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 琳北京报道
在矿产、石油企业频繁出海之际,地域性特点极强的水泥企业也终于出手。
5月13日,中非发展基金和冀东发展集团宣布,将与南非当地企业合资建造一个至少价值15亿兰特(合2亿美元)的水泥厂。
“的确是这样,协议签署后,我们将立即开始筹建水泥厂。”冀东发展集团副总经理李占军对本报记者称。“这是中国水泥企业第一次实质性地走出去,之前的企业在海外都只是承建项目。”中国水泥网CEO邵俊说。
冀东水泥出海的动力,来自国内过剩的水泥市场。严控过剩产业的国务院38号文就指出,我国在建水泥产能全部建成后,“水泥产能将达到27亿吨,市场需求仅为16亿吨,产能将严重过剩。”同时,38号文还要求,对尚未开工水泥项目一律暂停建设,并将进行一次认真清理。
在国内受到严控的水泥产业,正在努力寻求新的空间。李占军对本报记者表示:“国内都不批新项目了,我们当然要向外发展。”
而非洲,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的投资乐土。4月,中国一汽刚刚宣布在南非投资1亿美元;更早的1月,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也签署了投资入股非洲矿业公司的框架协议。制造业、矿业、石油、基建、水泥,中国企业正在深入非洲的各个行业。
2亿美元建厂
据了解,该水泥厂的投资方式是,首先由冀东发展集团与中非基金成立合资公司,股权比例大概为6:4;然后再由该合资公司与南非当地企业大陆水泥(Continental Cement)和“妇女投资组合控股”(Women Investment Portfolio Holdings)进行合资,两者出资比例也在6:4左右。
“我们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绝对控股的。”李占军表示。
而国内另一参股方中非基金,则主要是利用股权投资寻求长期回报。中非基金是支持中国企业开展对非合作、开拓非洲市场而设立的专项资金,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之一和第一只专注于对非投资的股权投资基金。2007年6月其由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首期10亿美元资金由国家开发银行出资,最终达到50亿美元。
在冀东水泥的此次投资中,国家开发银行亦扮演重要角色。据李占军介绍,整个项目大概需要2亿美元的投资,而按照40%的资本金计算,整个项目资本金大概需要8000万美元。而冀东发展集团的出资比例在全部投资中大约在1/3左右。“大概是2000多万美元,这对我们来说并不算太多。”李占军表示,资本金之外,其他的银行贷款将全部来自于国家开发银行。
据了解,此次的2亿美元投资,将用于在约翰内斯堡周边的豪登(Gauteng)地区建设一条日产2500吨的生产线。“那边建设成本的确很高,现在国内建设一条5000吨的生产线大概需要5亿人民币,南非可能是国内的3倍。”邵俊表示。
“现在就开始筹建,大概要两年时间建成投产。”李占军说。冀东发展集团董事长张增光曾表示:“公司计划到2012年底实现水泥总产能1.3亿吨,通过规模、质量和品种的优势取得市场话语权,进入世界水泥行业前五强。”
等待他们的将是一个诱人的市场。有消息称,由于世界杯的庞大基建工程,南非国内近期都短缺水泥,而南非公路和铁路运力紧张,使得进口水泥相对成本高昂,因此水泥投资十分有吸引力。
据邵俊介绍,整个非洲大陆的水泥价格都非常高,即使南非市场相对成熟,每吨水泥价格也在150-200美元/吨之间,这与国内水泥300-500元/吨价格相比,确实是相当诱惑。
政策“挤出效应”
在国内,冀东水泥面对的问题,并不仅仅是价格低廉。
2009年9月,国务院发文抑制几大产能过剩行业,水泥业就名列其中。文件指出,“2008年我国水泥产能18.7亿吨,当年水泥产量14亿吨。目前在建水泥生产线418条,产能6.2亿吨,另外还有已核准尚未开工的生产线147条,产能2.1亿吨。这些产能全部建成后,水泥产能将达到27亿吨,市场需求仅为16亿吨,产能将严重过剩。”
在此背景下,水泥新线审批被暂停,已审批未开工项目也被要求暂停,集中清理。一时间,水泥企业的扩张路径被迅速收紧。“我们都还在等国家下一步的政策。”有多位水泥企业人士曾对记者表示。
而冀东显然开始开辟另一条道路。“国内都不批新项目了,我们能到哪儿发展去?当然就考虑去海外。”李占军表示。
“冀东算是第一个实质性出去的,是第一次自己出钱以业主方式出去的,胆子挺大的。之前,一些水泥企业都是以承建的方式在非洲做项目。”邵俊表示。此前,山水集团、中材集团旗下中材国际等也都曾在南非、尼日利亚等地承建水泥项目,但还算不上真正意义的投资。
不过,在水泥企业之前,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早已形成一股浪潮。制造业、基建、矿产等企业纷纷赴非淘金。而这或许仅仅是一个开端。
李占军就表示:“南非的市场很好,利润率很高,我们调研的结果很满意。目前,其他地区也有考虑,但没有成熟,如果条件成熟,未来海外投资有可能进一步扩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