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垄断引发盐业三大弊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3日 21:11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王超报道

  近日,据业内权威人士宣称,由国内28家盐企签署意见的《全国部分大中型制盐企业对盐业体制改革的建议》(以下简称《意见》),已于去年12月上报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近期这份建议或将出现在国务院案头之上。

  我国食盐的垄断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桑弘羊在“舌战群儒”之后,盐业的国家垄断作为历朝历代的基本国策延续到今天。

  “食盐在古代比较稀缺,产量一直不高。盐业的垄断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高税率也给每朝每代带来了巨大的税收收入。上世纪90年代,专营对碘盐的推广也同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现在它已经失去了专营的基础。”2010年1月12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郑风田看来,现在的食盐已经不再是紧缺品,其产量已经比较高了,其特点决定了盐不可能再成为垄断开发品。

  而且这种垄断也引发出了产业链上的一系列问题。目前,业界较为统一的观点是,食盐垄断有3个弊端:政企不分;食盐专营扩大化殃及小工业盐;把食盐生产企业排除在市场经济之外。

  如此一来,盐业的大部分利润就落入了盐业公司的腰包。一位不愿具名的盐企负责人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盐业公司从他们手中购买食盐的平均价格为400-500元/吨,其中加碘的成本只有20-25元/吨,但其平均批发价格高达1500-2000元/吨。而盐企只能喝到一点粥。

  此外,专营还保护了落后产能,抑制了市场竞争。“由于寻租空间的存在,一些生产工艺落后的盐业公司可以通过贿赂等方式,拿到配额维持生产。而研发出新技术的盐业公司却由于配额限制,不能扩大市场份额。”该人士称。

  在食品安全上,专营也并非做得十全十美。2009年,爆发的富碘地区碘摄入过量,发生大面积甲状腺肿病事件至今仍未得到一个圆满的答复。

  这一事件也被郑风田称之为体制改革的转折点。“盐和糖等食品已经没什么两样,经营垄断已经没有意义了。”他说。

  虽然说盐业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其改革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多年的垄断坚冰并非那么容易攻破。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盐业体制改革的水很深,是体制上的问题,而根结在发改委身上,要想改并不容易。

  也有媒体报道,28家盐企签署的这份《意见》还未露面就惨遭“篡改”。中盐总公司和盐企对《意见》中的“特许经营”的理解也是各执一词、争论不下。

  郑风田认为,盐业改革易缓不易急。“专营的时间比较长了,一下子放开会出现太多的问题。政府从管得严一下子变成‘大撒把’是最可怕的。假如出现的问题太多、太大,政府很可能会考虑把食盐经营权重新收回。”

  郑风田建议,盐业改革可以向电信业取经,在全国分几个大区,把中盐总公司下属的公司彻底独立出来;下一步是逐步允许食盐生产厂家等企业进入流通领域,与其形成竞争。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再进行全面开放。

  “同时,监管机制要跟上,要加强。监管的范围不应该仅仅是生产和流通领域,要实行全产业链的监管,尽最大努力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具体的操作应按照食品安全的监管来做。”郑风田说。

  那么,盐业改革盐价会不会下降,老百姓能否受益呢?郑风田认为,按照常理来讲,一个行业的垄断打破之后,相关产品的价格必然会下降。如果没有下降只能说垄断还没有彻底打破。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