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萧然
实习生 朱国庆报道
近日,浙江双飞无油轴承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引春非常烦恼,因为从8月10日开始,该公司每周将会面临4个停电日。“这样下去,我们的订单完不成,很可能会引起国际官司。”
周引春的处境只是近日浙江省推出“高压”政策后一些企业的缩影。随着“十一五”节能减排考核期限的临近,一场节能减排的问责风暴正在一些省份以前所未有的高压袭来。
“浙江节能降耗形势非常严峻。”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公开表示,因为上半年该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仅下降0.4%,与年度能耗下降3.2%的目标要求相差甚远。
“要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和铁的纪律,打好节能减排及转型升级攻坚战。”吕祖善在近日召开的浙江省政府常务工作会议上如是表示。
话音刚落,一系列强制性措施陆续出台:在7月1日至9月13日,石化、水泥、纺织等八大类1160家高耗能企业一律停产让电15天;更有甚者,在诸暨市,不仅景观灯、广告灯一律停止使用,路灯也要减半使用。
虽然最狠的一招“限期办理工商注销登记,或者依法吊销工商营业执照”还未出鞘,一些企业已经暗自算起了经济账,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据宁波合众不锈钢有限公司总经理邵信元计算,停产15天,他的公司用电负荷从6000千瓦下降到500千瓦,产能亦从6万吨下降到了3万吨,损失超过100万元。
“关闭企业或者断水、断电,固然能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和‘十一五’减排考核任务,但是企业还要发展,到了2012年怎么办?如果上面稍有松懈,大批高耗能企业马上就会死灰复燃。”有企业老板说。
目前依靠行政手段来淘汰落后产能是不得不为之的方法,并不是长久之计。因为“若按照以往循序渐进的方式,20%的目标可以说是望尘莫及,因此,无论是为了兑现国际承诺,亦或是为了完成经济结构的转型,都有必要采取铁腕政策进行强硬整顿”。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忠明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我们并不能简单地排斥政府所固有的作用,因为市场并不是唯一的尺度。当然我们也不能排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不是政府说了算,也不是市场说了算,而是规律说了算。”
侯宇轩也认为,“就目前我国经济体制与实际情况而言,虽然市场手段并不能有效地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但产能调控依旧要尽量运用市场手段进行调控。”而且“未来应加大市场手段,引导我国由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的转型和调整”。
“我国先后经历了几次大型的落后产能淘汰工作,最后的结果是不了了之,政策稍微松动,大量企业死灰复燃,严重干扰了节能减排进程。”侯宇轩认为,这主要与少数地区根深蒂固的思想难以顺利转变有关。
王忠明强调,民营企业要全面做到转型会相对困难,但民企必须要看到,长期维持下去是难以为继的,是要受到惩罚的,不转型是死路一条。“转型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你必须要转,往哪里转的问题。”
此外,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不能明确“低碳化”的终极定位与机制保证,地方政府很难突破“保增长-推高能耗-用行政手段压项目”的窠臼。
据悉,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日前透露,发改委正在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并将节能减排作为一项重大专项规划,研究建立节能减排倒逼机制和长效机制。
侯宇轩表示,长效机制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多的是需要政府的支持与市场的培养,随着节能措施的不断调整,节能边际效应呈现递减趋势,市场机制将成为推动节能减排的首要因素。尽快由依靠物质消耗向创新技术发展转型将是未来节能减排的发展趋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