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汇源案被否幕后:可口可乐消极应对商务部要求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6日 10:29  南方新闻网

  人们疑惑的是,基于对外部市场的高度依赖,中国应该坚定地站在全球反保护主义阵营。否决对汇源的并购,高层应该可以预想各国的反应。审批的依据反垄断法是在并购前就已实施,难道朱新礼和可口可乐都没有在并购前做好功课?如果这一并购如可口可乐所言是他们的战略安排,他们为何没有能与商务部达成妥协的解决方案,是什么阻止了交易的通过?

  巨大的落差

  半年内,朱新礼从火炉里掉进了冰窟窿。当年为从德隆手中赎回汇源,朱新礼向德隆提出“对赌协议”——要么你买我的49%,要么我买你的51%。一个星期,谁拿得出现钱谁来买!最后,他赢了。

  去年9月宣布被可口可乐并购后,朱新礼再次和一位认定他无法成功“卖身”的某大型央企老总打赌。这次,他输了。

  2008年9月,可口可乐宣布以179.2亿港元的价格,收购朱新礼在香港的上市公司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股本。2009年3月18日,商务部以“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为由,否决了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的反垄断申请。3月23日,商务部发言人向媒体披露了审批可口可乐并购案的更多细节。商务部解释,基于对可能出现的垄断的担心,他们做出了禁止交易的决定。

  1992年的春天,刚刚创办汇源的朱新礼提出的口号是用外国人的钱,买外国人的设备和技术,产品出口再赚外国人的钱,他做到了。这次,汇源集团将果汁灌装业务出售,无非是1992年春天故事的再版。朱新礼希望把厂房和生产线一股脑交给美国人经营,让美国人去扩大产能,他谋求为美国人的汇源提供原材料。他希望能像铁矿石巨头力拓和淡水河谷一样把原材料定价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上,让可口可乐为自己“打工”。

  但他等来的却是失望的冬天。最要命的是,他已经为迎接春天铺下了一个大摊子——在商务部批准前启动了战略转型。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朱新礼开始开拓水果基地项目,为自己做饮料产业链的上游供应商铺路。汇源投入二十多亿元在广东、湖北、安徽、河北、宁夏等地投资建厂。进入2009年后,汇源集团又派出两位副总裁,分赴河北衡水、海南定安等地考察、筹建水果基地及加工项目。朱新礼还调整了组织结构与管理体系,中国汇源、北京汇源作为两大独立板块各自存在,前者将整体出售给可口可乐,后者专注于浓缩汁业务由其胞弟朱新德具体经营,作为转型平台。

  如今收购案被叫停,汇源无力顾及上游基地。据报道,从汇源停建项目撤换下来的人员,都将成为市场开拓人员,汇源接下来也将加大开发推出新品的力度。

  刚刚启动战略转型的朱新礼,不得不腾出手来解决山东帮受到严重打击的士气问题,协调并收拾错综复杂的内部关系。

  收拾旧山河

  尽管汇源家族色彩并不浓厚,而且朱新礼的特种兵儿子和已经为人母的女儿都不愿意接手自己的企业,但汇源内部却由于员工多是山东籍贯,形成了所谓的“山东帮”。他们多是出身行伍的创业元老,大都赞成被可口可乐并购,因为“干了很多年,很疲惫”。不赞成的是担心可口可乐进入后调整现有高管层的外省高管群体。

  朱新礼曾在内部对员工表示,如果并购成功,无须替公司的前景所担忧,也无须为一个品牌的归属而牵挂。他表示自己有信心,也有能力建立新的品牌。并许诺,很多员工将能在国际一流的大公司工作,并获得可口可乐的培训机会,中层会得到更大的实惠,提前获得股权、期权,汇源上游业务进入可口可乐全球采购系统,管理团队不变。

  他有句著名的话:“生意场上的买与卖,卖与买,退与进,舍与得只是在履行着一个企业家创造交易机会和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职责。”

  为了让大家看到并购后的希望,朱新礼处心积虑。他拿出1000万元,给12000多名员工家属发送了每人800元的红包过年。朱新礼致员工父母的春节慰问信,本来集团公司很多笔杆子已经写好,但他不满意,一个人熬了好几夜写出来。如今并购被否,山东帮的情绪急需安抚。

