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常振勇:石化产品零关税威胁中国石化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0日 09:34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韦承武 特约记者 华艳 全国人大代表、齐鲁石化总经理常振勇日前透露,在自贸区谈判中,中东、日本、韩国等都要求石化产品关税降为零,一旦接受将对国内石化产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他建议自贸区谈判应高度重视石化产业安全。

  自贸区石油石化进口零关税

  截至2009年底,我国已与3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4个自贸区,其中已生效的自贸协定8个,正在谈判的自贸区6个。在已生效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中,绝大多数石油石化产品进口关税将在2010年前后降为零。

  同时,中国-海合会自贸区协议已谈判多年,我国内地和台湾地区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商谈也在推进,下一步还将推进中-韩、中-日等自贸区谈判,另有不少自贸区的谈判意向。

  “在这些谈判中,对方都提出了石化产品关税降为零的要求。”常振勇认为,由于上述国家和地区是我国石化产品进口的主要来源,一旦接受这些要求,将对国内石化产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中东过剩产能对我国冲击巨大

  “尤其是拥有绝对成本优势的中东石化产品大量进入我国,将给国内石化产业发展带来‘雪上加霜’的影响,后果不堪设想。” 常振勇说,“中东(海合会)石化工业发展迅猛,大量石化产品严重过剩,将对我国石化产品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中东(海合会)地区凭借原料低成本优势,已成为世界乙烯工业投资最集中的地区。据报道,预计到2015年,海合会国家的聚乙烯、乙二醇和苯乙烯净出口量将比2008年分别增长97%、26%和144%;聚丙烯的净出口量将达到2008年的3倍。

  鉴于欧美、韩日等海合会国家的传统出口市场较为成熟、需求增量小、产品档次高,我国将是其大量过剩产品的主要目标市场,这将对国内石化产品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看,海合会国家的石化产品低价抛售已对我国石化市场格局造成重大影响,其中2009年聚乙烯、聚丙烯和乙二醇的进口增幅分别达到49%、102%和47%,产品价格普遍明显低于当期市场价。

  零关税致近半数乙烯装置能力停产

  常振勇认为,如果接受这些石油石化产品零关税协议,国内石化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将受到严重抑制,近半数乙烯装置能力可能停产,与之相关的上游炼厂生产、下游产品加工及劳动就业等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海合会国家乙烯工业的发展主要是以当地廉价而丰富的天然气及轻烃为原料,加上装置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与跨国公司合资),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中东地区的乙烯、聚乙烯、乙二醇生产成本仅为我国的20%-30%,聚丙烯成本稍高但也只有我国的75%。

  “若实行石化产品零关税,必将助推海合会石化产品大量进入我国市场。” 常振勇透露,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5年中东地区聚乙烯、乙二醇、聚丙烯、精对苯二甲酸等石化产品对我国的出口量合计将可能达到1682万吨,比2008年增长3.5倍。

  分析认为,以上情况的发生将导致国内乙烯装置开工率降至54%左右,使国内46%的乙烯产能(1000多万吨/年)、数千亿元资产闲置,并可能引发为其提供原料的配套炼油能力约1.5亿吨/年无法正常生产(按石脑油的乙烯收率32%、炼厂石脑油产率11%计)。

  影响下游企业的原料供应安全

  “生产能力的闲置将引发劳动就业受到严重影响。” 常振勇透露,仅中国石化就可能影响33万人员就业和生活保障。此外,相关配套服务业、下游产品加工业也将受到巨大影响。据统计,投资100亿元的乙烯项目将带动600亿元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因此,对相关产业的影响将比对乙烯产业的影响大6倍。

  常振勇表示,相关配套服务业和下游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内石化产业的带动。国内石化产业一旦失去主导地位,下游企业的原料供应安全和价格决定权将被进口产品控制,下游企业将遭受深远的负面影响。

  国内石化产业面临全面亏损

  “如果实行石化产品零关税,国内石化企业的利润空间将受到严重挤压,石化产业将陷入全面亏损,造成国家财政收入的巨大损失。” 常振勇透露,据不完全测算,因海合会石化产品大量进口,2015年国内石化产业当年的销售收入将损失约2130亿元(假设石化产品价格、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保持2008年水平不变),国家财政收入将减少156亿元,其中关税收入减少96亿元、增值税减少60亿元。

  “如果在自贸区谈判中无条件接受石化产品零关税的要求,将使我国石化产业腹背受敌,影响国内石化产业安全。” 常振勇建议,从我国石化产业实际出发,在有关自贸区尤其是中国-海合会自贸区谈判中,坚持合理的谈判底线和补偿方案。

  《两会访谈录》由经济观察网和新浪财经共同推出,将在两会期间,与两会代表对话,倾听两会声音,反映民生问题。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