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腾飞插上“双翅”
本报记者 董新华 白琳报道
2010年1月11日至15日在南宁举办的第十九届广西科技活动周,与往届相比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参展,尤其是广西各地方政府显得更加重视。
譬如贺州市组织了人数达170人的观摩团;桂林市组织了庞大的参展团,展出推荐新产品新技术,其下属的一些县也组织观摩团到展会上交流学习;临桂县在全县企业和农户中挑选出16名企业技术人员和农业种养大户,到展会上寻找扩大发展的机会。
本届科技周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正是由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两区一带”规划出炉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全面建成,让企业和当地政府均看到了发展契机。
广西,这个原本概念上的“西部较不发达地区”,从此要改变。
“两区一带”让广西全域发展
2009年12月11日国务院下发《意见》)提出,将广西划分为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和桂西地区三类区域,要求通过实施“两区一带”的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实现区域互动、协调发展。《意见》决定从产业、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扶贫开发、生态环保等方面,大力支持广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国务院的“两区一带”布局,涵盖了广西的全部14个地市。
广西社会科学院壮学所副所长、研究员莫小莎说:“形成‘两区一带’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是一个着眼于解决广西全区东高西低和南强北弱区域差距的长期战略,它覆盖全区14个市,没有哪个市被边缘化。”
配合国务院的《意见》精神,广西壮族自治区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以及40多个配套文件,决定大力扶持14个千亿元产业和4个新兴产业。
而不久前召开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也透露出广西“十二五”规划编制展开构建“两区一带”新格局。
事实是,自2008年初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后,整个北部弯地区就像上足了劲的发条,开始快速前进。他们创造了令世人惊诧的“北部湾模式”、“北部湾速度”。例如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和南宁保税物流中心,这两个保税物流体系建设从获批到竣工验收,仅用一年的时间,前者创下了一天填海造地40亩的奇迹,后者更是创造了2.6天建造一层楼的神话。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领跑广西经济:2009年前三个季度,经济区GDP增长15.4%,增幅比全区高1.7个百分点。
桂西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也都在奋力追赶“龙头大哥”北部湾。
桂西经济区将大力推动铝、锰、有色、糖、电力等资源型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促进集群发展,加快形成特色支柱产业。百色重点打造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加快发展煤炭、电力、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河池重点打造有色金属、水电和生态旅游基地,加快发展特色食品、桑蚕等产业;崇左重点发展糖业和锰深加工,加快发展旅游、水泥、剑麻深加工等产业。崇左、百色还要利用沿边优势,加快发展边贸物流和出口加工业。
西江经济带将围绕打造亿吨黄金水道,加快沿江主要城市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市场对接,主动承接东部机械、建材、电子、纺织服装、皮革、家电、船舶配套及再生资源深加工等行业。沿江主要城市将按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大力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自贸区”效应开始显现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宣布成立。
尽管才是开始,但是可以想见它对广西的作用和机会都是巨大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说:“广西要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即将建成的历史机遇,在拓展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工夫,全面加强与东盟的开放合作,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加快我区经济市场化、国际化步伐。”
广西是我国与东盟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唯一省区,区位优势明显,其战略地位可想而知,再加上广西南宁还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东道主,天时地利决定广西必将从中国-东盟自贸区获得好处,并且巨大。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1月7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上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对广西来说又是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
马飙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对东盟有着切身的体会和了解。
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永久落户南宁,至今已成功举办6届。而2004年到2008年广西与东盟的贸易总额增长了3倍,广西在东盟的协议投资额增长了26倍,东盟在广西的实际投资额增长了4.38倍。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一个拥有19亿人口、6万亿美元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额的自贸区。自贸区建成后将有7000多种产品实现零关税。
原外经贸部部长、中国-东盟协会副会长石广生7日在中国-东盟自贸区论坛上发表专题演讲时认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将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形成新的“经济隆起带”。
作为位于“经济隆起带”中心的主角,又找到了定位和方向的广西,像被插上了双翅,将全域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