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航零头折扣涉嫌涨价 业内有说法消费者有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8日 19:27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4月28日电(记者 贾远琨)近日,国内航空市场运价体系调整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新运价体系实施后,国内各航线票价普遍上浮,消费者等纷纷质疑航空公司此举有“联合涨价”之嫌。专家认为,票价体系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尤其是当前市场需求处于恢复阶段,脱离市场的票价调整只会抑制需求,不利于航空市场的健康发展。

  “零头折扣”实为“曲线涨价”

  从4月20日起,国内多家航空公司调整机票折扣计算方法,经过换算,机票价格出现了6.8折、7.6折、8.4折、9.2折等“零头折扣”。

  据游易航空旅行网机票中心介绍,近日多家航空公司发布通知,对头等舱、公务舱、经济舱的折扣票计算方法进行调整。各航空公司发布的通知均没有涉及新旧运价体系的换算公式,并且各航空公司的机票折扣计算方法不尽相同。以一家地方航空公司为例,旧票价B舱9折对应新票价级别的9.2折,旧票价H舱8.5折对应新票价级别8.8折,旧票价X舱4.5折对应新票价级别的5.6折。

  专业的折扣计算方法“零头折扣”的出现让消费者感到“雾里看花”,而各航线票价的普遍上扬却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了。

  记者从游易航空旅行网了解到,机票折扣计算方法调整后,国内各航线机票价格普遍上浮。比如,4月27日,国内一家航空公司上海至北京航线L舱价格为7.6折860元,相比之下,3月19日,其上海至北京航线L舱价格为7折791元;5月1日,另一航空公司上海至广州航线V舱价格为6折770元,相比之下,4月初,上海至广州航线V舱价格为5折640元。

  航空公司借助调整运价体系“曲线涨价”的行为,遭到广大消费者和相关方面的质疑。日前,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等联合发表声明指出,几大航空公司联合定价涨价不可取,建议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管机关依据《反垄断法》进行调查干预。

  调价“魔术”业内有说法

  市场人士认为,3至5月份是航空市场的传统旺季,通常情况下,商务、旅游客流量的上升会带动机票价格上扬。但客观上,机票折扣计算方法调整也是票价上浮的直接原因之一。

  4月份以来,多重有利因素带动民航市场呈现“回暖”迹象。记者从携程旅行网了解到,清明节过后,随着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大型商务会展活动的陆续展开,比如广交会、上海国际车展等一系列的大型展会接连举办,带动了国内主要商务航线机票价格全面上扬。

  除商务航线之外,旅游航线也开始升温。“五一”前后部分旅游航线的机票价格已经开始大幅上涨,各地飞往三亚、厦门、桂林等旅游城市的机票价格涨幅明显,部分热门线路的机票价格甚至上涨了四成以上。与市场需求上升带动票价上浮相比,机票折扣计算方法的调整导致的票价上浮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

  近日,中国民用航空局重申:国内航空运输价格管理政策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此前各航空公司已对各自的多级票价体系进行了多次调整,此次航空公司多级票价体系的再次调整,是航空公司营销方式的进一步完善,符合现行国内航空运价管理政策。同时,航空公司也强调,将机票折扣计算方法调整视为票价上浮是片面的,实施多级票价体系,丰富票价种类,是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但面对票价上浮,消费者的质疑声不断。

  游易航空旅行网相关负责人介绍,每个航线的经济舱全价价格由基础运价和上浮运价组成,上浮运价相当于基础运价的25%。之前的折扣是按照经济舱全价的比率换算,现在的价格是按照经济舱价格中基础运价的比率换算,上浮运价成为一个常数,因此,折扣越低的票价上涨比例会越大。

  票价体系离不开市场支撑

  日前,南航宣布推出特价票,提前15天通过公司网站预订,最低可打2折,以此证明机票折扣计算方法调整之后仍然有低价票。事实上,不论票价调整还是推出低价票,都要以市场为导向,不符合市场需求的票价体系是难以长久的。

  游易航空旅行网新闻发言人王一力表示,老百姓关心的不是折扣怎么计算,而是实际票价是高还是低。决定机票价格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航空公司制定价格时会考虑客源、运力、竞争环境、运营成本等多种因素,价格体系的调整是折扣结果上的不同,未必会直接导致价格结果的变化;反过来说,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价格体系倒是要调整的。尽管当前处于航空出行旺季,但是航空市场的整体需求仍然处于恢复阶段。而由于今年经济环境不景气,客流量较往年有所下降,任何价格变动都离不开需求的支撑。

  中国政法大学航空与空间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起淮认为,票价体系要起到“杠杆作用”,要在航空公司盈利和满足旅客需求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凭借短期的涨价来谋求利润是不可取的。同时,航空公司凭借自身的优势市场地位调整票价不利于航空市场的健康发展。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