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吸收外资短期内难以实现恢复性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5日 20:37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栾璐报道

  国际金融危机致使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已经连续7个月负增长。商务部日前发表当前商务形势述评文章指出,短期内实现恢复性增长有一定难度。

  今年1-4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241家,实际使用外资276.7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34.2%和21%。尽管今年前3个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一度出现降幅逐月收窄现象,但到了4月,月度实际使用外资降幅再度回到22.5%。

  “毋庸置疑,外部环境的变化是导致我国吸收外资下降的重要原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

  丁志杰认为,随着危机从金融行业向实体经济过渡,跨国公司为了度过危机,大幅重组其全球投资,导致国际资本将更多地在发达国家之间流动,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将相应减少,面向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制造业投资甚至会撤离,国际资本流向将发生重大变化。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则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从国际来看,金融危机以后,国际直接投资普遍处于低迷状态,产业资本对未来经济预期并没有发生变化,对预期看淡。因此,“海外资本一下子大面积投入中国恐怕并不现实。”

  “目前我国投资市场开放程度不够,许多吸引外资的重要领域没有开放,这使得我国在吸收外资的数量和质量上难以提升。”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马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他指出,受到政策约束和市场垄断,目前外资难以进入大量具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如银行、保险、电信、交通运输等行业仍存在着各种行政壁垒,这不但限制了投资的扩大,也制约了行业的良性发展,损害了国家和消费者利益。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透露,当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相关政策,发改委和商务部正在牵头制定保持利用外资稳定、完善外商投资结构的一系列政策,主要是着眼于3个方面:第一,要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外商投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第二,进一步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下放外商投资的审批权限;第三,要完善外商投资的法律环境、制度环境和服务条件,为吸收外资创造良好而宽松的环境。

  在丁志杰看来,吸收外资下降也并不表示中国经济失去了吸引力,“恰恰相反,中国经济在这一轮全球金融危机中呈现出了较大的竞争力”。

  联合国贸发会议所做的《2009-2011世界投资前景调查》表明,稳定的经济增长、庞大的国内市场规模、低成本劳动力、市场开放等因素使中国继续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东道国。中国美国商会最近也宣布,在接受其调查的美国企业中,80%以上的企业对今后5年在中国的业务前景表示乐观;73%的企业将扩大在华投资。

  丁志杰亦称:“吸收外资下降对中国经济而言并不是一味的负面影响和冲击,而应该看到更多的积极意义和机遇。”他还认为,吸收外资下降给中国经济转型提供了最佳时机,中国经济在进一步融入全球贸易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完善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