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资收购中国医药研发公司拉开大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8日 09:34  中国经营报

  4月26日,外资对中国医药行业最大的并购案出炉:美国最大的药物研发公司——查理斯河谷实验室公司(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 International(NYSE:CRL),以下简称“查理斯河谷”)以16亿美元收购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NYSE:WX,以下简称“药明康德”)。查尔斯河谷在上个世纪40年代由James C.Foster的父亲创立,James C.Foster领导该公司去年实现了12亿美元的营收,目前该公司在世界各地有9000名员工。

  药明康德是一家成立仅10年,销售额2.7亿美元的药品研发外包公司。此次并购不仅意味着药明康德的药品研发外包的“中国”模式已经受到关注,与此同时,外资对中国医药研发企业的并购大幕已经悄然拉开,其对世界医药外包产业链的影响则更为深远。

  药物研发明星的登场和退场

  药明康德首创了药品研发外包的“中国”模式,如今,此模式已成为中国医药研发企业的样板。对于这一模式,国内最大的生物药物研发外包企业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颜宁博士这样解释:“为了节约成本,国外大型制药公司减少了对药物科学家的聘用,而是改由药明康德提供国内的科研人员小组,专门承担相应研发工作。”药明康德能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在于该公司在国内首先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大规模开展研发。

  药明康德甚至按照不同国外公司组成小组,比如默克组、辉瑞组等,并与这些公司签订长达数年的外包协议。其间,小组科研人员成为这些大公司的研发“外脑”,随时与这些公司的研发人员开电话会议,按照要求进行一项项研发实验。国内最大的临床研究公司——依格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原总经理熊炜认为,药明康德至少是在国内大规模开展这种“科研小组外包”模式的第一家药物研发公司。

  根据药明康德公布的资料,全球前20家药厂中的18家以及前10大药厂中的9家都已经成为该公司的客户。根据2009年药明康德的年报,营业收入2.7亿美元,毛利1.083亿美元。

  5月6日,药明康德创始人李革接受了《中国经营报》记者的采访。李革表示,查尔斯河谷收购药明康德,将把药明康德的业务从药物研发最上游拓展到临床实验,实现一体化,这正是他期望的。届时,新的公司将拥有15亿美元的销售额,1.2万名员工。此次合并后,李革担任新公司的执行副总裁兼全球研发及中国服务部总裁。

  外资加紧行动

  在收购药明康德以前,外资对中国制药界的最大收购当属拜耳制药收购东盛的OTC业务,此事在2008年3月4日落幕,当时双方表示,拜耳最终出资12.64亿元完成收购。但是在此前后的几十年里,外资并没有对中国大型制药公司表示过太多兴趣。对此,一位医药界资深人士分析,中国大型制药公司实际是乏善可陈。国外大型制药企业,每年都可以推出数种创新型药物,具有极强的研发能力,而中国的创新药物(一类新药)每年也不过一两个,前几年甚至一度空缺,缺乏研发能力。

  曾经从事过药物研发行业的拜耳(中国)原总经理、好医生集团CEO高瞻认为,查理斯河谷看中的是药明康德所建立的模式和中国廉价的人力资源。如果自己到中国建立起一家和药明康德竞争的公司,那将会是费时费力和风险更大的事,而收购就简单多了。

  “中国已经成为外包业务的重要战场。但一直以来我们的企业多为制造外包行业,处于行业的下游,利润微薄,而药明康德的优势在于它作为研发外包公司,处于行业上游。”一位分析人士这样解释。

  研发外包能够降低成本首先表现在工资成本上。一位药品研发行业人士举例说,在美国,雇佣一名药物科学家需要1万美元月薪,而对于像药明康德这样的企业来说,一名国内毕业博士的月薪在1万到1.2万元,硕士大致5000元,本科毕业生3200元左右。数据统计,2007年,已有超过35%的制药公司将部分研发业务外包给其他公司。Frost & Sullivan的调查资料显示,2004年,世界医药研发外包市场超过384亿美元,而去年则增长为430亿美元以上。

  实际上,收购药明康德并非孤立的事件,去年年底在国内药品研发领域就出现过两次大规模的外资并购。去年12月,世界三大CRO(医药研发外包)企业之一的PPD收购了国内的药品研发外包服务公司保诺科技(BioDuro LLC),代价是7700万美元现金,伴随着这次收购,位列世界500强的制药企业——罗氏公司的全球研发总裁也跳槽到PPD。而此前不久,PPD还收购了国内最大的CRO企业依格斯。

  但是无论如何,药明康德被收购带给行业的震动是巨大的。“世界制药研发外包市场正在转变,不仅是大批订单会转移到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从来不想涉足第三世界药品研发市场的巨头也纷纷跟进,在中国、印度等市场跑马圈地,抢夺人力资源,生怕失去机会。”熊炜分析,外国投资者在重新审视中国制药市场,这次他们发现的金子是“研发外包”,更多的收购可能会接踵而来。

  “我已经经历了依格斯被出售,现在药明康德在经历被出售,两家企业人士会有同样的阵痛和感受,但是这并不是坏事,人家肯出高价,反映出中国医药研发实力在增强。而降低整体研发费用将有益于消费者,毕竟科学无国界。”熊炜最后评论。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