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压榨业过剩 央企逆势而上有深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1日 20:43  中国产经新闻

  叫停大豆油脂加工项目,此举被解读为限制外资的进一步扩张——

  本报记者 王超报道

  大豆压榨业频亮过剩黄灯,但近日的一系列现象似乎表明,央企反而高调入市,以此调整行业整体格局意图明显。

  据悉,发改委2008年8月份就下发了相关的指导意见,称原则上不再准予新建和扩建大豆油脂加工项目,但2009年大豆压榨新增产能已经达到了1000万吨,企业的开工率也下降到48%。对此,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10月15日表示,国内大豆压榨产能严重过剩,原则上将不准新建和扩建大豆油脂加工项目。陈斌称,截至2008年底,我国大豆日压榨能力超过500吨的加工厂有150家,日压榨能力为26.3万吨,年加工大豆能力超过7900万吨,加上日压榨能力500吨以下的加工厂,年加工大豆能力超过8700万吨。2000~2008年期间,中国大豆的日加工能力增长了4.3倍。按照目前我国大豆年实际压榨量4150万吨计算,实际加工能力利用率只有48%,且新建、扩建项目势头不减。

  业内人士介绍,即便在2008年发改委公布《关于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后,央企、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上马大豆压榨产能项目仍然有增无减,今年以来全国总计增加产能约1000万吨,其中央企增加约800万吨的大豆压榨产能。

  对于这种怪象,北京首创期货大豆行业分析师董双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大豆压榨有利可图,潜力依然很大。而且,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这个行业的对外依存度将保持高位。”

  央企的强势扩张则另有涵义。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司伟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央企扩张可能是为了组建一个能与国际大企业相竞争的大型国企,这在业界早就达成了共识。豆企的逆势扩张应该有这方面的因素。“而消耗国储大豆也是央企扩张的因素之一。‘冷遇’的国储大豆如何处置成为了困扰高层的难题。虽然已经把一部分转为了地方储备,但是操作上也遇到了很多的麻烦。在临近大豆产区的地方建压榨厂成为处置国储大豆的良方,而且建厂有助于央企的做大做强。例如,中储粮在山东建厂之后,中储粮不仅是政策的执行者,而且成为了市场的竞争者。国家今后在处理国储大豆上会容易很多。中储粮也具备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基础。”司伟说。

  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央企建厂有利于大豆压榨产业的整体布局。目前,我国大部分产能都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而大豆主产区的东北地区的大豆压榨产能还远远不足,京津地区的布局也略显偏弱。因此,中粮在天津建厂还是合适的。中储粮在山东建厂则稍远了一些。”他还建议,在控制大豆压榨产能上,还是要做到有收有放,不要收就收得过死,放就放得过开。

  相对于央企,外企的日子就不会这么滋润了。“控制产能在很大可能上就是为了控制外企的进一步扩张。”董双伟说。

  而2007-2008年间公布的外商投资企业指导目录中,大豆压榨已经列入不鼓励项目,2008年公布的意见中也不鼓励外资企业扩张产能。

  身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豆技术经济专家的司伟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说:“目前我国贸易的环境不是太好,对于贸易保护强度非常高的农产品领域更是敏感。国家曾要求农业部做好外资对我国农产品领域的安全性评估,并做好防范性措施。”

  司伟指出,控制就是担心外企生产能力的扩张,导致市场势力增强,对整个市场安全性的影响。当然,为了保证我国的供给安全,限制外企生产能力的扩张,包括作出一些市场准入的规定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解决国产大豆的问题只靠一个文件是不够的,在控制产能的同时,还需要整合的是国产大豆的品质、加工、销售以及食品安全,提高非转基因大豆的附加值。还要做好对整个非转基因体系(农民和工业体系)的补贴和扶持。否则,国产大豆永远都是个麻烦。”北京大学公共经济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黄筱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董双伟和司伟则建议,补贴应该落在生产领域。“在我国农作物中,大豆一直处在不平等竞争的地位。相对于粮食作物和其他油料作物的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补贴,大豆只有良种补贴。现在,把大豆的种植补贴补全了是最现实的问题。而且钱到了种植者手里才是最踏实的选择。”司伟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