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调整结构 力促有色金属产业升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3日 17:17  《中国投资》

  文/本刊记者  朱娅琼

  “国家适时、及时出台《有色金属调整和振兴规划》(下称《规划》)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提振市场信心、指明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方向意义重大,对地方政府、企业及有关单位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深度参加规划编制的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冶金建材业务部有色金属处处长陈学森在接受《中国投资》专访时表示。

  他指出:我国有色金属产业是与全球国际市场几乎完全融通的产业,产业态势与全球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同时该产业发展对资源保障、产业布局要求较高。近年来,由于有色产品价位较高,国内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迅猛,但在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并未完全得到合理解决,有的品种还有所加剧。金融危机只是加快了这些矛盾的爆发,同时产业结构越不合理的品种,受这次金融危机影响也越大。因此,“调结构”是产业振兴的工作重点和基础,有色金属产业要抓住机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解决目前存在的结构性不合理矛盾,实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陈学森还表示,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小城镇建设、交通、电力等基础产业的发展以及国家为扩大内需而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带来的下游产业发展等因素,使得我国有色金属消费领域发展前景依然较好。但目前主要有色金属产能已经过剩,未来投资空间主要在于落后技术的改造升级、国内短缺的深加工产品开发、境外资源开发以及循环经济等领域。

  以“调整”促“振兴”

  《中国投资》: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此时出台《规划》是基于对当前形势怎样的判断?

  陈学森:进入2008年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全球经济出现了衰退,国内外有色金属市场需求骤然下降,铜、铝、铅、锌、镍等主要有色金属国内外市场价格暴跌。而由于企业按正常生产安排采购以及预定的原料价格是按产品高价位时测算定价的,导致企业采用高价原料的生产经营出现亏损,特别是对于大型骨干企业而言尤为严重。而且,有色金属主要应用领域市场如建筑、汽车、电子产品等出现大幅萎缩,下游加工企业停产、减产幅度高达30%-40%。同时,从全球看,目前金融危机仍在进一步向深层次领域扩散,影响并未到底,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有可能持续2-3年,这一段时期全球经济有可能持续萎靡不振。因此,为减缓金融危机对有色金属产业影响的程度,国家高瞻远瞩,适时、及时出台《规划》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提振市场信心,指明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方向意义重大,对地方政府、企业及有关单位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投资》:您如何理解此次《规划》的主题思想以及“调整”和“振兴”的含义?

  陈学森:这次《规划》的主题内容紧紧围绕3个方面:一是保重点,二是调结构,三是促发展。

  关于“保重点”,这次危机对有色金属产业的影响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点骨干企业,二是重点产业如铝产业受冲击最大。因此,为保证骨干企业正常稳定运行,减少损失,《规划》中提出采取一些应急措施如国家收储等,保重点骨干企业现金流,同时对部分深加工产品特征出口退税,缓解出口下滑。通过采取这些应急措施,尽量使骨干企业实现平稳运行,减缓金融危机对产业的冲击。

  “调结构”主要是通过采取各种措施解决目前产业存在的结构性不合理矛盾,这也是产业振兴的工作重点和基础。

  有色金属产业绝大多数品种涉及资源、能源,因此,产业发展对资源保障、产业布局要求较高。近年来,由于有色产品价位较高,国内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迅猛,但在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并未完全得到合理解决,有的品种还有所加剧,只是前几年高价位掩盖了诸多结构性的矛盾,而一旦产品价格回归到合理价位,很多矛盾就会暴露出来。当然,这些矛盾迟早会爆发,只不过金融危机加快了这些矛盾的爆发。可以讲,产业结构越不合理的品种,受这次金融危机影响也越大。比如铝产业,近几年无序发展导致国内产能严重过剩,加上国内铝资源禀赋不佳,电价较高,以及大量出口的初级加工产品对国外建筑、汽车市场过于依赖,导致在所有有色品种中铝产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大。值得忧虑的是,类似电解铝高能耗的多晶硅产业也正在重复电解铝产业的发展过程,布局不合理,产能增长迅猛,环境污染隐患巨大,产业前景竞争激烈。

  此外,国内有色金属产业在集约化经营水平、创新能力方面也亟待加强。有色金属企业绝大多数综合实力弱,这也是多年来境外资源开发难以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由于经济实力不强,多数企业依靠国家支持才能实施境外资源项目,并且缺乏各方面人才,制约了项目实施进度。同时,国家尽管对科技开发不断投入,但大量高档深加工产品特别是信息产业、大飞机等急需的材料仍需进口。此外,国内尚有不小的落后产能,部分产品产业升级任务繁重。

  “促发展”就是通过发展以及采取相关政策措施,解决这些制约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使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强身健体”,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振兴的目标。为此,在国家宏观层面,《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工作任务和政策措施,如改善出口环境、加大收储、推进直购电试点、实施产业技术进步专项、促进重组、支持走出去、合理配置资源、实施“有保有压”的融资政策等,国家这些宏观政策对于有色金属产业调整与振兴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在产业层面,《规划》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大力开发新产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快技术进步、淘汰落后、加快重组、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加强企业管理、注重人才培养、加强行业自律等具体任务,练好内功,为实现产业振兴打好基础。

  总地来看,这次《规划》是以“调整和振兴”为核心的,调整是手段,振兴是目的。

  期待多项实施细则

  《中国投资》:对于《规划》提出的目标,您如何看待?还需要哪些细则来保障目标能够达成?

