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化产业走出去打通渠道是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8日 10:13  晶报

  晶报议事厅昨邀各路精英 讨论“中国文化产业如何走向世界”

  今年文博会上,一个重要的现象是:不仅众多设计专家、设计大师纷至沓来,世界各国官员,包括欧盟官员、企业家也涌进文博会,进行合作和采购。这对中国众多的文化产业企业,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我们必须走出去,必须向国际市场进发!

  昨天,晶报议事厅请来企业家、理论家、政府官员、行业主管者等各路精英,就“中国文化产业如何走向世界”锵锵而论,各抒己见,访谈在深圳新闻网上作了直播。 

  谈产业现状〉〉

  政府应大有可为

  王为理:我们国家文化产业跟国际市场相比,相对起步要晚一点,文化产品出口在整个对外贸易占的份额较低。总体贸易是顺差的,但是文化贸易是逆差的。现有少数的文化产品,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缺陷,一是它更多是依靠政府而非企业,另外出口产品结构非常不合理。通俗的说,我们出口的东西绝大部分是一些附加值比较低的东西,电视机或者一些设备、圣诞树,比较低端的工艺品,这些占大多数。真正靠内容、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这样一些文化产品、文化服务走出去的凤毛鳞角。但是近些年这方面有所改观,特别是深圳在这方面走得相对比较快。。

  文化产业企业为何走出去水平不高?一是对国际资源利用能力较差。再一个,文化跟科技结合不够,这几年,深圳利用了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技术,涌现了一大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科技企业,这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强,抗风险能力比较强,它的品牌效应慢慢地还是凸显出来。

  从福田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看,政府在如何促进文化产业走出去方面应大有可为。整个社会包括政府应真正把对外文化贸易提高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高度,而不是单纯强调提高文化产业值。另外,城市渴望所在地区的文化产业对外贸易水平有实质提高,就必须加大力气进行制度建设。建立起一套支撑体系后,才能够引导企业,包括糅合资金、土地等要素,把它引导到向“走出去”方面发展。

  谈各自发展〉〉

  我们都有“第一”

  陈晓伟:华视传媒在2004年12月上市,当时融资1亿,现在市值4亿多美元。华视传媒也开创了深圳文化企业走向世界融资渠道的先例。

  林延岳:福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首次列进1+3四大经济板块当中。这奠定了文化产业在福田的支柱产业地位。首先在全市率先成立文化产业办公室,并且每年市政府拨付5000万资金用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封昌红:这一次文博会首次开辟工业设计展区,深圳工业设计占了全国半壁江山,大的高端工业设计公司都聚集在深圳。据我们调查,大大小小工业设计公司加起来将近500家左右。 

  李伟:我们研发的电子书,一本相当于8万本传统书籍的容量,是一个小型图书馆。现在技术最大容量可达到32G,全国首创。我相信明后年柔性可折叠的电子纸都会研发出来。文博会直接把我们产品推到国际市场上。新加坡国内的图书馆和大学、包括香港大学已开始和我们展开谈判,通过我们的技术协助他们改造图书馆。别人不用在图书馆借纸制的书,而是可以在家里直接借阅,很方便。包括欧洲的西班牙、法国,我们也初步接洽。 

  谈发展模式〉〉

  走出去各有高招

  陈晓伟:华视传媒开创了深圳文化企业走向世界融资渠道的先例,主要商业模式看起来其实很简单:第一学习,第二组合,第三改良,第四创新。要循序渐进,不能一步到位。中国的创新,先要学习世界,然后结合中国的文化特色,看作何应用。

  李伟:让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文化加科技是一种新的创新,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新材料不断出现、发明、应用,让我们传统文化产业都有一个新的契机或者起点去把它在新的市场模式上运作得更好。易万卷公司就体现了这一概念:本来是做传统图书包括电子书的销售跟阅读,但加上我们最新用的电子纸墨水笔以及互联网版权保护技术后,就可以让读者比以前更大、更快、更方便、成本更低的获取这些书的资源。

  林延岳:文化企业思考走出去,首先是思考如何辐射全国,然后要走向世界。田面引进了全市、国外著名设计大师入驻园区,形成工业设计为主的创业文化产业。同时向珠三角、长三角辐射,在顺德也搞了一个类型的工业设计园区。从深圳辐射到珠三角,然后向长三角辐射,这就是我们深圳注重文化产业、注重创业设计、工业设计,带动产业链向高端经济发展。

  封昌红:观念转变很重要。我跟很多国际设计大师交流过,他们就经常谈及开放理念的问题。其实设计水平、工具、软件相差并不很大,另外我觉得政府的重视也非常重要。我们之所以价值很低,是因为大家总以为我们就是一个“画图的”,智慧不值钱。我们原来试图想说服制造业,能不能拿出1-3个点利润给设计公司分享,他们说不可能。这样的观念放在国际上,就显得非常不可思议。

  王为理:文化科技结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必备条件之一,如果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科技水平不行,特别跟文化内容结合不好的话,水平一定上不去。文化和科技结合,可以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硬件上是一方面,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应该向做标准、做品牌、内容方面转移。

  谈国际认知〉〉

  “韩流”值得借鉴

  主持人:“韩流”快速拓展值得我们借鉴。 

  封昌红: 是。1997年金融危机后,韩国提出“设计韩国”口号,将韩国产品逐渐渗透到各个国家去,让大家认可了韩国的设计,同时认可了韩国这个国家。以前我们都不看韩剧,但是现在大家都在看。其实它的韩剧拍的成本非常低,大部分就是那几个场景,但是我觉得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国际平台上有一个认知度的问题。 

