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庄园经济富农家 探秘湖北红安庄园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2日 21:00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梁文艳 通讯员 周竞成报道

  庄园经济也称为农庄经济,它既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新生事物,也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庄园经济的出现与繁荣成为了新型经济模式的代表,它让资金、管理和技术等现代生产要素以资本的形式进入农村,从而为“资本下乡”开辟了绿色通道,它的兴起无疑是对传统低效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的一个有效途径。

  4因素催生农业新模式

  红安县政府办副主任鲁晓鸣向记者介绍说,庄园经济的兴起是在以下4个特殊背景下产生的:

  一是农村弃田荒地为庄园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这几年因农业效益下降,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农村出现了大面积弃田。

  二是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和探索为庄园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为农民承包(购买)、开发治理“四荒”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是民资积累为庄园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随着农村经济特别是“打工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开始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为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急于寻找新的投资渠道,同时,出于对家乡和土地的眷恋,发展庄园经济便成了其投资的首要选择。

  四是推广“三个放活”和“两转一推”经验,退休机关干部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买断身份人员到农村创办农业产业化实体,发挥了示范作用。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红安县目前已搬迁村和自然消失村荒地面积共有7000多亩,再加上可开发利用的荒山荒坡荒滩资源目前总计30多万亩。红安县政府办副主任鲁晓鸣给本报记者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到去年底该县共有弃田面积3.4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7.3%。

  大量闲置土地的出现,为当地农业规模经营,开发庄园经济提供了客观条件。

  庄园经济“钱”途无量

  红安县委常委、副县长邓良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发展庄园经济符合实际,顺应规律,对于促进全县农业农村跨越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庄园经济既是立足于我县实际的产物,也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选择。庄园经济对于推进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具有深远意义。”

  邓良涛介绍说:“发展庄园经济符合农业农村发展的客观实际,一方面农业资源相对匮乏。但另一方面还有相当大一部分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我们将散居在大山深处或交通不便经济较落后的村通过群众自发和政府主导的方式实行移民搬迁,将移民搬迁撂荒的土地有效利用起来。”

  县农办主任林建华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76个特色庄园,总面积约2.8万亩,总投资超过亿元。仅该县高桥镇就有89个庄园。在庄园经营者的示范带动下,已有近千户农民建成各类养殖场、果园、苗圃、药材等基地共8000余亩,辐射推广良种种植超过3万亩。庄园经济对农业的发展已经并将继续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林建华说,庄园经济的开发,土地不管是从农民手中租用或购买都可为土地原所有者直接带来收益。目前全县庄园经济开发者直接支付租金和购买土地使用权支付的费用达到600万元。

  “有的庄园是农民用土地入股参与开发,二程镇大赵家村村民就以土地入股与枣林公司合作发展枣园。公司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出售、统一结算,按股分红。股权收益随着庄园开发效益的增加而增加。林建华说,庄园经济在开发经营过程中,需要雇用大量常年工和季节工,可以大量吸纳当地劳动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农户可以实现就近就业,取得劳动报酬。全县仅开发利用“四荒”一项,就新增就业岗位近2000个,所有的农庄每年雇请的劳动力达到1万人以上,平均年收入达2000元以上。一个三口之家如果有一个劳力在庄园打工,仅此一项人均年可增收1000元。

  据七里坪镇红坪村负责人介绍,他们村与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田园种业有限公司集中连片种植花生,通过机器化耕作和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既保证了规模效益,也保证了农民群众稳定的收益。

  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从永佳河镇佳禾庄园了解到,该庄园在原有基地上利用先进技术建起了实验兔养殖基地,在计划加快发展后最终将成为一个现代、高效的生态循环经济园区。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庄园经营者都表现出了对科技知识、信息资源、技术人才的强烈渴求。一改过去农户在政府出技术、出资金、出种苗等条件下也不愿发展的保守观念,而是积极主动地向政府寻求支持帮助。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在该县范围内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紧密结合的整体产业化模式。庄园经济的开发是推动该县农业生产走向现代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必由之路。

  据了解,该县庄园经济累计民营企业投资占到全部投资的65%。他们用工业上积累的资本投入农业与农村富余劳动力相结合,实现了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实现了资源的优势互补,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保证了工业、农业两大产业的结构协调。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这和我们庄园经济的发展模式和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发展庄园经济可以促进产业和谐、促进城乡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邓良涛说。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