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尔冰箱全球运营模式成样板

    山东 2010-03-08(中国商业电讯)--今年1月1日起,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中国与东盟90%以上的产品贸易实现了零关税,中国的家电企业也随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记者日前获悉,面对这一前景广阔的大好掘金机会,不少企业都纷纷效仿海尔,争相在东盟当地设厂,希望通过本土化生产加速在东盟市场的布局。 

    记者从国内外主流企业了解到,家电行业对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充满期待”。有企业甚至表示,在零关税政策的带动下,今年家电市场将至少有50%的增长。如何在第一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市场先机,已成为家电企业布局2010年市场的最关键任务。 


海尔冰箱泰国工厂外景

    在此背景下,家电企业的东盟“攻略”各有所长:或立足于内,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以期获得更多的出口商机,或立足于外,强化产品的销售渠道,加快开拓新兴市场。而其中,海尔冰箱在东盟三位一体的本土化运营模式,已成为国内外家电巨头争相模仿的范本。 

    作为世界冰箱第一品牌,海尔在东盟的发展只是其全球化战略的一个缩影。早在2007年,海尔冰箱就提前看到了东盟市场的巨大前景,并收购了原属于日本三洋的泰国冰箱厂,使原来属于进口商的海尔一下子变成泰国第二大冰箱制造商。海尔冰箱相关负责人表示,“单靠出口到泰国的产品来与当地市场的各大冰箱品牌进行竞争,海尔在市场反映速度、满足当地化需求等方面都存在劣势,只有实现本土化运营,海尔才能真正满足泰国当地的市场需求,并将产品辐射到整个东盟市场。” 

    在日前央视一套播出的焦点新闻中,这一预言得到了印证。如今海尔在泰国的这个生产基地已经拥有了2500多名员工,海尔也早已成为当地市场产能最大、交货速度最快的冰箱品牌。在其它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东盟市场的广阔机遇时,海尔不但以准确的市场需求捕捉度提前完成了对东盟市场的全面布局,更以此为基点同步完成了对世界市场的全面布局,成为世界第一品牌。此次面对2010年东盟自贸区的零关税机遇,理所当然海尔将继续成为最大赢家。 

    据了解,海尔的本土化运营模式始于1999年,经过11年的发展,海尔冰箱已经率先在全球建立了29多个三位一体的本土生产基地。站在世界版图前,我们惊喜地看到,北美、欧盟等全球市场最发达的地区,都有海尔所建立的生产基地,并且在所有的生产基地中,海尔都全方位实现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本土运营模式。 

    正是鉴于海尔在东盟本土化运营和全球化扩张之路的成功模式,面对2010年东盟自由贸易的发展良机,国内的不少家电企业纷纷加速设厂东盟,日韩的家电巨头也同样如此。面对这一情况,相关专家支持,海尔的本土化运营是一个系统性战略,一味地设厂提高本土产能,并不代表能够在东盟市场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海尔跻身国际化大品牌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提前做好战略布局,产能和销售和谐发展,真正实现世界制造、全球销售,才是我国家电企业走向成功的出路所在。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