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明茜
5月27日,NYMEX原油价格再创新高,一度升至63.45美元/桶。这也突破了5月20日创下的6个月以来的最高点,62.04美元。
而中国上一次(3月25日)上调成品油价,NYMEX原油尚在53.98美元/桶,迄今已累计上扬17%。
国家发改委5月8日公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称: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在上一个计期周期(4月27日)结束后,5月26日是又一个22个交易日计价期的结止日。
按照《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这是一个“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时机。
此前的5月22日,中石化董事长苏树林在股东大会间隙表示,按照60美元每桶的原油价格,中石化的炼油业务会处于亏损状态,因此,“对何时调整油价非常关注,非常关注,也非常着急”,并明确指出,“按连续22个工作日计算,要到5月28日看是否调整价格。”
中石油董事长周吉平,此前也公开表示了其对成品油调价的关注。“两大集团的高层领导,以前从没有这么同步、高调的要求提高成品油价格。”东方油气网总经理钟健说。
5月27日,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研究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不是调整油价的唯一依据,国家会权衡‘石油行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平稳发展’两方的利益,做出最终的决定。”
调价时机
“我们现在还没有得到通知,”5月27日下午,中石油一家分公司的高层对本报记者表示,“如果调价,一般要当天晚上9点左右才会接到通知。具体明天会不会调价,现在恐怕只有几个高层知道。”
而一位中石油销售公司高层则对本报记者表示,对此次成品油调价虽有期望,但却没有十足的信心。此前,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主任助理姜鑫民也对记者表示:“的确有传言说月底会调整油价,但到底会不会调,现在很难说,调不调需要高层批准。”
在截至5月26日的这一计价期,三种国际原油(布伦特、迪拜、辛塔)的平均价已从46美元/桶升至54美元/桶,其间的价格波动率远远超过了4%的“可以调价”的设定条件。
东方油气网预测,5月底前后,如果满幅度调价,按照原油成本、税费、炼油及销售利润测算,汽柴油价格的上调幅度将在500元以上。相当于汽油零售价上调0.39元/升。
钟健认为,长期以来,政府在决定成品油价怎样调整时,实际上是“在保证炼油企业必要的盈利”与“消费者可以接受的程度”之间权衡。“4月份未调价,管理层更多的考虑了消费者方面的利益,而这一次,管理层的天平,可能向炼油企业方面倾斜。”
但国家信息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却认为,大家都盼望的调价时间,往往不会真的调价。在他看来,鉴于之前的提价方案刚刚被驳回,发改委未必会马上再提新的调价方案,甚至未来一两个月内都不会调价。
权衡之策
与国际油价接轨,是中国成品定价机制改革的目标。但权衡各方利益,始终与其并行。
10年前国家颁布的《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就已提出与国际油价接轨。1998年6月、2000年7月,中国也的确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完全接轨。但由于该方案仅与一地国际油价挂钩,定价变动过于透明,引起大规模套利。
2001年10月,国家再次完善石油价格接轨办法,将国内油价由“与一地挂钩”,改为三地。
此后,国家对油价进行的是“有控制的调整”。“‘十一五期间’,中国共进行了31次有升有降的调整。国际油价的变动是根据,但也综合考虑了市场供求、生产成本以及社会各方承受能力等因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邓郁松说。
2008年12月,发改委颁布《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提出国内汽、柴油出厂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收和合理利润确定。在邓郁松看来,这“进一步明确了价格的确定原则”。
在权衡“成本”和“各方承受能力”的同时,成品油定价机制还面临“套利”行为的考验。
“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定价变动变得透明,流通领域的经营主体会选择在调价之前囤积比较便宜的成品油,涨价后,即获得无风险收益。”邓郁松说。
正鉴于此,前述发改委能源所人士表示:“市场经济也不意味着信息完全透明。政府灵活执行定价原则,可能意在减弱信息的透明性。”
市场的期待
成品油定价原则的“灵活”执行,对囤油者来说,当然不是个好消息。
“直到上周,下游的进货量还很大。”卓创资讯分析师刘峰对本报表示,自从4月涨价预期显现以来,很多批发商以及下游客户都已囤足了油,等待涨价。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4月份,全国成品油销量达1734.1万吨,创2009年以来新高,环比增长5.2%。4月末,全国成品油库存环比下降了15.4%。虽然市场依然供大于求,但曾困扰两大集团半年有余的成品油销售难题,却迅速解决。
不过,两大公司并未因此松一口气。中石油、中石化刚刚完成的一份需求调研报告的结论是,由于油价上涨预期,中间环节的流通企业连续数月增加成品油储备,市场需求回暖是一种“假象”。
这一“假象”意味着,原本属于两大公司的利润可能落到中间商的口袋里。而且,一旦油价实现上调,两大公司的销售量可能在短期内大幅下降,炼厂的连续生产有可能遭遇考验。
为避免销量的大起大落,两大集团已在主动调节。据东方油气网提供的数据,在上海等地区,0号柴油实际批发价已从5月初5200元/吨,上涨到目前的5650元/吨;93号汽油的实际批发价也从6550元/吨,上涨至6900元/吨。
不过,“0号柴油的政府指导出厂价是5600元/吨,在现行的政策下,两大石油公司已无上调空间。”在钟健看来,唯有国家上调政府指导价后,两大公司才能进一步采用价格杠杆调整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