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丁树雄:不要被迫式地使用金融工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0日 20:56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郑芋报道

  在目前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上,汽车金融公司和银行平分秋色。与国外金融公司垄断汽车信贷市场不同的是,国内的汽车金融公司并没有表现出超越银行车贷产品的优越性。同时,国内汽车金融公司发展缓慢,近日,就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汽车业资深策略专家丁树雄。

  《中国产经新闻》:我国的汽车金融公司起步较晚,而且发展到目前9家合资品牌的汽车公司只有2-3家赢利,请分析一下原因。

  丁树雄:首先,是汽车消费贷款的习惯还未养成。厂商为了加快资金流,规避信贷风险,喜欢消费者一次性付款;而近年来推出汽车金融主要是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潜在的客户群(年轻的一代车民)。而中国的消费者往往喜欢贷款买房,而很少愿意贷款买车的,故贷款买车对于不具备全款买车的消费者以及考虑工作需要或为缓解手头资金困难的消费者来说,只是过渡式权宜性的购买方式。

  其次,汽车金融厂家的信贷品种及利率方面远不及专业银行,汽车金融的利率往往要高于专业银行的,倘若刻意低于银行,也就是违心地蚀本促销,因此也难于深入民心。

  再次,汽车作为动产折旧率相当高,保值率相对较低,而利率始终保持不变,贷款1-3年对于不具备全款买车而买车的目的又不是考虑生产性(生意类)的消费者来说,负担不小。故权衡再三,车贷虽好,但负担不了。去年底今年初,汽车行业处于下行的低迷期,汽车厂商上量不增收,再加上金融海啸席卷全球,雷曼兄弟等众多银行倒闭以及通用汽车等不少巨头申请破产,汽车与金融雪上加霜,消费者捂紧口袋过日子,不敢再去碰冰到极点的汽车与金融。

  最后,城乡一体化,交通设施的日益完备,让不具备全款买车的消费者不再硬着头皮通过贷款去购车,因为他们深知养车不易的事理,油价再不停地涨,停车费、路桥费、维修保养费,哪一样不花钱?汽车仍旧作为世俗衡量富裕或成功的“点缀品”,并没有真正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方式中,要买车就买贵的车,没条件就不买,因为关乎“门面”,如此观念必然导致本可以购买经济型的消费者迟迟不出手,哪怕可以贷款购买中高档也好!

  《中国产经新闻》:你认为本土企业在运作时怎样规避风险,同时如何使汽车金融良性发展?

  丁树雄:中国的汽车金融公司要想趋利避害,必须回到事物本身看事物,不要被迫式地使用金融工具,何谓被迫式?比如为了刺激消费,拓展或攫取全款式购车之外的客源而设立汽车金融;比如为了巩固渠道扶持经销商为其库存为其生存而提供金融服务等等。

  首先应该围绕金融市场的运作规律,研究金融产品及服务的特性,研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产品。其次,完善一整套信用管理体系,创建详实的数据库,包括消费者或渠道商的资信及信用等级。第三,学会运用一整套管理风险的工具,包括风险的转移、稀释、转化及利用等等。第四,企业的战略规划要做好,各项业务均衡发展,要牢记,金融业务只是企业总体规划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