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把握核电自主创新黄金机遇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3日 15:56  《中国投资》
把握核电自主创新黄金机遇期
《中国投资》2009年第5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第二篇:

  把握核电自主创新黄金机遇期

  专访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曹述栋

  文/本刊记者  朱娅琼

  这两年论及产业投资,“核电”必定是炙手可热的关键词之一。2007年国务院批准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表明中国发展核电这种清洁能源的勃勃雄心。目前,中国已经开工建设的核电机组约占世界在建机组总数的30%。

  从去年国家的4万亿投资计划到今年5800亿电力投资计划,国家鼓励核电发展的政策导向清晰可见。在当前节能减排压力日紧、金融危机肆虐的态势下,核电成为扩大内需的能源项目首选。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曹述栋告诉《中国投资》:核电产业关联度很高,涉及上下游几十个行业,国家鼓励发展核电,将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冶金、机电、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他还透露:为了适应新形势,满足新需求,国家能源局已从去年开始着手研究调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我国核电装备制造能力、燃料供应能力、人才实力、建筑安装能力、资金实力等多方面因素,国家能源局认为核电规模应该在原规划目标“至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的基础上进行较大调整,力争2020年核电占电力总装机比例达到5%以上。

  曹述栋强调:在核电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核工业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从现在起到2020年,我国核电建设投资空间至少在一万亿元以上。目前三代核电技术引进、依托项目建设工作正有序进行,必须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原则,使我国尽快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希望相关企业能够把握机会实现创新,乘势而上,实现高层次、跨越式发展”。

  核电发展三阶段

  《中国投资》:请您简要介绍我国核电发展的历程,各阶段都有哪些标志性事件?

  曹述栋:我国核电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3个阶段:

  一是起步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为我国核电发展的起步阶段。在此期间,我国自主设计建造了秦山核电站,并引进法国设备与技术建设了大亚湾核电站。秦山一期的建成,结束了我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标志着中国核工业转向为国民经济服务,开始走上了发展核电的历程。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建设的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商用核电站,为我国核电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是小批量发展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4年,我国核电进入小批量发展阶段。在此阶段,我国相继开工建设了四个核电项目:秦山二期核电站、岭澳一期核电站、秦山三期核电站和田湾核电站。

  秦山二期核电站,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的第一座商用核电站,实现了我国自主建设商用核电站的重大跨越。岭澳一期核电站,是我国在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实施重大技术改进,实现工程管理、建安施工、调试和生产准备自主化和部分设备国产化的成功实践,为探索形成自主品牌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路线奠定良好的基础。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由中国和加拿大两国合作建设,创造了同类型核电站建设周期最短的世界纪录,在施工和调试方面创造多项国际重水堆核电站之最。田湾核电站是从俄罗斯引进,是中国大陆在役核电站中技术最先进的核电站。

  三是加快发展阶段。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供应正在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一个瓶颈,核能在我国能源可持续供应中的重要地位逐渐形成共识。2004年,我国的核电发展战略从“适度发展”转变为“积极发展”。从2005年开始,我国核电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2007年9月,《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的正式颁布,成为我国核电进入加快发展阶段的标志。

  《中国投资》:有专家认为,从1997年到2003年我国核电发展出现了一个“断层”。这对核电事业有何影响?

  曹述栋:在我国核电发展过程中,所谓的“断层”并不存在。我国核电从起步开始,核电站建设就一直没有停过步,基本保持了一定规模的核电站在建。从1997年到2003年,是我国核电的“小批量发展阶段”。在此期间,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电力需求,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了“适度发展核电”的方针。在此方针指导下,相继建设了秦山二期、岭澳一期、秦山三期和田湾核电站,使我国核电设计、建造、运行和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为我国核电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政策推动 成效显著

  《中国投资》:2003年以来,国家制订了哪些规划和政策措施来推进核电发展?

  曹述栋:2003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措施,推动核电发展。2007年7月,国务院批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应保持180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

  《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规划》《高技术产业化“十一五”规划》《 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和《核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都列入了加快发展核能技术、推动核电装备制造等内容。在“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也将核能列入能源产业鼓励的类型。

  此外,核电投产后,对核电企业销售环节增值税,采用现行办法,先征后返。这些政策和措施都对核电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中国投资》: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我国核电工业目前已经取得哪些成绩?

