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晏琴报道
1月17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首届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去年中国进口原油约2.04亿吨,比上年增长约14%,中国石油消费的进口依存度已达52%。
这与坊间预测一致。20日,中科院、中国石油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四大能源研究中心主任一致表示,2009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超过50%的警戒线。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合作室主任张建平1月21日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保证能源安全,2010年中国海外寻油势头将保持,并会在中国‘走出去’战略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50%,这条“国际警戒线”,标志着原油消耗由原先主要靠国内保障,转为主要靠进口满足。
尽管国际上各主要经济体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均较高,但跨过这条“红线”,中国仍须保持警惕。中科院国际能源与安全研究中心黄晓勇表示,超过警戒线与去年石油战略储备并无太大关系,而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决定了需求的高速增长。
数据显示,自1993年中国首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原油对外依存度由当年的6%一路攀升至2008年的49%。到2009年突破50%警戒线,仅仅用了16个年头。
能源专家预计,未来5年国内石油需求还会大幅上升,年均增长将达4.9%。未来几年国内原油产量难以与之同步增长。
“中国未来的能源需求依然很大,但国内石油生产量却已经到达峰值。如果不采取措施,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甚至可能达到70%。”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作为一个发展中的能源消费大国,在没有国际石油定价权的情况下,将70%的石油需求放在国际上,是非常不安全的。
林伯强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从根本上来说,中国需要加大力量发展新能源,寻找替代能源。当前的主要办法则是,让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从多途径获取海外权益石油。
“未来几年我国能源消耗将继续增长。资源、能源、高科技和先进制造业领域仍将是2010年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重点方向。”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
事实上,回顾2009年海外并购大潮中,弄潮者恰恰是以中国石油企业等为主的能源型企业。大手笔、多形式地参与海外石油 权益的做法在去年获得了明显成效。
“今年这个大方向也不会变。”张建平告诉记者,“技术换石油”、“贷款换石油”、“市场换石油”等模式将延续,并且还会有“创新”。
张建平所指的创新是,中国石油企业已经开始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加大合作。在此之前,更多的是独自开发或者与发达国家企业合作。比如,被视为“范本之作”的中石油与英国石油公司联合开发鲁迈拉油田的合作。
“亚、非、拉将是海外寻油的重点目标。”张建平还表示,特别是中亚地区更是如此。
观察者分析,这些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资源丰富而资金缺乏,而且,这次金融危机对他们的打击也很大。许多企业和金融机构纷纷以较低价格出卖资产甚至整个企业。政府也放宽对外商投资的限制,市场更加开放。
“备受全球石油界瞩目的伊拉克今年也会有很好的机会。”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所曹晓希所长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据了解,伊拉克政府计划在未来6至7年内,将原油日产量从现在的250万桶增加到600万桶。中国石油巨头希冀再有斩获。
事实上,中国石油巨头目前已将橄榄枝投向了伊拉克地区。在第一轮和第二轮油气田招标中均有中国企业的身影。
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也表示,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国计划2010年扩大利用海外能源资源,加强同能源资源国的务实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