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斌 杨健
新能源眼下正是热门词汇。昨天,上海就有两场新能源产业展览同时举行。上月底,太阳能与光伏工程展览会在沪举行,6月,上海还将举办中国国际海上风电技术和设备展览会;10月,无锡将举办国际太阳能光伏产业展览会。不完全统计,仅长三角,今年有关新能源的大小展览不下十几场。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和潮汐能等,目前水能已在全球作为常规能源广泛使用,其余可再生能源的大型商业应用还未普及,高成本是个“拦路虎”。以投资成本相对较低的风能为例,我国目前所使用风电机组的关键部件主要靠进口,采购贵、维修更贵。风电专家、江苏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为东说,同一技术档次的风电机组,进口比国产至少贵30%。风电机组投产后,相关维护费用也很高,一般来说,后期维修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将近60%。
“每度1元是个标志。”大型太阳能企业、无锡尚德的营销中心负责人管险峰说,这“表明太阳能就可以大量进入寻常人家了。”
风电机组国产化也最先在长三角有了突破。浙江企业自主开发的风电机组去年底安装完毕,最近刚通过3000小时运行考核。上海电气与德国一家公司联合设计开发的风电机组,日前完成样机的装配和厂内测试,眼下正在江苏大丰风电场调试,即将并网发电。
相比现在很热门的太阳能,潮汐能的投资成本更低。据估计,全球潮汐能的理论蕴藏量约30亿千瓦,相当于100多个三峡电站。我国潮汐能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两省,其中,长三角的长江口和杭州湾北部尤其丰富。同济大学、华东师大等科研机构的专家提出,上海可在长江口北支建设一个潮汐能发电站。对此,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的《上海地区潮汐电站调研咨询报告》予以肯定。专家称,随着越来越多潮汐电站的建成,清洁能源将越来越放低其“身价”,人们期盼一个新能源时代的广泛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