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建华报道
“眼下,中国珠宝产业仍处于整体水平不高、产品低端重复、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弱、加工技术水平薄弱的初级阶段。”7月23日,国家首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段体玉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他认为,中国珠宝业要克服这个发展瓶颈,品牌建设和科技创新是珠宝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以名牌带动行业的发展。
据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透露,尽管珠宝业也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珠宝首饰产品的销售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对此,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秘书长孙凤民对本报记者表示,与老一代消费者相比,新兴消费者尤其是80后,更看重珠宝的独特性。中国人喜爱佩戴珠宝首饰,每年900多万对新人结婚的市场,使婚庆珠宝消费十分强劲。
谈到目前中国珠宝业现状,“认识不足、投入不够、成效不大、人员缺乏。”段体玉用16个字进行了概括。据他分析,“众多珠宝企业盲目崇洋造成本土品牌缺失。目前,珠宝行业除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在努力培育自身品牌和培养自己的设计队伍外,60%中小企业几乎在套用洋品牌。不能不说这是本土珠宝产业的一种缺失。”
事实上,中国第一批珠宝生产企业大多是从手工作坊发展起来的,对科技生产认识不足,一味追求低投入高回报的经济利益,很少把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和人员培养方面,所以企业技术力量和科技创新能力薄弱,仍处于模仿复制阶段。
“中国很多珠宝企业不重视产品开发和创新,不重视培养自己的设计队伍,很多珠宝企业根本没有自己的设计团队,大量产品从工厂直接拿货,其后果造成中国珠宝产品大量雷同,同质化严重。”北京EONDI珠宝公司设计总监薛文瑶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
面对珠宝市场发展遭遇的瓶颈,孙凤民表示,创新是珠宝企业参与争创名牌的关键。中国珠宝行业要逐步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实现科技创新要靠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企业培养人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利用。二是在科研创新方面,加大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国外同行的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新材料,开发新产品,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政府应从政策上积极引导,制度上保障,鼓励企业积极创新,例如税收上减轻企业负担。另一方面政府要建立一个与企业同担风险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