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如何建立企业文化评价体系(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1日 18:00  《企业文明》

  建立科学的模型,至少要研究五个方面的文化信息:行业文化的基本特征、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企业文化所处阶段以及员工状况。例如,不同的行业注重文化类型不一样,如IT行业注重创新和速度,化工行业注重安全、健康和环保,不同行业的企业文化评价方向就有很大差异。

  企业文化评价要适应行业的特点,支撑企业发展战略,反映企业核心价值观,适应企业的发展阶段,反映员工真实的文化状态。只有把这五个方面考虑到,才能从中找出企业文化的关键要素,并在关键要素之间建立科学联系,设计出科学的评价模型。这样的评价具有长期使用的价值,真正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

  细化合理的评价指标

  有一次,一个企业自己设计的员工满意度问卷中一道题目是:“如果更换你的上级,你是否更满意。”问题的本意是希望调查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但是如果用这样的问题,就非常糟糕,等于在挑拨上下级之间的矛盾。因此,细化企业文化指标,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指标要系统化。评价指标要系统化,也就是明确评价指标之间要有内在结构和相互作用关系,通过评价数据能分析出真正的问题在哪里。例如,有的企业在设计企业文化评价指标的时候,其中用了三套问卷:经理优秀度指标、员工敬业度指标和客户忠诚度指标,这三套指标背后的逻辑关系是:优秀经理驱动敬业员工、敬业员工维护忠诚客户。通过这样的系统化的指标设计,企业可以从各种日常管理现象背后,发现管理问题背后的文化问题。

  二是指标要标准化。要把评价模型细化为一系列的工作标准或工作场所的行为标准。标准化有两个作用:一是标准本身就是尺子,本身就能衡量和指导人们的行为,以此来自我检查和改进工作;二是通过标准来使被评价者对问题有统一的理解,便于统一开展检验和评价。

  三是指标要实用化。被评价的问题应该能被有效解决,如果不能被解决的问题,最好不要去问。例如,有的企业问员工:你对你的薪酬是否满意?你对公司战略是否满意?你对组织结构是否满意?类似这样的问题虽然在企业普遍存在,但是问了之后,你根本无法解决,这对公司来说是一种浪费,对员工来说是一种欺骗。因为员工要适应公司的薪酬体系、战略与组织。

  四是问题要简约化。把指标变成简约和通俗易懂的问题,便于员工理解和填答。好问题不在多,而在于精准。例如,盖洛普发明的员工敬业度,问题虽然只有12个,但是每个问题直指员工敬业度的核心维度,容易被理解、填答和改进,也便于各级经理改进提升。

  目前,一些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评价的时候,盲目地使用国际上所谓的先进模型和评价指标,大都因为水土不服而难以真正消化,根本无法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

  真正要建立企业文化评价体系,一是要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文化评价理论、方法和工具,更要结合企业的真实情况,实事求是地设计企业文化评价模型和指标,踏踏实实地开展企业文化评价工作,千万不能盲从和照搬。

  五、企业文化评价实施的基本流程

  企业文化评价的流程应该与企业的运营与绩效管理流程相匹配,评价的数据直接为战略规划和修订提供文化数据支持,评价的数据为人力资源发展和团队建设提供参照指标。

  评价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和提升企业管理。实施企业文化评价,基本上可以分为测评、改善与总结三个大的阶段。

  企业文化测评阶段

  1。评价策划。形成企业文化测评的细致策划,企业文化评价的目标、计划、组织和实施要求。一般来说,为了保持测评的科学、客观和中立,可以选择具有权威的第三方作为测评机构。

  2。评价动员。对员工进行广泛动员,既要让员工对企业文化测评形成了解,对企业文化测评形成正确的认识,又要激发员工参与测评的热情,保障企业文化测评有足够的样本量和填答问卷的质量。

  3。数据收集与统计。如果员工能方便上网搞填答最好,这样通过软件系统可以直接统计数据,对于不能填答的部分员工可以采用邮件或纸质方式作为补充。员工填答之后,可以适当做一些访谈座谈,作为定性资料来解释定量数据。

  4。报告撰写。形成企业文化数据库,根据企业需要,制作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报告。

  企业文化改善阶段

  5。研讨决策。企业的管理层在看到评价报告之后,要积极研讨和分析问题,针对一些制约企业管理和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要及时做出改进的决策。特别是高层要率先示范,作出改善的承诺。企业文化的源头在高层,改善也应该从高层开始。

  6。培训宣贯。对调研的主要结论、解决措施和实施要求,应该告诉全体员工,员工有权指导评价的结构,员工希望看到企业改进的计划。各级领导或企业文化部门应该给员工作适当的培训和宣贯。

  7。反馈改善。各单位的管理者应该对自己所辖的部门的企业文化负起责任,拿着测评报告,对下属员工进行沟通和反馈调查结果,发动下属一起制定群策群力的改善计划。

  8。改善行动。根据各个单位的改善计划,实施改善行动。企业文化部门应该为各个单位提供相应的指导工具和专业方法。

  企业文化总结阶段

  9。经验总结。企业定期开展各单位企业文化评价改善的经验总结会,宣传、总结和固化其中的优秀经验。

  10。表彰激励。对企业文化改进的优秀单位,适当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六、企业文化评价的责任与考核

  在设计企业文化评价体系的时候,要回答一个关键问题:是各级主管还是企业文化工作者对企业文化负责?

  从实践来看,企业文化评价的设计应该从企业战略出发,各级主管应该担负主要责任。企业文化部门作为一个战略性的职能部门,应该从服务企业战略的角度,发挥战略性职能作用——辅助作用。

  企业组织管理链是由各级主管所形成的,是企业文化的主导线。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各级主管通过自己的言行和管理行为,逐渐形成自己团队的小文化,各个团队的文化最终汇集形成企业文化。实际上,评价企业文化,最终还是评价各个单位的文化。各级单位的一把手对企业文化发展发挥关键作用,各级主管应该对企业文化建设负主要责任,各级主管应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和效果都负责。所以,应把企业文化的过程和效果作为考核各级主管的主要文化指标。

  企业文化工作者作为负责专业化或职能性的部门,担负着对企业文化的总结规划、传播教育、组织实施和评价激励等职能性工作,这是企业文化部门和企业文化工作者应该担负的主要职责,这种职责相对各级主管而言,是企业文化评价的辅助线。

  把企业文化评价的指标变成一种日常管理目标,纳入企业目标责任体系之中,形成企业文化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有指标,人人有任务”,这样企业文化就能像业绩指标一样被逐级评价与考核。同时,还需要营造一种“奖金靠绩效、升迁靠文化”的氛围,使企业文化与各级主管的发展结合起来,加大各级主管对企业文化的重视和投入。

  目前,在一些企业中,绩效考核正在受到很多挑战,把企业文化这样的软性指标纳入企业考核体系之中,有较大的难度,需要谨慎操作。企业文化考核应该在绩效考核体系相对完善和企业文化相对成熟的企业中间开展,防止使企业文化评价与考核流于形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