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512 精神重建是比物质重建更为繁重的任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6日 22:36  中国产经新闻

  文/本报评论员 商寅泉

  人们的心目中往往印刻着一些难忘的日子。13亿中国人民总是把“5·12”铭记在心。

  再过5天,就是举世震惊的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一年365天,我们时刻没有忘记向汶川投去关切的目光。在震区不断传来重建成果的同时,也传来了汶川干部不堪忍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选择离世的消息:北川农办主任董玉飞、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还有杨俊、朱菊华夫妇相继自杀的消息,等等。

  笔者不止一遍地读着冯翔死前留下的博文,也不止一遍地揣摩着冯翔、董玉飞们之所以选择死的心理轨迹,更不止一遍地思考着这些天灾之后的幸存者为什么走到珍惜生命的反面的环境。阅读、揣摩以及思考之后,笔者仍然不能十分准确地把握对这些自杀者的理解,也就是根本无法进入他们的主观世界。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客观环境,从社会的层面上反思:他们选择离世,我们有没有责任?逝者已矣,作为生者,我们该做些什么?该改变些什么?鉴于此,笔者说,汶川地震一周年,物质重建不容易,精神重建比物质重建更难。

  精神重建,是比物质重建更为繁重的任务,这需要整个社会加以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汶川大地震造成房倒屋塌,可以重建;造成人员受伤,可以治疗康复;但心灵的创伤无法统计,因此,精神与心灵的重建和康复就是一件相当难的事情。

  以董玉飞和冯翔为例。这两位都是在承受着亲人离世的巨大压力下,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得相当优异并分别被提拔到领导岗位的干部。从社会的角度观察,从旁观者的评价,他们两位都有着很高的人生境界,都因立功而使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个新的起点。但是他们也是人,在风光之后、在下班之后、在独处之时,5·12之前那甜蜜日子的记忆,就会挥之不去地缠绕着他们。虽然5·12已经过去一年,但让所有失去亲人的人,完全抹去心里阴影,还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所以值此5·12一周年之际,笔者呼吁社会学者关注这一重大社会问题,为失去亲人的幸存者摆脱过去。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我们对社会学者寄与厚望,因为时不我待。

  精神重建,是比物质重建更为繁重的任务,这需要汶川幸存者每一位当事人理性对待地震造成的心理创伤,用坚强的理性战胜脆弱的感性,用对自己未来的渴望摆脱已成历史的过去,从精神上凤凰涅槃,全新自我。

  解铃还须系铃人。对于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人,谁也没有比你们自己劝自己走出阴影更为有效。地震是天灾,不是人祸。在天灾中失去亲人,谁也无法预料,谁也不必承担责任。对于你们这些生者,没有比做好亲人未竟的事业更为重要的事了,没有比替死去的亲人照顾好父母亲朋更为有意义的事了。你们承担着替逝者尽孝、尽忠、尽责的重大任务,你们根本没有任何理由选择死亡。天都没有让你们死,你们为什么自己去死?何况天灾中死去的亲人也许更祈盼你们好好活着,你们也就更没有理由让他们伤心。你们好好活着,“天堂”中的他们才能更加安息。天灾夺走亲人的伤痛,需要幸存者以十分的理性、以百倍的坚强面对。

  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但今天,对于5·12失去亲人的生者来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解脱。让精神家园重建与物质家园重建同步,新的生活与新的你,都将挣脱沉重,写满轻松。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