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借力央企 外资曲线拓展中国风机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5日 08:08  一财网

  由于国内一大批风机厂崛起快速,这几年,在风电特许权招标会的现场,外企风机厂甚少露面。如今,为了在国内保住市场地位,一些外企已在使用新的战略,其中就包括与央企签署长期战略协议和合资建设风电场。

  西班牙歌美飒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乔治·卡弗特(Jorge Calvet)昨天在上海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他们已与中广核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下称“中广核”)、大唐可再生能源公司等签订了两个新的战略协议。

  根据协议,在2014年之前,歌美飒将利用旗下的G8X-2.0MW和G5X-850 kW风机,开发并供应1315.3兆瓦的电力。

  作为全球排名前三的风机制造企业,歌美飒2005年时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截至2010年6月其总装机容量为2675兆瓦。因而仅仅这两大新协议,就占该公司前5年装机量的近一半。

  假设按照每千瓦报价4500元计算,这批订单的总计金额估计在近60亿元。

  “一般来说,供需双方会签署一个框架性的协议。”华锐风电一位高层昨天向本报指出。事实上,各家风电运营企业都有长期合作的设备制造商。根据长江证券的统计,龙源电力与维斯塔斯及GE,华能新能源与华锐风电、大唐与湘电风能、神华国华与上海电气等都有长期合作关系。

  但东方证券研究员邹慧表示,尽管供需双方关系会不错,但类似歌美飒这样的详细合作协议,在国内并不多见。

  中广核一位内部管理层也称,不管是陆上风电场的特许权招标,还是风电场开发商和当地政府谈好的风场项目,都会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选择风电生产企业。

  邹慧认为,之所以歌美飒如此操作,可能与近两年来外资风电生产企业市场份额在不断下滑有关。

  2006年和2009年,歌美飒在华市场份额分别是33%和4%,而金风科技在两个时期的市场份额是23%和20%,华锐风电更是经过4年时间从1%的市场份额达到了如今23%的市场份额。

  “国外企业的风机售价短期内不可能与国内公司持平,因此长协显然可以稳固市场地位。”邹慧认为。

  乔治·卡弗特在回应这一话题时,轻描淡写地说:“我们不关注市场份额,更关注的是如何把自己的客户服务好。”

  他也表示,中国今年可能取代美国,成为风机装机量的第一大国,而且国内也一度认为风机属于过剩产业,“但我们已有国内的120个本土供应商,而且正在建设第六家中国工厂。而且,我们也在积极地研制4兆瓦风机,2014年到2016年期间,歌美飒还会推出5兆瓦、6兆瓦的产品。”

  歌美飒同时还宣布,与中广核将在辽宁、黑龙江开发建造超过1000兆瓦的风场项目(其中辽宁省为576兆瓦,黑龙江省为450兆瓦)。在2010年初,歌美飒与中广核已在山东省的太平山、唐王山启动了它们的第一、第二家发电场。目前,歌美飒还在建造另外4家风场,总装机容量达到200 兆瓦。

  邹慧表示,此前虽有外资进入中国风电场投资,但海外设备制造商进入该领域是极少的,“这更说明中国市场的残酷性。因为只有风机厂商介入到实质性的风电场运作时,其产品才可能更容易中标。比如美国的First Solar太阳能组件生产企业,就在去年宣布其会在内蒙古建设一个2G瓦的太阳能发电站,其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能将其碲化镉太阳能电池组件尽快打入中国市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