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石化规划煤制油路线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3日 14:37  中国能源报

  煤制油产业化仍需“慎重”

  专家认为,煤制甲醇、二甲醚技术比煤制油更成熟

  本报记者 郭力方   

    3月30日有消息称,一直对煤制油项目跃跃欲试的中石化已经购买了国外中试阶段煤制油技术和设备,迈出其进军煤制油产业“路线图”的第一步。这表明,一度处于争议声浪中的煤制油产业大有“提速”的趋势。对此,众多对煤制油产业化始终“不以为然”的专家再次提醒:煤制油问题重重,产业化之路仍需“慎重”。

  能耗问题依旧难破

  煤制油要实现产业化发展,首先遇到的是由于技术瓶颈带来的能耗高、能效低的难题。煤制油对水资源需求量很大,这对山西、内蒙这样的多煤缺水省份无疑存在先天的制约。而且,现有的技术水平决定每出一吨“油”将消耗不低于4吨的煤,如果大规模生产,无异于以一种稀缺资源代替另一种稀缺资源。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对《中国能源报》表示,内蒙古伊泰集团虽采用的是自主技术进行煤制油开发,但每产一吨油仍需4吨煤。中石化此番引进的美国费托(F-T)合成油技术,虽在国外已被成熟运用,但也仍无法解决能耗高的难题。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也曾指出,我国自身的煤炭资源也面临紧缺的威胁,而能源的多次转换,必将在中间环节出现更大的损耗,所以,从能源的最大利用来看,这并不划算,“不属于是资源节约型社会所要做的事”。

  另外,煤制油生产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巨大。以每吨煤产生3.5吨二氧化碳计,每年将增加7亿-9亿吨二氧化碳排放。这一惊人的数字,与目前中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承诺明显相悖。

  煤制醇醚或更可取

  事实上,许多专家纷纷寻找更好的替代途径和技术试图解决煤制油存在的问题。金涌教授长期从事煤化工技术研究,他表示,对于紧缺资源、能源的替代,要树立功能替代的理念,不应拘泥于同样产品的替代,目的是追求资源和能源的节约、污染的减少。煤制成油的目的,是为车、船、飞机提供液体燃料,而燃料不一定非汽、柴油不可。

  对此,金涌作了一个对比:煤直接液化制油,产品以劣质柴油为主,能耗是4-4.5吨标准煤;煤间接液化制油,产品为劣质汽、柴油,能耗是5-5.5吨标准煤;二甲醚合成,产品为柴油代用品,与柴油相比,发动机效率高10%-15%,排气清洁程度符合欧Ⅲ标准,能耗是2.2-2.5吨标准煤;甲醇合成,可与汽油混用或独用,能耗是1.8-2.2吨标准煤,可见几种方案的能耗水平大相径庭。理论上讲,煤制甲醇、二甲醚、柴油的能源利用效率之比依次是1∶0.714∶0.438,也就是说采用甲醇、二甲醚代油要比煤制油节约煤资源一半左右。而且,目前国内的煤制甲醇、二甲醚的技术相比于煤制油更加成熟。

  宜作技术储备

  无论是对于煤制油还是煤制醇醚,政府的态度都渐趋谨慎。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曾明确指出:“对地方政府和企业发展煤化工产业的热情要积极引导,防止盲目发展和投资过热。”与煤化工相关的产业政策、行业标准的出台以及甲醇和二甲醚掺杂进汽油的标准,国家不会在短期内出台标准。

  “国内一些的企业打着为国家能源战略考虑的旗号,让煤制油项目在全国遍地开花,这样做将承担巨大的政策风险。如若真为国家能源战略考虑,则应该将煤制清洁能源作为技术储备,在国家面临能源困境时,及时进行小规模煤制油生产进行能源补给,方为正道。”金涌教授表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