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家补贴未明 新能源汽车产业尚待破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1日 16:45  新闻晚报

  国家补贴未明 地方政府先行 市场遭遇尴尬

  新能源汽车产业尚待“破题”

  □王毅鹏

  根据今年2月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工作进度要求,6月份,《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支持政策》将出台。届时,财政部将公布个人购车的鼓励政策,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由此将进入提速期。

  不少地方政府和车企已经蠢蠢欲动,相继推出新能源汽车的地方补贴机制和量产化车型。然而,虽然未来发展前景和产业地位的看好毋庸置疑,但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仍旧面临 “市场尴尬、配套缺失、补贴未明”等硬伤,“破题”迫在眉睫。

  现状:政企热情、市场遇冷

  在重庆率先出台个人购买混合动力汽车提供补贴的政策后,上海职能部门回复人大代表提案中也透露,计划对在上海市购买新能源汽车用户,给予车价不超过20%的一次性补贴,并免征本市贷款道路通行费。据悉,深圳、广州、济南等国内一线城市都在酝酿各自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

  政府的决心点燃了车企的热情,无论自主品牌还是跨国公司,都纷纷推出了以新能源技术为卖点的车型。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混合动力车有丰田的普锐斯、通用君威、本田思域等,其售价基本都在30万元人民币以下,这个价格已经滑入了中高级车的区间。

  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奇瑞汽车、吉利集团、长安集团等多个汽车企业都已开发出数十款产品,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初步形成。而比亚迪公司在电池综合性能开发上也已取得重大突破,推出的F3DM双模电动车,售价为14.98万元,价格再次下探到中级车区间。这意味着,随着混动新能源车价格的不断下滑,其将直接参与主流汽车的竞争。

  然而,记者日前在部分4S店了解到,新能源汽车销售仍旧面临“量少价高”的尴尬局面。“这车外形、内饰、操控和油耗我都很满意,关键是价格太高了。”在一汽丰田4S店,康小姐指着一辆混合动力轿车普锐斯对记者表示。作为首款在国内正式销售的混合动力车,其“叫好不叫座”的局面已经持续了多年。

  记者发现,在4S店内,关注这款新能源车的人并不在少数,然而大多数消费者都是好奇它的工作原理,真正有意图购买的人却没有。

  康小姐认为,大多数1.3排量的家用轿车售价在8万元左右,目前,普锐斯要价则在20多万元,足足翻了三倍多。其他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情况也大致相同,据不完全统计,混合动力汽车的平均成本比同类型汽油动力车贵30%至50%。

  “消费者不认可,我们也没有推广的动力,只是一个展示作用,新能源汽车的象征意义目前远远大于其实际作用。”经销商这样对记者表示。

  难题:补贴、配套如何跟上

  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陈全世向记者表示,技术成熟与成本控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两个难点,也是国家出台扶持政策的出发点。在政策扶持方面,现已出台的在100亿元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 “十城千辆”示范运行,新能源汽车购买给予补贴等政策。自下而上启动市场,路径准确鲜明,对于该产业是重大利好, “但关键还要看能否最终落实”。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表示,现阶段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制造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混合动力技术、电池技术与国外企业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关键还是依赖技术、成本及公用设施问题的解决。目前,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还只是 “示范工程”,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政府应该在推广新能源汽车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他还说,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我国赶超世界汽车工业的突破口,但发展新能源汽车不能一哄而上,政府与企业都要稳步推进。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须经历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目前国内汽车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热情高涨,但大多数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更多的还是在造势,吸引眼球。”

  也有部分专家建议,除提供价格和技术的扶持之外,新能源车还需解决配套措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张伯顺表示,以纯电动汽车为例,没有配套的充电站,这些车辆很难像普通轿车一样远距离行驶,而目前国内还未建成相应充电站,要想实现和加油站一样普及,还有很大距离。

  此外,记者从汽车零部件销售商处了解到,混合动力车尚未形成可靠的零部件供应链,关键零部件还要依赖进口,这也直接影响到混合动力车的产业化进程。这意味着,除了昂贵的售价之外,中国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的平淡反响,还在于不成熟或者不完善的配套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日前表示,目前国内市场已有几款新能源汽车下线并进入量产阶段,但销售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就是价格太高,这是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最大难题。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辛国斌也认为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尚需时日。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