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山西焦化企业仍在风口浪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1日 18:03  中国能源报

  价格倒挂 大幅度限产 上下游挤压

  本报记者 胡王君

   未来两年将是国内焦化企业,尤其是独立焦化企业和山西的焦化企业生死攸关的两年。

  日前,山西焦炭行业协会上调了5月份焦炭行业的指导价格。相关行业人士认为,焦炭价格的回升来自于下游产业复苏的传导。在5月份各种建设项目大规模开工之后,钢材需求量的增大将助焦炭业回暖。但是山西焦化集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层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焦炭价格的触底反弹乃是焦炭行业触底面临生死危机所致。山西焦化企业乃至全国焦化企业仍然处在风口浪尖,如果国家不能及时对其伸出援手,前景可堪。

  焦炭价格由降转升

  既连续下调焦炭价格后,山西焦炭行业协会(下称“山西焦协”)在4月末最后一天发文,要求在5月份的指导价格中河北、山东、内蒙古地区焦化企业的焦炭价格在4月份的基础上每吨上调30元,山西、陕西地区焦化企业的焦炭价格在4月份的基础上每吨上调60元。而就在刚刚进入5月的第5天,河北焦炭行业协会(下称“河北焦协”)召开市场分析会议,会议决定在5月1日调高焦炭指导价格30元/吨的基础上再次调高焦炭价格50元/吨。

  谈及焦炭价格的变数,山西焦协的工作人员无可奈何地回应《中国能源报》记者,国内焦煤价格高,焦炭企业收不回预算。

  从山西焦协发布的5月份焦炭行业市场指导意见来看,焦煤指导价格的变动缘于市场变化。4月份各地焦化厂的库存和钢厂的库存已急剧减少,焦化行业依然亏损、特别是山西焦化企业亏损严重。而3月份和4月份的指导价连续下行是在焦化企业生产经营非常困难,并且上游钢铁行业也比较艰难的情况下,为维护焦化企业的基本生存条件不得已为之。

  河北焦协指出,此次提价是鉴于几种焦炭的原料——焦煤价格均出现了上涨50元/吨的幅度。

  中煤旭阳公司销售部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看好5月焦炭价格走势,并且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企业的焦炭售价在现有基础上还能再涨20元。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下称“中焦协”)的行业人士指出,对河北、山东和山西地区的焦炭行业不能进行笼统比较,因为这几个地方的交通运输和地方需求量存在较大差异。河北和山东的焦炭价格上升缘于当地钢厂消化能力的增强,而山西的情况不尽如此。东兴证券的煤炭分析师谭可也认可此种观点。

  山西省焦炭产量及焦炭出口量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素有焦炭行业晴雨表之称。但由于山西省内钢铁企业不多,焦炭的本地消化能力很弱,其输出量占到了省内总产量的80%左右。

  山西焦化集团的那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层人士对山西地区的焦炭价格深表忧虑。他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国内钢厂库存的急剧减少让一直深陷亏损不得翻身的山西焦化企业嗅到了一丝回涨的契机,焦炭行业被勒紧脖子生存,这焦炭价格是不得不涨啊。

  对于价格上调后的市场反应,中煤旭阳公司销售部人员表示,京津唐地区的钢厂没有出现不满或者议价之势,对调价后的焦炭仍然一律接纳,他们的销售进展颇为顺利。记者从首钢了解到,首钢5月份第一个星期输入的山西焦炭价格比4月底略有上升,一级焦炭在1700元以上,二级焦炭是1500多。而淮钢也表示,与4月相比部分焦炭品种上涨了50元/吨,平均价格在1600元左右。

  山西焦协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其所发表的焦炭市场价格指导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焦炭企业,只对协会下的企业适用。

  但号称“焦炭欧佩克”的山西焦协,其协会成员遍及国内五大主要焦炭产区,入会的企业数目在2007年协会成立之初时就超过200家。

  焦化行业面临洗牌

  尽管在采访中焦协的过程中,其工作人员一再表示,焦化企业不会出现大面积倒闭现象,现阶段的限产就是为了维持行业的生存。但山西焦化集团的这名高层人士却在触及企业破产倒闭的问题上一度陷入沉默。

  这名高层人士表示,经济呈现回暖、下游企业复苏在望,对焦炭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而言,不过是“听上去很美”。

  从去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山西焦炭价格急速下滑,从最高位时的3000元/吨,降至1250元/吨。今年年初,焦炭价格上调幅度普遍在每吨300元至400元,到了3月上旬,好容易才涨起来的价格几乎又跌回原位。而位于焦炭下游的焦煤产业却在山西煤炭行业的大力限产保价和小煤矿复产速度极为缓慢的影响之下,几乎不为焦炭行业的困窘所动,价格超预期坚挺。

  为了应对危机,焦炭企业集体限产。山西、山东、河北三省企业连续两月限产幅度都在50%以上。这意味着,我国差不多一半的焦化产能将难以释放。而此次,河北、内蒙古地区的焦化企业在原来基础上还要加大限产幅度。