  曹述栋:在《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我国核电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核电运行方面,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2008年核电发电量683.94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总量的2%左右,同比增长10.1%。总体来说,我国核电站安全、运行业绩良好,运行水平不断提高,运行特征主要参数好于世界均值,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核电建设方面,目前已经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包括秦山二期扩建、岭澳二期、红沿河、宁德、福清、阳江、方家山、三门等8个厂址的13台机组,在建装机容量1335万千瓦,占世界在建机组总数约30%。

  核电装备制造方面,随着核电建设带动,我国核电装备制造能力提升较快,形成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和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大核电装备制造基地。同时,也形成了以第一、第二重型机械制造集团和上重集团为重点的大型铸锻件和压力容器制造基地。

  核电技术方面,具备了以我为主开展在第二代技术基础上加以改进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工程设计的能力;同时,具备了开展第三代核电技术研发能力。通过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两个国产化依托项目引进美国AP1000核电技术以及通过广东台山项目使用法国EPR核电技术等相关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我国核电技术发展提升到三代水平。

  把握黄金机遇期

  《中国投资》:发展核工业不仅是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改善环境的优先选择,同时也是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当前,我国核工业发展面临怎样的形势?

  曹述栋: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重新审视了核电发展的必要性,世界核电市场呈现了复苏态势。核电作为一种清洁安全、技术成熟、无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在目前技术条件下是替代燃煤发电的重要选择。为优化能源结构,我国已将大力发展核电列为能源工作的重点之一。

  核电产业链长,核电快速发展,与之配套的核能技术开发、核燃料供应、核电工程建造等产业也面临加快发展的形势和任务。

  核电设备设计与制造的技术含量高,质量要求严,产业关联度很高,涉及上下游几十个行业,国家鼓励发展核电,将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冶金、机电、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当前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福建福清、广东阳江、浙江方家山和三门等核电项目相继开工建设。近来,国家能源局正计划调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拟加强沿海核电发展,科学规划内陆地区核电建设,力争2020年核电占电力总装机比例达到5%以上。总之,在核电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核工业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中国投资》:当前我国核工业存在的问题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曹述栋:在核科技方面,我国在分离技术、后处理技术、快堆技术、核基础研究等部分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加强核科技基础能力建设,着力提升核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切实组织好总体规划建设项目实施,积极推进重点工程建设,鼓励、引导企业多渠道筹集资金进行技术开发。

  在加强核科技基础能力建设的同时,继续跟踪世界核电技术发展趋势,充分利用我国已有技术基础,坚持自主开发与国际合作相结合,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核电、核燃料技术,开展大型先进压水堆的相关设计和科研攻关工作,积极促进核电、核燃料循环相关领域各环节技术与产业发展“瓶颈”问题的解决。

  核燃料供应方面,存在如何保障铀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问题。在新形势下,要加大国内勘查和海外铀资源开发的工作力度,通过合理开发、现货采购等方式提升我国核燃料供应保障能力。

  核装备供应方面,存在锻件产能不足、国产化率有待提升的问题。通过支持核电业主与设备制造集团建立长期供货合同关系,推进标准化、系列化发展,支持设备制造企业的产能发展计划,促进其批量化生产、完善设备制造工艺技术和技术创新能力。

  此外,还应建立健全核电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加强行业管理,加快核电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自主化不动摇

  《中国投资》:“十一五”期间,我国核电实现批量建设。岭澳二期、秦山二期扩建、辽宁红沿河等在建的核电站采用二代改进核电技术;已开工的浙江三门与即将开工的山东海阳核电站通过国际招标引进美国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而将要开工的广东台山核电站工程则使用法国第三代核电技术EPR。这样的技术路径,体现了国家怎样的发展战略?

