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央企千亿辅业资产可能会注入中投Ⅱ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4日 21:07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江金骐 北京报道

  4月20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处置核销操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就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资产的处置问题,明确其具体的操作规程。但对“抽水”后的辅业净资产的未来去向,《指引》并未做明文规定。

  根据该《指引》,有业内人士猜测,千亿辅业资产在计提完相应的费用后,有可能会被注入正在酝酿的“中投II号”。但《华夏时报》记者就此专访国资委产权管理局时,包括邓志雄副局长在内的相关领导,对此都未做任何阐释。

  改制之路探7年

  两年前就有传言称,国资委将要成立一个类似于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资产管理公司,这一传闻在今年的“两会”上,得到国资委有关领导的证实,媒体一致将其冠名为“中投Ⅱ号”,认定其将成为国资委今后运作实业资产的资本平台。

  “如果真能成立这样的资产公司,将辅业资产注入其中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周绍鹏说。

  据介绍,央企辅业资产的处置始于2002年,最初都是集团自己做——谁家的孩子谁抱走。但几年下来发现,由于中央企业在消化自己的辅业或者包袱时,做得不专业,且进度慢,为此,国资委转而对相关的央企资产进行托管试点。

  “所谓的托管,其实就是国资委通过构建试点公司,对央企的三类资产(不良资产、辅业资产和剥离资产)进行打包处理。”中信建设证券宏观分析师黄付生介绍,此前在国资委的名下,早有诚通集团和国开投两家资源配置平台,用来集中处置央企不良资产和辅业资产,被称为国资委的“资产池”。

  在主辅分离过程中,业绩不佳的辅业资产与一批严重亏损的央企资产,多被划拨给诚通或国开投托管,目的是为央企的整体改制扫清障碍,后来的结果证明,诚通集团和国开投的资本化运作,效果不够理想。

  这次,国资委再次发布辅业处置的《指引》,对由于主辅业分离而产生的数千亿资产以及上百万脱离央企帽子的员工,进行了程序上的规定。

  按照国资委的规划,到2010年,近15万亿的中央国有资产,将集中在80-10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剩下来的辅业则由单一的资产管理经营公司来进行打包管理。

  “甩卖”辅业资产

  在国资委为辅业资产做出各种制度性安排的同时,拥有巨大辅业资产的企业也在各自寻找出路,目的是赶在改制时间表之前,让出手的这部分资产能有更大的回报。

  “对于企业母体来说,辅业资产都是竞争性、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正在为山东淄博市作主辅分离业务辅导的国融大通财务顾问公司总裁李智慧博士,4月24日在电话中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有些辅业相当好,如一些科研院所,都是中国行业的排头兵,国资委系统中有27个这样的一级院所,还有300家二级院所。

  针对辅业改制,专家表示,企业在履行完评估、审计等相应的法定程序后,可以对旗下的资产做出市场化的处理。

  除了主动剥离,产权市场也成为央企股权转让、退出非主业资产的重要平台。在不久前召开的“国投资产管理公司产权转让项目专题推介会”上,记者了解到,自3月份以来,央企中有22个非主业资产项目,被国开投推至沪上集中挂牌,项目涉及总金额数亿元。

  “央企辅业资产中,有火山型(差的),也有金山型(好的)。”项目负责人在进行项目推介时表示,一些看上去是“甩卖”的产品,但在技术含量、市场竞争及盈利方面,具有相当的投资价值。

  国资委转身倒计时

  辅业资产集中“甩卖”的出现,跟国资委关于主辅分离的时间限制有关,但是也从一个层面反映了企业对托管处理的不信任。

  “这两家公司的试点效果并不理想。”李智慧博士向本报记者介绍,以诚通集团为例,其所接手的资产,多数局限于商贸流通流域内的企业。无论是从资产规模还是级别上来说,对庞大的央企产业群,该公司难以承担产业整合功能。

  和诚通集团相比,国开投面临的压力更大。按国开投模式,它只进行资产托管,不合并财务报表。“这样,成功的就接着做,不成功的,就直接纳入政策性破产。”李智慧说,这也是促使国资委考虑新组建一家公司、亲自做资产处置的原因。

  “组建专业公司,将是国务院国资委朝出资人身份转化迈出的第一步。”

  按照《国资法》要求,国资委必须要回归到“出资人”的角色,而不是现在饱受诟病的“婆婆+老板”。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多次强调,“国资委要做一个干干净净的出资人,资产在2亿元的(央企),将来都要交给资产经营公司管理”。

  国资法实施进入倒计时,国资委完全有可能集各种力量,全力打造这个“产业中投”,因为这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配合国资委在2010年以前,将央企的数量由目前的138家,通过重组精减至100家以内。基于此,上述专家中就有人推测,随着央企主辅分离大结局,其中的部分辅业资产可能将通过适当的渠道被“嫁接”到新公司中。

  该专家表示,上述想法仅仅是个猜测,现在的问题是,拟将成立的这家公司,资产的规模还不为人所知,资产的来路也仍然是个谜。

  不过,一位接近国资委的人士透露,该公司的启动资本可能来自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资金。央企去年上缴的547.8亿元的红利中,将有一部分被拿来作为这家新公司的注册资本金。而公司最终的资产规模,“主要取决于有多少家央企被装进来”。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