,用宝钢前董事长谢企华以前说过的一句话来表达,就是“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围绕铁矿石谈判表现出来的各种情况尽管错综复杂,但其最核心的基本线索还是供求关系。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国内铁矿石贸易秩序的混乱,直接影响了铁矿石市场供求关系的“清晰表达”。矿石谈判的困局,“根子还是在国内”。此次,中钢协与五矿商会联手出台了三项整顿措施:进一步严格进口资质审定;实行矿石一级代理制,不得进行二次贸易;建立矿石进口及流向的备案制度,确保矿石进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钢铁企业中。

  这是关乎行业信用的问题。在多年的矿石谈判中,出现了这样一个“有趣”但严肃的问题:国内业界几乎每年都会以“整顿钢铁业产能过剩、淘汰落后、理顺铁矿石贸易秩序”的措施作为谈判“砝码”,但最后实际的运行数据与之却是大相径庭,钢产量连创新高;淘汰落后往往成为扩充产能的“变相路径”;铁矿石贸易资质管理、严格实行代理制也还停留在“行业自律文件”中。这样的“反差”,直接影响到矿价谈判的成效。有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到了对中国钢铁业“下大判断”的时候了,不要用“套语”替代真实的评估。这样才能顺应现实,解决问题。

  冶金工业规划设计院院长李新创等专家曾在一次研讨会上说,在实施钢铁业“十二五”战略规划编制过程中,有几个问题很难回答,但必须认真思考,比如,为何年年喊钢铁业产能过剩,国内钢产量却从1亿吨迅速扩张到近6亿吨;为何淘汰落后这样艰难;为何民营钢铁企业发展速度较快,与大型国有钢厂之间的市场利益关系如何协调,等等。这些问题都涉及到行业的一些根本性战略方向,只有在大方向上有把握了,才能在矿价谈判这样的具体操作中寻找到有效的策略。

  掌握“理性回归”的主动权

  面对矿价谈判的“变局”,联合金属网专研矿石市场的分析师胡凯出奇的冷静:“在全球矿石市场上,越来越大的现货市场已是一个既成事实,你不可能要求长协的传统定价机制一点不变”。他认为,供求关系是主要的,今后只要供求转过来了,那么定价机制还是会跟着再改变的。“这一切都很正常”。

  从现状来看,中国钢铁业“生产之轮”依然高速旋转,铁矿石进口维持高位。另一方面,受市场的“刺激”,矿商以历史形成的市场优势,明里暗里采用“惜售”、“节奏调控”等手法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商品市场中也是“见怪不怪”的通常行为。贾良群等业内人士说,不论是钢材市场,还是矿石市场,都处在一个剧烈变动的阶段,“供求+博弈”的特征不可避免,这个特征必然会影响到“现阶段的矿价定价机制”中来。

  同样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不稳定的阶段必然会过去。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新近公开表示,中国未来钢铁原料海运需求将出现三个重大转变:一是海运需求从强劲增长到低速增长的转变。随着中国重化工业阶段的完成,经济增长所需的钢铁消费强度将逐步下降,国内钢铁消费增速下降是必然的趋势。因此,短期内中国钢铁产业将呈现高消费、低增长的特点;中长期看,中国钢铁产业将进入低速增长时代。与之相应,短期内中国钢铁原料海运需求将从强劲增长转向低速增长;从中长期来看,中国钢铁原料海运需求将趋向于稳定。

  二是钢铁原料供应格局从垄断到多元的转变。虽然在短期内还难以打破供给的垄断格局,但应该看到目前已经取得的初步成效。从铁矿石进口来源看,目前中国进口铁矿石来源国已发展到了40多个国家;除澳大利亚、巴西等传统资源国家,当前中国还在南非、蒙古、越南、哈萨克斯坦、柬埔寨、秘鲁、阿根廷等国的海外资源投资方面取得了进展。目前中国每年进口的铁矿石中有8000万吨属权益矿,中国钢铁企业参与合作的海外铁矿资源量已达每年1.9亿吨,中国钢铁原料多元化供应雏形逐步呈现,从中长期看必将破除长期笼罩在中国钢铁业上的资源垄断阴影。

  三是钢铁原料需求格局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去年宝钢、武钢、鞍本、河北钢铁、沙钢等五大钢铁集团合计产钢1.65亿吨,已占国内钢产量的29%。今后一段时期,持续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兼并重组将是中国钢铁业的“重心所在”。随着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必将促使中国钢铁原料的海外需求不断由分散向集中转变。

  徐乐江说,未来在对钢铁原料海运需求低速增长甚至是趋向于稳定的背景下,随着供应格局从垄断到多元的转变,需求格局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中国钢企将继续追求以长协为主的采购模式、增加长协需求比重,构建长期稳定的航运保障将成为一种趋势。

  这种“理性的回归”,必然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可能回到“原点”。在矿石定价机制向短期化转变的过程中,各类铁矿石价格指数会活跃起来,相关中介机构会在产业链中占据新的地位。铁矿石掉期交易等新型衍生品市场也会不断发育。“这些都是今后全球铁矿石市场体系中新的长效因素,不可能如过眼云烟,一梦醒来,传统长协定价机制回归,什么指数、掉期,都消失不见了。这未免太幼稚了。”一位市场人士这样对记者说。

  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金融化”的走向,要有清醒的认识,这是目前国际经济结构的特征所决定的。国内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度应进一步提升,使得钢铁业等战略性产业更加具备“金融背景”。对于已经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出现的铁矿石掉期交易等新型衍生产品,要加强研究,做到心中有数,真正摸透其套期保值、价格发现等基本功能与投机功能之间的复杂关系。在充分的比较和准确的利益诉求设计过程中,对未来铁矿石定价机制形成自己的方案,主动与国外主流钢厂和矿商进行沟通协调。只有在利益关系上进行精确的剖析,才能在未来谈判过程中有效设立保护自己的“防火墙”,阻挡金融游资过度投机对钢铁业的负面威胁。

  宝钢集团负责人也对记者说,今后,作为中国大型钢铁企业的“掌门人”,对上下游产业链的规律和金融知识,都要有透彻的了解。像钢铁产品中的不锈钢,其主要成份之一就是镍。镍是金属期货产品之一,往往有游资炒作,价格上下波动巨大。如果是门外汉一点不懂,那么生产再好,钢铁产品精度再高,在原料采购上一个“闪失”,后果就不堪设想。铁矿石市场今后到底如何发展,也需要中国钢厂主动认识、主动判断、主动参与、主动设计、主动作为。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李荣采写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