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企业债:资本市场的潘多拉魔盒?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9日 21:41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谌丽丹报道

  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和现在的中国有颇多相似之处,放松金融管制(包括债券市场自由化和利率市场化)是当时形成日本式泡沫的重要原因。目前,中国对公司债券市场的管制已经开始放松,并因此导致了公司债券发行量的大幅增长。日本经济学家木下智夫日前发文这样分析。

  中国债券信息网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下年度是发行企业债一个小小的“井喷”的开端。2009年因投资人对债券的需求激增,且借贷成本降低,促使各企业竞相发行债券。从2008年房地产业爆热开始,中国证监会陆续批准了一批响当当的上市企业发债,例如,万科通过公司债融资59亿元、保利地产43亿元、中粮地产12亿元、新湖中宝14亿元……获批总额超过150亿元。

  国内分析人士指出,这几年企业债券都是商业银行担保,投资都无须担心,风险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相对于以往,中国企债发行也密集了许多。截至2009年底,中国企业债券共发行165只,发行规模历史性地突破了4000亿元,达到4214.33亿元。

  不仅是中国,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后,美国的企业债发行也开始增加。虽然2010年第一个月只过了一半,美国的企业债券发行总额已高达750亿美元,当中不少属垃圾级别,其垃圾债销售亦大幅增至1465亿美元,远高于2008年的372亿美元。由于各企业纷纷利用借钱成本下降和对债券强劲需求的机会,以为银行贷款再融资并延展债券到期日,使2009年垃圾债发行大为增加。违约率和发售量双双逼近历史高位,高收益债券(俗称“垃圾债券”)最近一年的走势令人惊叹。

  中国的债市也不示弱,仅去年一年,从中央、地方企业发债比重来看,截至12月28日,地方企业发债规模占比为51.38%。从发债主体分布区域来看,全国共有26个省市的企业发行了企业债券。无锡企业债券规模达100亿元;日前,河南鹤壁市拟发行10亿元企业债券,募集到的资金主要用于鹤壁市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启动区道路及土地平整、集聚区污水处理中水回用、京港澳高速鹤壁市新老城区连接线快速通道北延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而紧随其后发行的安徽地方债一期也达到40亿元。在地方企业债券发行中,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城投债发展迅速,全年城投债发行超过1000亿元。

  那么,过快的放松对债券市场和利率的管制,是否会出现80年代的日本式泡沫?2009年10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展开了一系列的回笼操作,日前上调央票发行利率就是其中一环。这项宏观调控措施压制银行激进的放贷态度、充裕的流动性、低通胀、投资高增长和普遍的乐观情绪。

  市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证明,举债是公司发展的最本能的融资方式,没有债券市场的证券市场是畸形的。通常来看,中国企业债券历来的特点是,存在发行主体行业分布和地区分布不均,期限结构较为单一,利率设定方式简单,担保有效性不足等诸多问题。虽然是给中小民企发债融资套上一层枷锁,但对于投资者却是利好。在西方国家,只有股份公司才能发行企业债券,企业债券即公司债券。在中国,企业债券泛指各种所有制企业发行的债券。就美国债券市场而言,企业债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1960年,美国发明的可转换债券(与企业债的区别在于发行主体不同)就是以转嫁风险为目的的,而80年代初期开始,名目繁多的债券被陆续创新出来,诸如高收益债券的目的则在于创造信用;保抵押债券是为了提供流动性等等。

  银河证券投行董事总经理代旭博士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我国企业债券规模的扩大是一个随经济发展缓慢渐进的过程,随着经济总量和市场容量的增加,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债券规模扩大,有力地促进资本市场良性发展。资本市场的壮大发展是市场参与者共同努力的结果,随着企业债券规模的扩大,市场参与主体都在不断提升自身水平。

  此外,近期债市尽管市场较弱,但是市场流动性仍宽裕,机构配置压力大,这也是债券市场难以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中信证券预计债市在2010年里新增资金规模在1万亿元左右,需求略高于供给。除非存款准备金率出现上调,需求会相应下降。随着债市被核准逐渐市场化,一些以国字头或者所有制企业为首的企业发债更呈扎堆之势。

  对此,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林婉婷也提到人民币投资异军突起,本土民营资本、富裕个人等存在追求短期回报。受国内包括A股、创业板等资本市场高市盈率的诱惑,难免会有急功近利的投资机构为追求短期内的高额回报。

  宏源证券一位负责企业债券的工程师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透露:“有背景和实力的名企一旦发债,根本不愁融不到资。另外,地方债券的承销、信用不是问题。从大环境看,关键问题是缺钱的中小企业面临着更缺钱的困境。”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