  曹述栋:目前,世界上正在商业运行的400多座核电机组大部分是在20世纪70-80年代建造的第二代核电堆型。在此基础上,局部完善和改进形成了二代改进型技术,通过技术改进,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有了明显提高。近年来以第二代核电机组积累的技术储备和运行经验为基础,采用新技术,开发出了以美国西屋公司的AP1000和法国的EPR为代表的三代压水堆型,大幅提高了核电的安全性。

  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采用安全、先进的核电技术建设核电站,是世界核电发展的趋势。目前发达国家新开工建设的核电,基本上是更为安全和先进的三代机组,技术进步应该是核电发展的主题。

  为了顺应世界核电技术进步的潮流,在充分论证、认真权衡、反复斟酌基础上,国家做出了以全面技术转让的方式引进AP1000技术建设浙江三门、山东海阳核电示范工程的重大决策。通过全面技术转让和示范工程建设,完成对引进先进核电技术的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自主创新,最终实现第三代核电技术自主化、批量化建设的目标。

  经过专家论证,AP1000核电技术采用了非能动的安全系统,合理利用自然力量,简化了系统配置,减少了安全级设备的数量,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大幅增强,是当今世界上先进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采用AP1000技术路线是我国核电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慎研究后的科学决策,做好AP1000核电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积极推动核电建设,岭澳二期、秦山二期扩建、辽宁红沿河等在建核电站采用了二代改进核电技术,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一是通过大亚湾、岭澳一期和岭澳二期等核电项目的建设,目前我国已初步掌握了第二代及改进型核电技术,并具备了批量化建设百万千瓦核电站的能力。二是我国从美国引进的第三代核电AP1000自主化依托项目——浙江三门核电站两台机组和山东海阳核电站两台机组,总装机容量为500万千瓦(4×125),预计2013年第一台机组才能建成。目前我国核电总装机容量约为910万千瓦,为实现2020年核电发展目标,在三代核电批量建设之前,采用二代改进核电技术建设一批项目是现实的选择。三是在三代核电批量建设之前,采用二代改进核电技术建造核电站,可确保我国核电发展不断档,有利于培养核电人才,积累核电设备制造和建设经验,为发展三代创造条件。

  AP1000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它的引进,为我国核电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但引进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形成我国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品牌的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这是一条符合中国核电产业发展实际和要求的自主创新路径,已经得到国家决策高层的高度认同。

  《中国投资》:对于“统一技术路线”,目前各界意见纷纭。对于中核和中广核的二代改进技术与引进的美国西屋AP1000技术之间或明或暗的竞争,国家持怎样的态度?

  曹述栋:二代改进技术与引进的美国西屋AP1000技术并不矛盾。为满足当前核电发展所需,在AP1000技术不成熟之前,适当建设二代改进型核电项目,在AP1000技术成熟后,大力推进AP1000核电项目。

  力推核电自主创新

  《中国投资》:今年10月,国家能源局为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揭牌,显示了我国发展自主核电技术的决心。国家能源局成立以后,将制定和实施哪些推动核电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

  曹述栋:能源局的成立对于深化核电管理的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核电自主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能源局成立后,在推动核电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调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使我国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一个更大的规模。

  加强核电行业管理,通过制定核电行业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核电管理条例》《天然铀储备管理办法》以及核电人员资格、核电消防和应急等相关管理办法。

  推进核电技术装备自主化。核电技术装备自主化是促进核电加快发展的关键。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突破核电技术装备上的制约,只有通过自己的研究开发,掌握设计制造的关键技术,才能不受制于人,保障核电的快速发展。能源局将加强组织协调和统筹规划,大力推动核电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为实现我国核电产业高水平、标准化、批量化规模发展提供技术装备保障。

  推动三代核电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自主创新是核电自主化发展的灵魂。我国引进三代核电技术,目的就是要充分借鉴和利用国外先进技术,提高我国核电自主创新能力。目前三代核电技术引进、依托项目建设工作正有序进行,能源局将积极推动三代核电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工作,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原则,使我国尽快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推动核电重大专项的实施。核电重大专项的实施,为核电领域的自主创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能源局将加快推动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大型商业后处理厂重大专项的实施,推动我国核电技术自主创新,尽早形成我国自主核电品牌。

  积极支持第四代核电技术的研发。我国核电技术发展已确定“三步走”战略:热中子反应堆-快中子增殖堆-受控核聚变堆。目前,除了做好三代核电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先进压水堆品牌外,要积极支持国内第四代核电技术的研发,充分利用我国在实验快堆和高温气冷堆方面的已有基础,参与国际第四代核电技术的研发,提高我国核电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动核能科技进步。

  加快核电标准体系建设。核电标准体系是实现核电自主化的重要基础。核电标准体系建设是核电自主化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核电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确保核电的经济性核安全性都具有重要意义。能源局将加快推进核电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尽快建立起我国自己的标准体系。

  《中国投资》:您认为该如何加强核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曹述栋:我国核电技术水平、核燃料产业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关键技术还未掌握。为此,要加大科研开发力度,提高核工业自主创新能力。要做好AP1000三代核电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工作,真正掌握世界先进技术。做好核电重大专项实施工作,组织做好大型先进压水堆研发工作,确保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顺利建设,组织做好后处理大厂相关工作。加大对第四代核电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提高我国核能技术水平。

  解析细分行业发展空间

  《中国投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表示,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在建核电容量1800万千瓦。据透露,核电规划在作调整,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有较大幅度提高。这给我国整个核电工业产业链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机遇?

