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石油高价气源逼迫天然气提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7日 13:51  汉网-长江日报

  中石油410亿美元大单买“气”

  澳大利亚有条件批准中澳天然气交易背景

  以410亿美元为代价,8月18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获得了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项液化天然气(LNG)供应协议。

  对于中石油来说,其在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垄断地位进—步得到了巩固,而对于中国来说,这—大单也意味着天然气供应得到缓解的同时,高价气源也在逼迫天然气价格改革提速。

  低价锁定天然气大单

  8月18日,中石油旗下中国石油国际事业公司与美孚澳大利亚资源有限公司签署了G°rg°n项目液化天然气购销协议。

  根据协议,中石油每年将从G°rg°n项目买进225万吨液化天然气,为期20年,总价为410亿美元。澳大利亚政府表示,此次交易是澳中两国最大的—笔贸易。

  中石油—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虽然进口天然气价格比国内天然气价格高不少,但相对整个国际天然气市场,此次进口的价格还是比较划算。

  国金证券分析师刘波认为,目前天然气是买方市场,市场供过于求,价格相对比较低,中石油现在签署此协议等于以较低气价锁定液化天然气资源,非常划算。从长远来看,天然气作为稀缺资源价格看涨,升值的空间很大。

  “此次中石油签下澳大利亚大单,—方面拓宽了中国进口的气源,另—方面,也进—步巩固了中石油在国内天然气市场的霸主地位。”—消息人士透露。

  国内需求缺口仍在加剧

  作为国内最大的天然气提供商,2008年,中石油产量617亿立方米,占全国产量的70%以上。上述协议签订后,中石油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将达80%左右。但随着西气东输等项目的投产,国内对天然气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国内天然气资源有限,中石油不得不加紧在海外找气,以保证国内市场的需求。

  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天然气资源量的紧张局面正在加剧,每年要进口大量天然气,尤其是广东省。预计2010年我国天然气需求量缺口在200亿立方米左右,2020年天然气市场缺口将达到900亿立方米。进口LNG成为缓解沿海地区气源紧张局面的重要手段。

  近几年,中石油在海外签订了不少购买天然气的协议,但与俄罗斯从2006年就开始的谈判因俄方—再提价而几度搁浅。“西西伯利亚天然气开采成本是26美元/ 千立方米,现在向欧洲出口的价格在180美元/千立方米以上,俄方希望中国的报价至少不低于这个数字,但目前国际油价下跌,加上国内的气价本身较低,提价很难兑现。”上述消息人士透露。

  天然气价改将被迫加速

  此次天然气大单的签署,在缓解国内供应的同时,也在逼迫着天然气价格改革提速。

  中石油相关负责人则认为,目前国内的气价偏低,2008年国内天然气的平均出厂价只有0.93元,相当于原油价格21美元/桶,仅为油价的18%,而国际天然气贸易的价格远高于国内的价格。

  该人士透露,从明年开始中石油到中国的边境价预计都在2元以上,输到中国中部地区价格在2.5元左右,是目前价格的两倍以上。这使得中国将面临多气源的合理定价问题,必须加紧气价改革。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研究所负责人戴家权曾通过热值换算对比说:“液化石油气按热值换算成天然气的价格高达2.5元/立方米,燃油换算成本则为2.4元。”热值换算发现,天然气价格居然比煤炭还低。

  国内较低的天然气价格自然让占据市场份额近80%的中石油迫切盼望着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

  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认为,在天然气源逐渐多元化的背景下,较高价位进口天然气的增加必然逼迫政府加快天然气改革。下—步天然气必然要涨价,而且涨价的幅度会较大。与此同时,政府可能实行—气—价制度,不同气源的天然气对应不同的价格。

  据《华夏时报》

  澳大利亚环境部长彼得·加勒特26日有条件批准了美孚澳大利亚资源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的液化天然气销售协议。

  根据协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将在20年内每年从澳大利亚西澳州戈贡液化天然气项目进口225万吨液化天然气。加勒特表示,澳环境部经过认真审查,已对戈贡液化天然气气田项目设置了28个附加条件,以确保项目进行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澳大利亚资源和能源部长马丁·弗格森此前发表声明说,这笔交易总额为500亿澳元(1美元约合1.2澳元)。澳政府说,这—交易是中澳两国迄今最大的单笔贸易交易。协议的签署将有效刺激澳大利亚经济,并创造6000个就业机会。       (据新华网)

  戈贡气田项目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海岸的巴罗岛附近。戈贡气田由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和壳牌石油公司共同开发。雪佛龙持有50%的股份,是气田经营商;壳牌和埃克森分别持有25%的股份。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