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而亮:电影产业崛起与豆腐渣警告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4日 22:31  中国产经新闻

  文/本报特约评论员 李而亮

  与金融危机影响的经济下滑相比,我国文化产业的逆市上扬成为今年以来的一大亮点。据6月19日的《人民日报》报道,今年1至5月,文化产业平均增幅达17%。电影产业表现尤为抢眼,光《赤壁》、《梅兰芳》、《非诚勿扰》、《疯狂的赛车》四部电影,国内票房总额就突破10亿元。

  近日举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似乎印证了这种繁荣,参展的影片和国家数量都攀上了新高。可就在大家对中国电影产业直逼好莱坞的一片赞美声中,著名电影演员姜文在上海电影节上却发出另类声音,提出“电影豆腐渣工程”的概念。他认为,电影永远不是简单的买卖!“如果说,电影人天天忽悠事,天天吹泡泡,我觉得是不对的,那样很容易弄出一些豆腐渣工程。现在大家都注意电影质量的事,如果出现这样的事,我觉得是更大的灾难,因为会直接作用在人的精神方面。”

  用豆腐渣工程抨击建筑行业偷工减料、粗制滥造是众所周知的比喻。但以此与崇高的精神产品——电影来类比,则让人觉得有些“恐怖”。要知道,豆腐渣工程酿造的恶果,会毁掉许多人的生命。电影产品再劣质,也不至于把人害死。可排除能直接砸死人这一条,电影产业的崛起,在某种程度上有无豆腐渣工程那种误国害人成分呢?要仔细想起来,还真不是危言耸听。据统计,2008年,我国电影产量达到406部,跻身世界前三名;电影票房攀升到创纪录的42.15亿元,同比增长8.88亿元,首次进入全球电影市场前10名。以这样的数据,电影产业构建的大厦规模可以说辉煌无比,但其工程质量问题如何,则有许多值得质疑的地方。

  一个好的工程,关键是质量过硬。就我国各行业发展历程来看,凡是靠大干快上、突飞猛进的建设,质量多是令人堪忧的。电影产业的发展同样如此,从改革开放初期每年十几部电影,到去年平均每天1.1部,数量跃居世界前三,堪称电影制作的大跃进。可从质量来讲,不仅没有一部能够获得奥斯卡奖项,甚至连入围的资格都很少具备。比起邻国印度,我们从不能在这方面挺起腰杆。如果说国产影片难以走向世界与我们过于追求民族化有关的话,那么,就国内13亿观众也能比任何一个国家最优秀的电影拥有无可比拟的票房市场。可在去年数百部新片中,能让观众有印象的到底又有几部呢?绝大部分影片从封镜之日起,就是入仓库静躺之时。拿不了奥斯卡,咱们拿票房收入。今年叫座的四部大片,着实令我们为国产电影的崛起而夸耀,甚至有舆论称已经超过了国产大片。可就在6月份,美国大片《变形金刚2》刚登陆,就搅得国内电影市场像盛夏一样火热。几个大城市的影院,纷纷撇下国产电影,力图抢占观众市场。《变形金刚》2007年在美国海外就收获了近4亿美元的票房,发行方预估《变形金刚2》将会创造新的票房神话。相比起我们国产影片票房刚过亿就发出的尖叫,多少有些汗颜。

  质量不能保障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安全问题,电影同样。一部《赤壁》热映,能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从此在我国四大名著中除名。尽管同样是“演义”,但影片的演义水平足以颠覆2000多年民族文化的深厚积淀。还有《满城尽带黄金甲》、《天地英雄》之类的大片,那满眼晃动的丰乳肥臀、罗马斗士,足以让我们的中小学历史教师可以下课。对于那些连许多小孩都能指出到处穿帮的镜头,那些让青少年再也无法分辨好人与坏人、朋友与敌人的影片,令许多高学历的家长面对孩子的提问,感到无可奈何。姜文是个资深的电影人,连他对当代许多电影的“不安全性”也充满担忧:“我们都是看电影长大的,小孩子们是看这样的电影长大的,等他到20多岁不留神进入潜意识里面的东西,会左右他怎么面对亲人,面对社会,这个是需要考虑的。”

  如此豆腐渣工程,导致倒塌的或许不是电影院,而是眼前的银幕。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