  曹述栋:近期,国家能源局正在进行规划的调整工作,预期,在原来规划的基础上,到2020年我国核电的装机容量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对核电产业链各环节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核基础科研方面,要加快核能技术研发;核电建设方面,建造能力和技术水平要进一步提高,建筑安装队伍也要进一步加强;核燃料供应方面,要求进行超前部署,尽快形成能力,实现安全稳定供应;核装备制造和供应方面,要实施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提高装备设计和制造水平。应该说加快发展核电为核电产业链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中国投资》:请您谈谈具体将如何带动核基础科研、核电建设、核燃料供应、核装备供应等各方面产业的发展?

  曹述栋:在核基础科研方面,为了实现核电发展目标,在核基础科研方面,将加强核科技基础能力建设,重点建设具有战略性、基础性、综合性的大型核技术研发试验基地,并围绕核科技工业发展的重点技术领域,配套完善核科研基础设施和手段,强化核基础科研,形成现代化的核科学研究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核科技基础研究基地,围绕基础研究建设一批先进的、功能齐全的大型研究设施,形成完整、配套的基础科研能力;建设核动力研究试验基地,通过建设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大型核动力研究试验设施,全面提升我国核动力研究设计的基础能力。

  围绕核燃料循环发展的重要领域和核心技术,建设专业配套的科研开发平台;围绕核燃料循环核心技术、核安全与辐射防护等,完善配套研究试验设施。建设内容包括深地层铀资源勘查与采冶技术研究、离心与激光分离铀同位素研究、燃料元件生产工艺和关键设备研制、后处理工程研究、高放废物深层地质处置地质条件研究、辐射安全与防护技术综合研究等试验系统和装置。

  总之,加强核基础科学研究,通过开展若干核技术领域中的关键与核心技术攻关,重点突破,使我国在核基础科学的若干领域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加强核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改变我国核科技研发手段落后、设施老化、创新能力弱的局面。

  在核电建设方面,为实现规划的目标,对我国核电工程建设企业来说任务是比较艰巨的,我国核电工程建设企业正在加紧强化人力资源建设,努力提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加快推进核电建造标准的建设,以应对核电的快速发展。

  在核燃料供应方面,核电的加快发展必然使得与核电配套的上游产业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核燃料循环各环节生产能力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通过加大铀资源勘探力度,提高采冶技术水平,加快核燃料生产线能力建设,加快海外(国内)铀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商用燃料元件加工制造能力的不断提升对我国加快核电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在核装备供应方面,核电设备设计与制造的技术含量高,质量要求严,产业关联度很高,涉及上下游几十个行业,国家鼓励发展核电,将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大批涉核企业获利。

  推进核电技术装备自主化是加快核电建设的重要保障,装备投资将占其中的50%左右。核电装备供应将以国内三大设备制造厂家为骨干,同时发挥其他相关企业的专业优势,逐步实现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共同建立起较完整的核电装备供应体系。

  投资多元化成为趋势

  《中国投资》:您预测当前到2020年,核电发展的投资空间有多大?国家在核电建设的投融资方式上将有怎样的考虑?

  曹述栋:从去年国家的4万亿投资计划到今年5800亿电力投资计划,国家鼓励核电发展的政策导向清晰可见。以平均每千瓦12000元造价计算,到2020年前,核电机组建设的投资空间在1万亿元以上,这对国内钢铁、原材料、加工等相关产业也将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从目前形势来看,《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目标还有进一步升级的空间,具体如何调整目前正在研究论证中。

  在核电建设的投融资方面,投资多元化可说是核电发展的一个趋势。国外核电发展从商业化应用至今已达半个世纪,核电同火电、水电等是完全一样的,都是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求得发展,其投资、融资体制也是遵循着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律,并未因核电对安全的特殊要求而对核电的投资、融资体制提出特殊要求。目前我国核电投融资体制的改革也在酝酿中,正在研究制定中的《核电管理条例》也拟对“核电投资多元化”设立条款,至于核电建设投融资改革的具体方式,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中。

  《核电管理条例》正在制定中

  《中国投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将“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核电发展体制、核电建设与运营体系”作为重要目标,下一步将如何深化该领域的体制改革,推进机制创新?