  王为理:韩国案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战略上瞄准中国市场、亚洲市场,战术上利用好中国文化元素做好一席“好菜”。我们文化产品要走向西方市场、亚洲市场,也要考虑这些。

  陈晓伟:除本身国家实力之外,还有渠道因素。比如张艺谋的《英雄》,老外也排队看。《功夫熊猫》是典型的中国元素,为什么美国人拍?不可忽略它的发行渠道。中国一些导演的水平较高,但是他们没有办法进入到主流发行渠道。我们设计产品有的能力不低,但是为什么你的设计不能跟外国人叫板?你的包装和发行渠道不行。

  在这方面,政府应起一定的主角作用。比如行业协会就是为散兵游勇提供了一个平台。但很多地方成立这个园、那个园后,问题都卡在渠道上。家里有很多好东西,卖不出去。文博会就是一个最大的渠道。

  林延岳:政府起导向性作用,主要还是要靠企业本身,靠行业协会,靠市场。理念转变了,主动性提高了,销售就会打开。

  谈资金支持〉〉

  呼吁政府“雪中送炭”

  主持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局限性因素就是资金来源、资金支持。王博士觉得除了政府支持,还有没有其他好的方式?

  王为理:这确实是一个难题,因为我们文化产业规模都不大,抗风险能力很弱。文化产业跟什么东西挂钩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在这方面可以多做一些工作。政府是不是可以放开一些限制,如资金进入门槛方面。包括退出机制建立,多做一些制度性的安排。有一个比较好的制度支持,进入文化产业的资金就多起来。

  封昌红:政府这块是不是能够建立一个引导资金,就像一个基金一样。我们现在也在努力做工业设计的引导资金。大部分是由风投资金过来,在社会上募集。专业公司来运作,把蛋糕做大。他们的介入给企业能带来什么?不仅仅是资金,而且是庞大资源、品牌效应、整个风投机构所有资源的共享,这些方面我觉得如果能有这样一个基金的话,可能就会对文化产业自身发展和文化产业走出去起到非常大的支撑和帮助作用。

  林延岳:福田区“保增长”向社会公开承诺22条,1亿多就是专门扶持这些中小企业!另外除了银行、产业资金、风投,还有一个私募基金现在也比较活跃,对优秀的文化产业名单很青睐。

  谈设计之都〉〉

  走出去“非常有信心”

  主持人:深圳工业设计好像跟世界交流比较紧密。有没有信心走出去?

  封昌红:我觉得非常有信心。因为我们水平并不差,我们缺少的就是交流。我们很多工业设计公司都有跟国外合作。就目前全国来讲,我国的工业设计水平跟国际差距还是蛮大的,“差距”不是在于技术差距,而是在于国际理念差距。

  发达国家强在哪?强在前端、后端,我们强在中端。国际工业设计协会定义的工业设计已经是工业设计产业链一个过程,前端调研、中间设计、后端品牌(包括营销都算在内)。我们还需要提高设计水平,跟国际接轨。

  王为理:我觉得深圳的设计还是不错。深圳平面设计在全国做得比较早,汲取的人才也比较多,在全国影响比较大。近些年,工业设计异军突起。我记得大概三年前,我们作为学者组织过一次香港最顶尖的设计师和深圳顶尖设计师之间一次朋友式的聚会,而且就是在华侨城何香凝美术馆。从那次交谈包括这些年我们的观察来看,深圳的设计进步非常快。

  封昌红:深圳要更加利用好“设计之都”平台,“设计之都”对我们大家是一个鼓舞,但是更重要是提供一个全球平台资源和网络,我们好好利用这个平台,再根据政府提出的科技发展战略,如果把这两块做好,我们真正能够吸引全国的订单、甚至全球的订单在深圳来做,我觉得才真正达到“设计之都”的意义。我们把订单都吸引过来,最后塑造的是城市国际化品牌形象。我觉得利用好文化加科技的发展战略,这样促进我们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然后文化产业才有可能走出去。

  □嘉宾寄语

  □现场PK

  渠道VS创意,谁更重要?

  前两个月,我们接待创意设计之父的时候,当时我们问他,对深圳建“设计之都”有什么建议,他说了两点:第一,正确理解设计。设计的灵魂是创意,不要太局限设计本身。如果仅仅局限于“设计之都”,就低估了这一品牌的作用。这个品牌你也不要忘记它属于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你建“设计之都”的背景是建立创意城市,只有成为一个创意城市,水平才能上去。第二,设计教育。在他看来深圳这方面还较弱。

  王为理

  陈晓伟

  今天我们谈全球创意,为时过早。我觉得中国还没有进入创新阶段。还是一个改良阶段,但改良并非就不能创新。功能齐全的山寨机就是一个例子,我相信它蜕变的那天就是创新。但今天它没有一个完好的销售渠道。中国文化产业要想走向世界,必须关注三大要素:品牌、渠道、创意。其中必须了解我们的短板在哪里——就是渠道。创意是第三位。在发达国家这几大要素反而是倒过来。深圳应大力挖掘精通渠道的人才。

  统筹采写:晶报记者 陈晓航 陈冰 赖良青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