  陈学森:由于这次《规划》编制背景及目标不同于以往5年、10年的产业发展规划,该《规划》原则是应对当前与兼顾长远相结合,因此,《规划》提出了6个主要目标,包括应对当前的“生产恢复正常水平,实现产业稳定运行”目标,也有兼顾长远的如淘汰落后、节能减排、企业重组、技术创新、资源保障等目标。这些目标都是针对有色金属产业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矛盾提出的,实现这些目标也是产业健康发展的标志。

  这次《规划》与以往规划还有重大不同之处,就是每个任务落实到了各个部门,任务明确,职责清晰。目前,有的任务目标也正在实施。当然,我个人认为,有的目标要实现,还需要有关部门制定详细实施细则,特别是有具体数字的目标比如淘汰落后、企业重组、节能减排等需要制定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

  《中国投资》:《规划》提出了“骨干电解铝厂吨铝直流电耗下降到12500千瓦时以下”,以及产业“每年节电约60亿千瓦时”的目标。这个目标如何实现?

  陈学森:《规划》目标中提出了骨干电解铝厂吨铝直流电耗下降到12500千瓦时以下以及行业要每年节电60亿千瓦时。这个目标主要是基于在电解铝行业推广异型阴极电解槽技术来实现。这个技术是我国东北大学冯乃祥教授发明的原创性技术,也是我国有色金属产业极少的重大原创性技术。采用该技术的工业试验槽吨铝直流电耗可降低1100千瓦时,经过优化还可以达到1200-1500千瓦时,这是国内外铝工业发展史上发明的一次降低电耗最多的技术,该技术使我国电解铝工艺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国内骨干电解铝厂吨铝直流电耗大概在13000-13500千瓦时,通过推广采用异型阴极电解槽技术,在目前基础上降低500-800千瓦时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2008年国内电解铝产量1320万吨,按3年内国内50%的电解铝企业在大修时采用该技术进行改造,保守计算可节约60亿千瓦时。

  《中国投资》:直购电试点政策对有色金属企业有哪些影响?

  陈学森:目前我国电解铝有近百家生产厂,但大多数企业没有实现铝电联营,特别是一些原来国有骨干电解铝企业,因历史原因没有配套建设自备电站。这些企业采用网电进行生产,由于国家对电解铝产业的宏观调控,逐步取消了原来的优惠电价,加之发电成本不断上升,导致电解铝企业因用电成本高,企业亏损严重,很多企业不得以停产。反过来,因为用电负荷下降,发电厂发电小时不断下降,过网电量减少,电厂及电网经济效益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为了实现电厂、电网、铝厂多赢,《规划》提出了直购电试点政策,这不仅对于电解铝企业降低成本有利,而且对于电厂因多发电、电网过网电量增加进而增加收入都是有利的。但由于方案涉及多方利益的调整,尽管前途光明,但路途不会一帆风顺,需要电力管理部门更进一步解放思想。

  发展前景向好

  《中国投资》:您对有色金属产业未来几年的发展态势有什么判断?

  陈学森:有色金属主要应用于建筑、交通、电力、电子信息、轻工、机械以及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从应用领域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小城镇建设、交通、电力等基础产业的发展以及国家为扩大内需而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带来的下游产业发展等因素使得我国有色金属消费领域发展前景依然较好。由于国际经济环境未见好转,今年,全球有色金属主要产品消费有可能持续低迷,价格可能在较低价位波动。但也不能排除因美元暴跌带来的通胀性价格上涨。

  实际上,从消费领域看,由于我国有色金属资源短缺,每年需大量进口各种矿产品、冶炼金属、加工材,有色金属低价格对国家整体利益是有利的,正如石油一样。

  《中国投资》:我国有色金属产业一直存在资源保障能力不强的问题,金融危机给国内企业提供了一个获取国外资源的机会,您如何看待这个机会?对政府及企业有何建言?

  陈学森:受金融危机影响,主要矿产资源国际价格大幅下跌,一些国际矿业公司资产市值大幅缩水,而且国际市场普遍流动性紧缺,以及国际跨国公司看好我国市场前景,主动与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合作开发境外资源等,这些均为我国企业参与海外资源开发带来了契机。可以预计这个时期,我国企业参与海外资源开发的成本将会明显降低。

  但不可否认,国内绝大多数企业综合实力弱,缺乏国际化经营人才,国际化经营水平低。同时,由于国家缺乏有效的统一规划指导及企业准入标准,企业多头对外,在开发境外资源时国内企业间无序竞争的问题比较突出,提高了投资成本。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境外资源开发规划,提出境外开发企业在经济实力、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准入条件以及具体支持政策措施等,从政府管理及政策方面支持“走出去”以及杜绝恶性竞争。

  《中国投资》:我国有色金属再生利用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您认为在政策法规和产业环境上,应当如何促进和引导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未来有多大的投资空间?

  陈学森:我国再生有色金属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回收体系混乱,回收利用技术水平低,小企业多,产能过剩,导致很多采用先进技术的企业因缺乏原料而产能闲置,这在再生铅领域尤为严重。

  因此,对于有色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应当采取下述措施促进和引导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一是完善建立产业准入标准,规范产业发展;二是推进建立社会回收网络,支持再生有色金属园区建设;三是制定促进有色金属循环利用的财税政策体系;四是改善进口管理,积极利用境外资源;五是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六是通过兼并重组联合改造,培育一批大中型再生有色金属企业。从投资空间看,目前再生金属的产能已经过剩,未来的投资空间主要在于对技术落后企业的淘汰与改造升级方面。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