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金玲报道
“中钢协很尴尬,确实有点骑虎难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钢厂老板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感叹。
6月30日是传统铁矿石谈判结束的日子,但是中钢协和三大铁矿供应商的博弈并没有结束,对于谈判结果的种种猜测也随之而来。
对于谈判最后结果,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侯志芸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谈判结果对中国钢企影响甚微,铁矿石和钢材价格形成是由市场决定的,最终达成的长协价也只是市场需求的一种体现。”
自从5月26日力拓和新日铁达成降幅32.95%的全球铁矿石首发价以来,铁矿石谈判进入艰难的博弈过程,虽然中钢协数次发表声明坚持40%的降幅,但是随着铁矿石谈判越来越接近尾声,形势对中方也变得越来越不利。铁矿石现货市场价格目前已经基本接近首发价格,铁矿石现货价格和钢材价格的大幅拉涨,逐渐吞噬了中钢协手中的谈判砝码。
侯志芸认为,最后具体达成什么样的协议,那要看双方博弈的结果,这主要是由双方利益和市场来决定的,她告诉记者:“如果降幅太小,国内钢企今年还有可能持续亏损下去,不符合中国钢企的利益,中钢协不会同意;如果中钢协坚持40%以上降幅不符合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的利益,也会遭到其反对,这里面市场需求和谈判双方利益起主要作用,谈判最终达成的协议可能是双方相互妥协的结果。”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分析师孙明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中国钢企未来走现货的可能性不大,中小钢企和民营钢企或许有可能继续走现货市场,但大型钢企走现货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无论最后降幅是多少,但是肯定会达成长期协议。
但最后的谈判结果会达成怎样的降幅呢?是33%的降幅还是40%以上的降幅,仰或是在33%—40%之间达成另外一个降幅,目前还有待进一步明朗。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琳认为,最终结果很可能走长协矿和现货矿相互结合的第三条路,而铁矿石谈判依然可以达成期限一年的合同,合同约定的供货将分为固定供应量和额外供应量两部分,固定量部分的价格将在谈判中确定,额外量的价格将参照现货价格随行就市。
张琳告诉记者,铁矿石现货市场的频繁波动,不仅钢企难以承受,铁矿石供应商同样面临风险,双方缺乏长期供需合约,供应商无法给钢企以长期供货的承诺,其投资回报率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