  曹述栋:我国已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确定了“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的方针,制定了到2020年的核电发展目标,中国即将迎来一个核电大发展的新时期,这种环境下,理顺核电发展体制、核电建设与运营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成立能源局,将核电管理纳入了电力体系中,这首先就是理顺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有力举措。能源局成立后,便开始组织研究制定《核电管理条例》,将核电的建设运营等行为用法律的形式来规范,研究制定中的《核电管理条例》内容涉及核电的投资、建设、运营和退役等各环节,前面说的投资多元化也是其中正在考虑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此外在核电建设和运营方面,我国正逐步将核电工程公司和运营公司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采取措施培育专业化的核电工程公司和运营公司,这一措施可很大程度上提高核电工程建设和运营的综合能力。

  内陆核电须循序渐进

  《中国投资》:近年来内陆掀起发展核电热潮,目前国家能源局只批准了湖南桃花江、湖北大畈、江西彭泽3个核电站可以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尚未正式批准动工。请问能源局对此是如何考虑的?有专家担心,内地核电潮会引起一轮“核电大跃进”,您怎么看待?

  曹述栋:核电技术虽然较为成熟,但与常规电源相比较有其特殊性和核安全要求,因此,核电建设应有序发展,不能大跃进,国家能源局将合理安排核电开工项目。2008年2月确定的湖南桃花江、湖北大畈、江西彭泽内陆核电项目,将根据AP1000主泵台架试验及三门、海阳核电项目建设情况,考虑今年底或明年初开展前期工作。目前,还有一大批内陆地区提出了建设核电站的申请,但内陆建设核电仍应慎重,循序渐进,切不可一哄而起,应继续贯彻先沿海后内陆逐渐推进的方针。

  危机中机遇大于挑战

  《中国投资》:面对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加剧,核电发展和建设规划是否有新的要求和变化?

  曹述栋:关于金融危机对核电发展的影响,从电力需求方面来看,2008年电力需求增速明显放缓,2008年全社会用电量为343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8%,较2006、2007年14.4%、14.9%的增速有较大回落。但是我国的人均装机水平和人均耗电水平毕竟还很低,虽然金融危机短期内导致电力需求增长的减少,但长期来看电力发展将会随着经济增长的恢复而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从电力供应结构来看,我国电力供应主要以煤电为主,从优化电力供应结构考虑,未来我国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虽然金融危机会对我国电力需求产生一定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当前金融危机导致能源供需矛盾缓和,而忽视以核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相反更应借此契机,加强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增加对相关产业发展的投资,大力推进电力供应结构调整。

  核电是国家拉动内需保增长的重点投资领域之一,从参与核电建设的各大集团情况来看,各新建核电项目都正在按计划积极推进。

  在设备供应材料方面,金融危机使得部分原材料、产品价格下降,可以降低核电和一批重点工程的建设成本。但从长远来看,由于核电建设周期长,接口多,国外设备供货也可能会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因此要有长远考虑,制定一些相应的对策。

  在燃料供应方面,铀资源是保障核工业发展的基础,当前的金融危机已使国际上相当一批从事铀资源勘探开发的企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这对于我国的相关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发利用海外铀资源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金融危机也使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趋于不稳定,对于我国开发利用海外铀资源增加了不确定因素。因此,我们要积极稳妥,在积极“走出去”的同时,也要规避风险。

  总地看来,金融危机中,核电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机遇大于挑战。

  《中国投资》:国务院已出台《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中涉及核电装备的内容有哪些?对核电装备制造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

  曹述栋:本《规划》是对2006年6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的强调和补充,对于核电而言,《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核电发展方向是依托重点工程来推进装备国产化,同时《规划》中提到的支持基础零部件业发展以及支持骨干企业联合重组等内容,也将为核电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总之,《规划》将为核电设备制造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与政策扶持。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