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发改委官员降温新能源汽车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7日 02:28  内蒙古新闻网

  刘霞

  产能过剩、新能源车过热苗头初显

  逆势走高的中国车市不仅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回暖的排头兵,更让备受鼓舞的汽车企业们跃跃欲试,准备借政策利好加大投资大干一把,但是企业们心头涌出的扩产冲动以及频频出现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却令汽车产业政府主管部门深感担忧。

  政府部门认为该给汽车产业降降温了。

  产能过剩

  “受市场需求的拉动,一些企业纷纷采取增加投资、扩大产能的措施,汽车产业出现了产能急剧扩大的苗头。”上周六,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在“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此言一出,立即引来业界普遍关注。

  与三年前,国家发改委频频发出中国汽车产能过剩信号的大环境不同,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汽车产业在政府出台产业提振政策的背景下,才得以保持不错的增长势头,企业产品供不应求的状态与整个行业“产能过剩”的判断似乎相互矛盾。

  “在当前市场向好的情况下,我想提醒各位企业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陈斌指出,今年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政策效应的结果,政策惠及的部分车型甚至出现了产品供不应求,汽车产能利用率将接近80%,处于正常值期间。

  但是他认为,受市场需求的拉动,一些企业纷纷采取增加投资、扩大产能的措施,汽车产业出现了产能急剧扩大的苗头,“应该看到,我国汽车市场长期稳定增长仍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随着政策效应的递减和社会环境压力的加大,今后几年可能面临市场增长趋缓的局面,新增产能或将放空。”

  根据国家发改委对于汽车产能的调查,今年的产能利用率比较好,2010年、2011年汽车产业规划产能将大大高于市场需求,如不加大调控和引导,未来几年汽车产能利用率将出现下滑态势,届时产能利用率有可能低于70%,导致出现产能过剩。

  三年前,屡屡传出关于汽车产业产能过剩之时,便引发业界不小的争论。当质疑之声再次响起,正在为产能吃紧寻求出路的汽车企业们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一位负责人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认为,事实上没有哪家企业会简单重复建生产线,如果汽车市场规模每年增长20%,产能留出30%~35%的“富余”并不算过剩。

  新能源车热

  在提醒汽车行业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防止出现产能过剩的同时,陈斌对日渐升温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首次提出谨慎发展的观点。

  事实上,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汽车行业并未作为产能过剩行业被提及。但是陈斌认为,过剩的潜在苗头还是有的,“会议上有几位部长提出来要高度重视汽车产业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

  为此,陈斌建议所有汽车行业的企业经营者,谨慎把握资金投向,更多投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上,投在促进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上,把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实现企业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

  今年初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种种鼓励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广大企业研发生产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的热情,一时间,全国各地关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新项目如雨后春笋一涌而出。

  对此,陈斌认为涉足新能源汽车生产的企业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是必须充分认识研发生产电动汽车的高技术门槛,“国内企业的专用发动机核动力模块,包括电机、电池和管理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以及基础原材料的生产,与国外尚存较大差距,各个企业应客观认识自身的技术能力,对是否发展新能源汽车以及选择什么样的技术路线作出慎重的决策。”

  其次,陈斌发现一种并不好的苗头,即出于多种考虑,当前不少地区企业纷纷上新能源汽车项目,新能源汽车热已经出现,不少企业实际上根本就不具备研发能力,也不掌握核心技术,而是外购关键零部件进行组装。

  陈斌说:“这样的企业一方面是迎合政策和市场需求,另外想借以上汽车项目,谋求取得汽车生产资质,这显然不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也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这种现象应当遏制。”(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