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强征35%关税 中国轮企忍无可忍退出美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4日 16:36  金羊网-羊城晚报
(来源:羊城晚报)
(来源:羊城晚报)

  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日前有了结果,美国总统奥巴马作出了一个令中国企业难以接受的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税率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这一决定在中国轮胎行业引起了强烈的反对声浪。

  无奈:

  中国轮企将退出美国市场

  “很郁闷!”这是华南轮胎公司董事长孙维元接受记者采访时的第一句话,显得特别无奈。

  “我们原本预料的最坏结果,也只是征收20%的惩罚性关税,谁知最终是35%。”孙维元称,这一惩罚性税率对中国输美轮胎企业的打击极为巨大,“35%,就算毛利也不可能达到。如果没办法改变这一决定,我们只能退出美国市场。”孙维元甚至表示,本月26日加征惩罚性关税措施生效后,作为国内最大的输美轮胎企业,华南轮胎立刻要减产1/3,因此可能要裁员1600人。“这个日子迫在眉睫”。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透露,美国进口商现在已要求中国轮胎企业停止向美供应。“接下来的这一周很关键。”孙维元坦白地告诉记者,眼下的焦点是如何“提价”。中国轮胎企业必须与美国进口商协商,根据消费者能够接受的价格底线,重新设定产品价格体系。对于35%的关税,“下一步只能商量能否以你承担20%、我承担15%之类的办法消化。”

  担心:

  这是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中国加入WTO后,美国针对中国产品发起过六宗特保案,其中两起未获国际贸易委员会和贸易代表办公室认可,另外四起被小布什否决。“轮胎特保案”之所以引人瞩目,除了因为这是迄今中国涉案金额最大(22亿美元)的特保案之外,还因为它代表了美国民主党新政府贸易政策的风向标。

  广东省公平贸易局局长陈立鹏坦言,此次美国成功“设限”之后,等于已通过一套程序认定中国轮胎出口如何“扰乱了美国市场”,其他国家当然会“借鉴”,所以此案可能引来他国效仿。实际上,印度已经紧跟美国,正在开展对中国轮胎的特保调查。

  “美国开了一个很坏的头,如果欧盟、印度、巴西、马来西亚都跟着学,那么中国轮胎企业只能全体‘冬眠’了。”孙维元说。

  更严重的是,“轮胎特保案”可能会向其他行业扩散。“奥巴马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信号。”陈立鹏称,此前小布什四次否决,遏止了美国滥用“特保”的倾向,但这次奥巴马的态度,让美国产业界和律师界觉得“原来特保也很管用”,今后针对中国产品的特保案可能激增。

  国内其他优势出口行业已发出“唇亡齿寒”的预警,钢铁和纺织品这类中美之间的敏感商品,可能是下一个“特保”受害者。

  希望:

  各企业一致对外不打价格战

  孙维元告诉记者,华南轮胎公司已经制定了应对预案,包括调整美国市场策略以及大力开拓新市场等。不过他强调,今后中国轮胎业要良性发展,关键是对外不能再打价格战了。

  “其他地区的供应商未必能够填补中国这么巨大的产能。”陈立鹏向记者表示,轮胎生产毕竟是一门“技术活”,中国供应量占美国市场份额很大,只要中国企业团结起来,并不意味着只能任人宰割,更何况中国轮胎还给了10万美国人饭碗。有美国专家研究后指出,美国如果借助轮胎特保措施保住一个就业岗位,结果将会损失25个就业岗位,总计美国将会因此损失2.5万个就业岗位。

  “在对美国价格体系重构过程中,关键是各出口企业团结行动,甚至形成‘统一价格’。”孙维元表示,出口企业急需共同进退。他很担心美国市场受阻后,中国企业一窝蜂挤往欧洲,欧洲经销商到时候落井下石猛砍价,中国轮胎出口将乱成一团。

  据了解,中国轮胎产量40%用于出口,出口中又有三分之一销往美国市场,特保案将影响10万中国轮胎工人生计。目前,有关方面要求尽快出台保护中国轮胎行业政策的呼声越来越高涨。

  反击:

  专家建议到WTO告美国

  昨天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这被很多分析人士视为对美国特保的反制行动。

  中国商务部贸研院专家梅新育称,这次中国对美国发起“双反”调查的两类产品进口额约20亿美元,与中国轮胎对美出口额大体相当。他强调,中国实施贸易反制,不是发动全面贸易战,而是要及早遏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陈立鹏建议“中国应该将这一问题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国企业甚至可以将美国商务部和贸易委员会告上美国法庭。”他表示,此前美国对华苹果汁及家具反倾销案,都有中国企业到美国行为法院告美国商务部,最终赢了官司。

  据悉,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目前正在考虑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进行“抗辩”。不过有专家指出,WTO诉讼本身要拖两到三年,到时特保措施有效期已满,到WTO“上诉”对中国企业意义不大。本报记者 姚志德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