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产业政策60年嬗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09日 10:55  《法人》

  牢记汽车业成长的经验和教训,才可能避免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失误与偏离

  整理  本刊记者 吕斌

  光阴荏苒,转眼间中国汽车工业已走过一甲子的岁月。60年间,中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绩斐然:截至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

  60年间,汽车业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它们,是汽车业得以快速发展最强有力的保障。纵观汽车业发展各阶段的这些政策法规,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我国汽车工业60年间的发展脉络。

  为纪念建国60周年,《法人》记者特别选取对汽车产业60年发展史具有重要影响或重要意义的法律法规,并简要分析政策法律与汽车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为方便解读,我们按照年份划分,以10年为一个阶段,将中国汽车产业60年发展史划分为6个法律法规制定阶段,结合案例和相关数据,分别阐述。

  ● 1949~1958年

  1949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就十分重视汽车工业的发展,在当年十月,中央重工业部机器工业局开始着手筹建新中国的汽车工业。

  1950年,在毛泽东的亲自参与下,通过苏联的帮助,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就明确包括了汽车项目。

  1953年6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力争三年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的指示》,在此背景下,1953年7月15日,“一汽”举行奠基典礼,毛泽东在奠基石上亲笔题词。

  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正式下线,结束了中国自己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 1959~1968年

  由于处于建国初期,各项事业均在探索中进行,工业水平极度不发达,立法尚未完善,此时期汽车工业发展缓慢。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与其他各行业一样,汽车工业也未能摆脱这场运动的影响。在接下来的10年间,汽车工业水平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下滑。

  ● 1969~1978年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汽车工业又重新踏上正常的发展轨道。到1978年,全国共生产汽车14.9万辆,但几乎都是载货车。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政策被正式提出,国家开始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渐开始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汽车工业作为重要工业基础之一,受到各界重视。

  在改革初期,“计划经济”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在后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其优越性仍然被强调。政策方面,汽车产业的发展仍要遵循计划进行,市场因素未能发挥应有作用,汽车产业发展仍受到一定束缚。

  ● 1979~1988年

  “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无疑是非常深远的。自1979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汽车产业作为重点产业之一,也随之步入发展快车道,有关汽车工业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新中国立法史上。

  1980年6月,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颁发《1981至1990年全国汽车车型发展规划纲要》(试行)和《汽车工业调整改组方案》(试行)。

  这两部法规的出台意义重大,在它们的影响下,国内一汽、东风等骨干汽车厂开始着手筹建汽车工业联营体,以扩大生产规模,减少重复生产。

  这一时期,国家在原一机部汽车总局基础上组建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作为国务院直属的全国性总公司,担负着汽车工业的行业管理职能。

  1986年4月,“七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首次在政策上明确了汽车工业的支柱性地位。

  1987年10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轿车进口的通知》明确规定,除已经国务院批准的轿车生产点以外,在全国范围内不再安排新的轿车生产点。这有效地防止轿车工业盲目发展,避免造成大的损失,确保了中国轿车工业的健康发展。

  ● 1989~1998年

  1994年2月29日,原国家计委颁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于同年7月正式施行。该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国家鼓励汽车工业企业利用外资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直接促进了中国汽车业在合资合作模式方面的重大改变。该《政策》还规定,“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鼓励汽车工业企业按照国际通行原则和模式自行建立产品销售系统和售后服务系统。”这对发展个人购车、汽车生产企业自销汽车以及建立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提供了保障和更大动力。

  1995年9月,“九五”规划提出汽车产业要“重点发展零部件、经济型轿车和重型汽车,建立起国内的技术开发体系,实现规模经营”。

  1996年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计委《关于取消地方限制经济型轿车使用意见》的通知。经济型轿车的发展终于放开“政策手脚”。

  在1990年代中后期,轿车工业逐渐成为中国汽车业发展的重点。当时的中国汽车市场产品,已经由原来单一的中型卡车,发展到基本覆盖了卡车、客车、轿车、越野车等各种车型。

  ● 1999~2009年

  从这个阶段开始,大量规范行业、促进产业发展及对外合作的法律法规出台,中国汽车产业进入政策法律密集期。

  2000年10月,“十五”规划提出:鼓励轿车进入家庭,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业。

  2002年1月1日,海关总署颁布《暂定税率进行调整公告》。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条款,国家七次下调汽车进口关税,使进口车关税从120%下调至25%,这一政策促使进口车数量逐步增加,进口车离普通消费者也越来越近。

  2004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正式发布。该法规定了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规定。

  2004年6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颁布《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内容涉及引导现有汽车生产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国内汽车企业集团做大做强。

  2004年10月1日,中国第一个有关汽车召回的制度——《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出台,进一步规范汽车产品的安全性解决办法。此前不久,三菱汽车公司曾爆出“汽车召回事件”。

  2005年4月1日,《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出台。对现有经销商进行重新梳理整合,优化了经销商的生存环境,它的出台为今后汽车销售品牌化的趋势指明了方向。

  2005年10月,“十一五”规划提出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经济型汽车。国内汽车市场步入环保时代。

  2006年1月1日,《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实施。新办法对车辆购置税的申报、退税、税款征收、完税证明的管理以及档案资料的管理均有明文规定。

  2006年4月1日,已经使用了10多年的大排量消费税正式上调。由于汽车消费税属于价内税,向生产企业征收,因此,新汽车消费税的出台,使得面临提价的大排量及豪华轿车引来抢购风潮。

  2006年4月4日,《二手车交易规范》出台。对二手车的收购和销售以及二手车的经纪、拍卖、直接交易、交易市场的服务与管理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给消费者带来不少实惠。

  2006年6月28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交强险)出台,自7月1日起实施。规定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不包括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

  2007年11月7日,《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出台。正式将新能源车纳入发改委管理,要求生产企业需要至少掌握新能源汽车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三者之一的核心技术。

  2008年2月1日起,新版交强险正式施行。此次调整以“提高保额、降低费率”为主题,广受市场关注。

  2008年7月1日,全国实施“国Ⅲ”标准。在规定时间过后,不达此标准的车辆,将禁上牌照。

  2009年1月1日,“养路费”政策正式取消,汽车保有费用进一步降低。

  2009年3月20日,《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经过三次官方发布,现版的《规划》由最初的五个要点,丰富为八大目标、八大任务、十一项政策措施,将进一步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的繁荣与发展。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