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速铁路引爆中国交通运输市场激烈竞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8日 14:50  新华网

  

12月9日,试运行列车在广州南站准备出发。 新华社记者 卢汉欣 摄

  新华网武汉12月18日电题:高速铁路引爆中国交通运输“市场大战”

  新华社记者熊金超 李志晖 齐中熙

  将于12月26日开通运营的世界首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18日宣布在武汉-广州沿线开始售票,揭开了中国交通运输市场激烈竞争的大幕。

  全长1068.6公里的武广客运专线,是一条与京广铁路南段并行的高速铁路客运新干线。从中部中心城市武汉至南部最大城市广州,纵跨中国南部的列车行程将由目前630分钟左右缩短至188分钟。

  除时间优势之外,客运新干线换乘的快捷、舒适和安全性,不仅对公路客运市场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对航空客运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挤压。

  10月9日,武广客运专线试运行成功之后,中国国内各大航空公司纷纷宣布下调价格,以吸引客源。武汉至深州航线的机票价格直线下滑,跌穿300元关口,最低降到了260元,比京广铁路的火车卧铺票还便宜。在武汉—广州、长沙—广州航线上,各大航空公司也纷纷推出特价票,票价最低到了三折。

  17日,在中南地区航线航班最为密集的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在武汉、广州等地同时宣布正式开通武汉至广州“公交式”空中快线,以应对开始对外售票的武广高铁。从当日起,每日8时至23时,南航将有30个航班分别穿梭于广州、武汉和长沙之间,提供“公交式”航空服务,而且武广航线的特价机票,最低卖到了190元。

  图片 | 视频 | 图表

  论坛 | 博客 | WAP

  财经聚焦 | 证券市场 | 宏观经济 | 权威解读 | 世界经济 | 产经新闻 | 央企公司 | 金融外汇 | 财经人物 | 财经视频 | 阅读排行

  您的位置:新华网主页 - - 新华财经

  高速铁路引爆中国交通运输“市场大战”

  2009年12月18日 14:50:07  来源:新华网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刚刚开始对外承接订票和自助售票的武广高铁客运专线,武汉至广州南站一等车厢票价780元,二等车厢票价490元;武汉到长沙一等车厢票价280元,二等车厢票价175元;长沙至广州南站一等车厢票价532元,二等车厢票价333元。

  “高铁500元左右的票价,在我希望的范围内。”准备在武汉新开张的自助购票网点购买武汉至广州客运专线票的吴斌说,“乘火车免去了城市两端往返机场及复杂安检的不便,即便票价比打折机票贵一点,我也能接受。”这位常年依赖飞机往返于粤汉间的外贸经营商甚至认为,与民航相比,高铁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随着中国铁路连续几年大规模提速,特别是列车动车组的开行,各大城市间铁路交通“夕发朝至”格局的形成,中国铁路运输已经对民航市场构成了挤压的态势,中国民航机票一度“无折扣”早已被悄然打破。

  改革开放之初,在中国内陆率先发展起来的高等级公路,首先对铁路运输造成巨大的冲击。一度宣布停运的湖北汉宜铁路,就曾因汉宜高速公路的开通而创造过一列火车只拉7名乘客的历史。在20世纪末期的20多年间,中国铁路基本上因管理体制保守、投资模式单一、技术发展落后而处于一种“老牛拉慢车”式的困难境地。

  金融危机以来,中央政府投入的4万亿人民币及地方配套的18万亿人民币,相当一部分投入到交通运输行业。原本计划在未来11年完成的4万公里铁路建设目标,在2012年前就要完成91%。

  “彻底摆脱历史困局的中国铁路,对公路交通和民航交通的挑战远远不只是客运市场。”湖北省公路管理局副局长郭辉说,全国铁路货运量约占全国内陆货运总量的15%,目前多数货运仍靠公路运输完成,这是由于铁路长期采用“客货混跑”的方式,客运和货运面临互相干扰所致。尤其是春运时期,为保证最大限度运输旅客,铁道部门往往停开一切货运列车。

  长期关注中国交通发展格局建设的郭辉说:“未来两三年内,快速发展的高速铁路在分流客运之后,全国铁路潜在的货运能力将得到充分释放,公路运输受到的冲击将比目前客运市场受到的冲击更大更严重。”他认为,未来公路与铁路的发展应该从竞争走向融合,如何实现二者的“无缝对接”与协调发展,已是规划专家不能忽视的问题。

  但南航总经理司献民认为,高速铁路给中国航空运输业带来的挑战更大。上海—武汉高铁开通后,南航在这条航线上的周承运量锐减;北京—太原高铁开通后,南航沿线的周承运量骤降。他说,到全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建成之时,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中心城市几乎全部被其覆盖,80%以上的民航运输市场因此会受到冲击。

  “在与高铁的竞争中,决定民航胜负的关键因素是降低成本和提升服务。”司献民说。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