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诚信 中国奶业伤不起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1日 21:07  中国产经新闻

  文/本报记者 雷海超

  近日,奶业又被曝出内幕,4月9日上午11时,著名主持人赵普发微博称:“不要再吃老酸奶和果冻,尤其是孩子,内幕很可怕,不细说。”经济观察报调查新闻部记者“朱朱文强”也在微博上爆料:其实这才是今年3·15晚会的重头,可惜片子没播。两条微博立即引来众多网友围观议论。

  自三鹿“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国奶业就进入了多事之秋。可以说,每当消费者对中国奶业重拾信心的时候,奶业就会被曝出一记“冲击波”,将人们的信任打得支离破碎。“三聚氰胺”死灰复燃、“早产门”、“假洋奶粉”、性早熟事件和奶业“新国标”等无一不重重地打击着消费者的信心,也引发了对乳品行业的信任危机。我们不禁要问:乳制品行业究竟有多少鲜为人知的内幕?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被比喻为中国奶业的“9·11”事件。笔者认为,“三聚氰胺”事件对于中国奶业的影响远远超过“9·11”事件的影响。“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国奶业击垮消费者信心的第一步,其影响至今不能弥补。“三聚氰胺”让25万婴儿健康受损,其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中国父母不在信任中国奶企。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古语道出了天下父母对于儿女的深情,没有任何一个父母会用自己的孩子去检验奶粉是否合格。既然父母不能确认中国奶粉对孩子是否有害,那只好高价去购买“洋奶粉”。曝出“假洋奶粉”事件和进口乳品问题频出后,中国父母只好进行“海外代购”,国外奶粉市场因中国强大购买力而供不应求。反观中国奶企则是一片哀鸿,“三聚氰胺”带来的破窗效应让中国奶业自食苦果。

  奶业“新国标”制订的消息曾经让消费者充满希望,但公布的“新国标”则让人大失所望。“新国标”被人们戏称为“全球最低”,奶业标准关系到国民的健康,尤其是作为婴幼儿“粮食”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其标准的科学性更事关重大。无论舆论和专家怎么呼吁,“新国标”依然成行。消费者对于中国奶业的信心降到了冰点,但凡家庭收入可以负担的父母都会高价去“海外代购”婴幼儿奶粉,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对中国奶粉不放心。

  也许有人会说,即使中国奶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奶企的利润不也是很好吗?笔者不禁想反问一句:“消费者能选择吗?”要在中国喝牛奶就是这个标准,不想喝那您就别喝。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支付起“海外代购”的费用,所以他们之后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些能有被曝出问题的奶粉。但这不是中国奶企沾沾自喜的理由,这不是消费者真的很信任你们了,只是不得已的选择。

  诚信是商业的生命线,当一个行业在不断践踏消费者信任的同时,它也在渐渐远离消费者。我们不希望中国奶业在未来的一天被消费者唾弃,更不希望将乳制品市场拱手送人,所以,希望中国乳企能够以诚信为本,善待消费者,善待自己。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在收入总量没有增加的前提下,一方面增加了开支,另一方面就要减少开支,也就是要减少消费。

  油价上涨看似对于普通消费者影响不大,但实际的影响是深远的,油价上涨的累积效应将会不断显现。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