  “焦炭行业深陷泥潭,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限产到了如此程度,价格再不上升一点,焦炭企业如何存活啊,”这位焦化集团的高层对记者继续说道,“现在焦炭价格的上升已经到了见缝插针的境地,直接原因就是焦化企业快要活不下去了,这与经济回暖或者行业复苏是肯定搭不上的。”

  谭可也指出,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已经有一部分规模很小的焦化企业倒闭。焦化行业受到上游钢铁和下游煤炭两个强势方的挤压,价格倒挂,日子难过。

  “焦化企业在去年下半年亏损严重。亏损最严重的时候,1吨焦炭亏损达1000元”,从去年上半年价格节节攀升到下半年价格跌入谷底,河北省焦协秘书长张伯春如是表示。山西焦协秘书长张岗峰在不久前的“2009年焦化行业运行信息发布暨市场形势分析会”上也表示,山西焦化企业当前每吨焦炭亏100元。

  谭可和焦化集团的高层人士都肯定,此轮提价无疑“杯水车薪”,焦化企业仍将继续亏损状态。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行业洗牌难以避免。张岗锋强调道,时间应该不出两个月。

  山西焦化集团的这名高层人士叹道,未来两年将是国内焦化企业,尤其是独立焦化企业和山西的焦化企业生死攸关的两年。

  他和山西焦协相关负责人都表示将要倒闭企业的具体数目眼下不好估计,但是倒闭的未必一定就是规模很小的企业。大的焦化企业虽然在国家政策上或许能获些许支援,但是小企业在应对市场风险时更具灵活性,也许可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其财产损失也不如大型企业那么严重。

  民营焦化企业渴望援手

  国内的焦化企业是怎样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

  首钢的业内人士和中焦协的相关人员均表示,焦化企业面临如此大的生存危机,主要原因是来自金融危机的冲击。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作为焦化行业最重要的下游产业钢铁行业低迷不振,在没有大规模限产的情况下钢厂极力压缩生产成本,要求焦炭价格跟钢铁价格联动,迫使其一再下行。

  谭可分析时补充,早些年焦炭行业进入门槛过低,导致焦炭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因为门槛过低意味着不需要多少钱就能从事焦炭行业,使得焦化企业的规模以中小型为主。这种以中小型规模的企业为主的产业在煤炭钢铁两个大型行业的夹缝中生存就会显得异常艰难。

  虽然山西焦协和焦化集团的高层人士,以及中煤旭阳公司销售部的人员都承认现在焦炭行业限产严重,产能释放一半不足,但他们都否认焦炭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源头出在焦化企业自己身上。

  首钢人员还表示,现在很多的国有大型钢铁企业都有自己的焦化厂,他们大多数已经可以不直接采购焦炭而选择采购焦煤来降低生产成本。

  “不对现有的产业布局进行调整,一味鼓励国有大型钢铁企业规模做大,大建焦化厂是导致国内焦炭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直接原因。”这名高层人士如是分析。他强调,山西省内的焦化企业90%以上都符合其当时的相关产业政策,这些企业在生产技术上,规模上,环保标准上都是合格的,发展起来很不容易。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既然都认为现在的焦炭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为什么还在不断鼓励国有大型钢铁企业再建焦化厂。

  据统计,在2005年国内焦炭新增产能中,57.8%是钢企自建焦炉,2006年是42.2%。

  这位高层人员无奈地描述目前的焦炭产业状况为:一边鼓励“生育”,一边掐死已有的“孩子”。他表示,这种做法不但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会造成国家财产的巨额损失。由于很多焦炭企业的资金都来源于银行贷款,如果现有的焦炭企业面临洗牌,意味着国家损失将达上千亿元。

  面对这种不协调的产业政策的出台,山西焦化集团的这名高层很不客气地指出,由于中焦协跟中国钢铁行业协会的联系过于紧密,它所发出的声音并不能够代表焦化企业的声音,也没有完全站在焦化企业的立场上。以至于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时,真正来自焦化企业方的利益代表无法参与其中。

  这位高层人士建议,国家首先应在焦炭产业的出口政策上做出调整。现阶段在出口上应当给焦炭以关怀,允许其适当增加出口量,弥补国内焦炭的需求不足;其次,在大商品焦的发展思路上开展研究,不再鼓励大型钢铁企业兴建焦化厂;再次,确立独立焦化厂的地位,他们是焦化行业的主体,也是眼下面临最大“生存危机”的主体;最后,鼓励焦钢联营,让钢铁集团来山西和其他焦炭产区对焦化行业进行投资。现在的焦化企业中有很多都是民营企业,这些焦化企业非常渴望发展,但在管理上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大规模的国有钢铁企业可以入股或者控股此类焦化企业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出路。不但能够利用好已有的资源,还能拉动两个产业的同步发展。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