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魏珍妮报道
2009年年初,黯然伤神的是失业返乡的外来务工人员;而今年年初,发愁上火的却是招不到工人的东部沿海企业主。
随着春节返乡潮的临近,东部沿海地区手握订单而缺工的企业主更为焦灼。"他们不提前返乡继续工作已经很不错了,最担心是他们一去不复返,节后不能准时复工。"东莞一家模具公司的张经理这样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这种担忧并非不会发生。
在深圳平湖一家家具制造厂工作的江苏徐州人小郭就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外出打工的时间不短了,工资一直不见涨,而物价却一天比一天高,刨去花销基本挣不到钱。反正有手艺,不如换个地方去试试。
除了沿海地区企业薪资不再具有吸引力以外,随着中西部经济的发展,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地区越来越多。“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增长,使其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大大增加,农民工有了更多地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西部经济率先于中东部经济和全国经济反弹上行: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上半年东部地区增长5.9%,中部地区增长6.8%,西部地区增长13.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东部地区增长26.7%,中部地区增长38.1%,西部地区增长42.1%。
曾在广东一家服装生产企业务工的山东省菏泽人李虎福也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金融危机爆发后,工厂因订单减少而裁人,而他虽已是小头头却主动辞职。因为,他觉得现在家乡的环境在变化,而且还提供了许多鼓励政策,可以做点小生意,更重要的是,可以和家人在一起。
以农业部和国家统计局的调查统计为例,近几年,广东、福建等传统农民工流入大省的比重有所下降。农民工在中西部地区、东部其他省份和境外就业的比重却有所上升。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劳动与人力资本研究室主任都阳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务工人员的流向受产业布局的影响比较大。据广东省劳动部门调查,当地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向相对落后的地区转移,不少原来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不断转向全国其他地区。
“珠三角地区的‘用工荒’,是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一种现象。”都阳说,由于普通工人的短缺,导致的结果是普通工人的工资得到提高。
不过,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了众多的农民工就业,但高学历的大学生却面临着过剩的格局,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仅为87%。也就是说,有大约13%的大学生处于失业状态。2010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到创纪录的630多万,大学生“过剩”问题将更加突出。
即使是在城镇失业人群内部,大学生的就业优势似乎也不显著。比如在2008年全部城镇失业人员中,有16.8%的失业者是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劳动者,这个比例几乎比小学及以下的失业者(占6.7%)高出10多个百分点。
都阳表示,目前,产业结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这种以制造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更需要农民工这样的低端劳动力群体,而大学生的就业范围受到限制。随着普通工人工资的增加,企业会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这就有利于吸纳高学历的就业者就业。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郑功成也认为,第一产业的就业岗位是减少的;第二产业像制造业已接近饱和,需要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如果实现这样一种结构的优化,GDP的增长即使有所放缓或者是温和的经济增长,我们的就业岗位也能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