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遭遇新医改新流感 药企创新力迎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5日 23:17  经济视点报

   □经济视点报见习记者  梁 燕

  新医改语境下,医药企业得到的是“摸着石头过河”渐进式的政策,企业面对的是“危”还是“机”尚且未知。谁想,现在又遭到新流感的狙击,形势变得更加复杂。

  日前,记者就当前的医药产业热点问题专访了《医药经济报》首席专家、国药控股有限公司高级行业研究员干荣富。

  疫苗全面覆盖尚无必要

  经济视点报:之前有报道称,在上海下机的一位旅客被确定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携带者。上海现在的情况怎么样?达菲,是目前被公认治疗新流感的有效药,但其专利在瑞士罗氏公司,中国现在达菲的生产能力如何,授权后生产的药物其成分与原药相同吗?

  干荣富:上海现在没有恐慌,市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吹响了集结号,医院设立了专门病房、医药商业企业进行药品和相关物资储备,比如达菲、板蓝根等药物,还有口罩、酒精等医疗用品和器械,以备不时之需。

  中国生产的达菲是经过罗氏公司授权许可的,不属于仿制药,所以产品成分、质量与罗氏生产的达菲是一样的。上海医药集团在2005年禽流感时就获得生产授权,由于达菲基本属于国家储备药品,所以在禽流感过去后企业没什么利润而停产了,现在已恢复生产,马上就能投入大规模的生产,因此不用恐慌。

  中国是药品的仿制大国,仿制药数量占总药品数量的97%左右,主要是因为创新药科研经费很高,资金有限,没有最大的投入去研发。自加入WTO后,中国高度重视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也在逐渐加强企业这方面的研发能力,鼓励自主创新。

  经济视点报:世行估计全球GDP可能受这次甲型H1N1流感爆发而萎缩5%,但近期医药板块逆势飘红,尤其是疫苗股表现突出,有人质疑这是概念炒作,从长期看医药行业仍然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你怎么判断?

  干荣富:经济是否会有这么大的萎缩还很难说,就像非典当时也是对股市和楼市都稍有影响,但一结束经济立刻恢复,而且带动了相关经济的增长,所以目前对经济的影响还很难判断。股市炒作的因素应该是有的,因为毕竟疫情才刚刚开始,是不会体现到其公司的业绩上的,但医药板块受疫情影响确实不能忽视,当然这一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经济视点报:新医改提出“以预防为主,优先解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面对甲型H1N1流感的爆发,以“预防”为主的各类疫苗研发生产企业好像面临着机遇,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干荣富:机遇也不一定,关键看各企业怎么去定位和把握。现在对中国来说,人口基数大且这种疫苗成本很高,真正普及的可能性不大,只有在必需的情况下才可能使用,比如给医务人员、机场车站的工作人员等在高危场所工作地的人员接种疫苗。当前在病毒还没有突变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可以控制的,我们是有特效药达菲。疫苗全方位的覆盖还不现实,当然我国现在已经具备大规模生产疫苗的能力,只是情况还没有危急到那种程度。

  新医改兼顾了市场竞争

  经济视点报:新医改提出“基本药物零售价不再统一定价”,把定价权交给地方,还提出“以省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采购”,有舆论就认为“地方药企就成了医改的最大受益方”,并认为这可能导致地方保护主义抬头,还有分配不均等一系列问题?

  干荣富:的确,但和谐是必须的。地方财政要掏出8500亿中的六成,这是个不小的数字,对地方来说压力也不小,所以适当照顾本地的药企那些纳税大户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也不一定是绝对的,比如中西部地区,有可能因为当地药企没有生产这一种药物或因质量等原因而采购外省的药品,这都是竞争的因素。本地的药企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质量好疗效好价位合理的药品自然脱颖而出。

  之前在医改的征求意见稿时说基本药物“定点生产”,但在最终稿中改为“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这也更多体现市场竞争原则。

  经济视点报:新医改的政策在一些方面对大型医药企业有利好影响,不仅是政策倾斜,其他不管是在招标还是流通领域大企业都更具竞争力,那么中小企业的出路在哪儿呢?

  干荣富:一些中小原料药生产企业、医药包装企业以及产品结构不合理的中小制剂生产企业会遇到融资困难。一些只拥有寥寥几个普药品种,在国内无序竞争的市场上苦苦挣扎,在过去依靠与医院打好关系而生存的中小企业,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实施,企业的生存压力会更大。由于今后的药物招标将以省为标准,因此中小企业应该在政府公关方面有所重视,同时中小药企要找准细分市场,明确目标用户来定位其战略方向,可以说兼并、重组将是方向。

  医药分家路还很长

  经济视点报:“医药分家”这个核心问题虽然在新医改中没有实质触及,但这会是一种趋势,如果实施的话药企的环境会有很大改变,你认为药企在适应环境和政策方面还应注意什么?

  干荣富:的确没触及,现在只是提出逐步解决“以药补医”,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的经济补偿政策,还提出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和增设药事服务费等方式取消药品加成。这些政策都是在往“医药分家”上靠,但实质还是没有触及。外国是医药分开的,但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医药分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之前一些地方的试点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所以现在说是否会成为一种趋势还很难说,主要是得看到2011年试点后的效果,医改是渐进的,边走边看,摸着石头过河。

  在这种环境下,医药企业也要关注政策和环境的变化,要注重自身品牌经营,即使没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也不怕,因为还有医保目录有你的用武之地;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制造出别人没有的药,发展医院高端用药,这样就有自主定价的话语权。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