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见习记者 张小乐)虽然钢材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才刚刚“满月”,但活跃的市场显示出世界钢铁行业“中国价格”的话语权越来越大。
钢材是至今唯一尚未形成国际定价中心的大宗基础商品。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钢铁产量已经突破5亿吨,居世界第一位,钢铁消费市场规模也居世界第一。“两个第一”为我国取得世界钢铁定价主导权奠定了基础。
某网副总编认为,在市场准入放松和投资需求高涨两种力量的推动下,无论是期货公司还是交易主体,都面临着机遇。具体到钢材期货,国际上没有成熟的经验借鉴,更是一个开创性的市场机遇。
复旦大学教授孙立坚表示,不仅是钢材期货,在很多以前忽视的问题上面,比如定价和标准方面,可以看出中国正在积极地制定自己的标准,培育自己的市场,争取价格主导权。通过钢材期货市场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在思考如何建立起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在一些产业寻找世界舞台上的话语权。钢材期货领域,中国市场的发育程度处于一个领先地位。
上海大陆期货有限公司期货研究员张家平则给钢材期货做了个“满月”体检。他认为,钢材期货一个月来的表现可圈可点。上市以来金融属性逐步显现;价格运行平稳,区间相对合理;交易相对规范,技术性明显;交易相对活跃,持仓量逐步放大;与现货联动逐步加强,钢材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无限发挥。他同时认为,钢材期货现在的盘子做得不是很大,贸易商参与也严重不足。
上海奥泰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培根代表经销商谈了自己的看法。钢厂期货推出来以后,经销商比较关注,但观望者居多,关键就是期货获得定价权的问题。钢企多了,经销商买卖多了,终端需求多了,期货的定价权才可以体现出来,否则不可能起到这个作用。目前来看这方面的作用还是体现不够。
浙江中大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经济院院长高辉分析了钢材期货对涉钢企业的影响。钢材期货的上市对于钢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影响深远。未来的定价格局不仅有生产商、贸易商和消费商,还有金融资本定价。对于企业来讲,它的生产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都会发生重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