  3月20日,南方周末记者来到离北京城区一个半小时车程的顺义区北小营汇源路,这里是北京汇源集团公司总部所在地。三栋公寓楼后面隐约可见的几栋别墅是朱新礼等几个高管的住所。

  一切看起来很平静,但高管们的小区保安加岗了,平时一个保安,增加到了三个,防止记者们接近。前正团职上校军衔的赵金林,是北京汇源集团常务副总裁、党委副书记,山东淄博人,汇源内部山东帮代表人物。记者看到,赵的心情很低落,这个平时走路一阵风的山东汉子,心事重重地踱向办公大楼,平时爱开玩笑的赵如今已没有一点心情搭理记者。

  整个厂区也是一片萧瑟

  附近居民介绍说,在宣布卖给可口可乐之前,经常有国家和北京市领导过来视察,每天都有十余辆载着参观客的大巴车进出,上下班时间整个汇源路都是汇源的工人,现在已经少了很多。汇源工厂的员工十分地保守,不愿意跟外人打交道,特别是并购被否后,汇源有纪律,不允许员工随便跟外人透露公司情况。包括朱新礼在内,所有员工都对这场本以为板上钉钉的并购案被否大感意外。

  哭了笑了  

  “批了我乐观其成,没批我也很高兴。”朱新礼曾说。但他现在肯定笑不出来,因为他是商务部一纸否决书里最可怜的人。就在“两会”结束之前,朱新礼对这场赌局依然十分自信。

  2009年初,朱新礼还入选了2008CCTV年度经济人物,人们一度猜测,这表明政府对汇源收购事件是支持的。

  但很快,郭京毅和邓湛等商务部一大批官员牵扯外商投资和审批领域的腐败窝案被报道以及舆论的反对声,让商务部相关主管部门对汇源案的态度变得小心谨慎。

  朱新礼也找过些人游说,企图尽快通过,但大势已去,因为作为并购方的可口可乐动摇了。

  他曾用“把企业当儿子养,当猪卖”来解释卖掉汇源的原因,但对遭到经济风暴痛击的可口可乐来说,汇源越来越像一头“注水猪”,吃下去,怕消化不良。

  可口可乐打汇源的主意很长时间了,碳酸饮料被医学证明是对人体有害的,果汁饮料是碳酸饮料的克星,可口可乐发现这片蓝海的时候,汇源已经在海里游了很长时间,这一领域的国家标准、市场网络和产业链条已经被汇源建设得非常健全,这也是为什么可口可乐愿意以高价喝下汇源的原因。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口可乐美国总部对于这单买卖的合理性出现分歧。

  2009年2月28日,朱新礼在一个论坛上的“即兴”言论证明了这点。他说:“在现时环球金融危机的环境下,我问过可口可乐会不会动摇,可口可乐表示没有动摇,但是可口可乐董事会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多,我要给他们打气。”

  随着时间推移,交易的坚定支持者、可口可乐总裁及首席执行官穆泰康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批评——交易价格溢价过高,交易条件越来越不利(商务部提出多项限制性条件——商务部发言人证实了这一点,使得交易条件相比收购之初变坏),且中国国内针对交易的民族主义情绪,使得收购成功后汇源的品牌可能会遭遇抵制。这些指责并非毫无道理。

  在收购案上呈商务部审批后,对冲基金们保持了密切关注,他们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了解哪怕是细枝末节的信息。从获知的信息,他们对交易获批抱有信心,比如,他们了解到,为说服中国政府,可口可乐除了3月初宣布的20亿美元中国投资计划之外,还有未公布的在中国西部新建灌装厂的计划,而且,他们还聘请了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为入主汇源后的100天整合提供服务。“两会”中,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关于审批正在按规则进行的简短表述也增强了他们的信心。

  但据商务部最新披露的信息,他们所要求的消除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解决方案,可口可乐到3月初才提交初步方案,多次来回后,最终解决方案并未获得商务部认可,导致交易被否。

  商务部否决后,可口可乐迅速做出回应,“我们很遗憾该项交易未能如计划进行,但我们尊重商务部的决定”,并宣布中止对汇源的收购。

  对商务部的决定感到震惊之余,可口可乐的轻易放弃也让市场颇为吃惊,熟悉海外并购业务的市场人士认为,如果可口可乐做出一些让步,比如,让渡部分汇源的股权,或许还有余地,他们倾向于认为,在内部反对力量的压力下,可口可乐或许是通过消极应对商务部的限制性条件来放弃收购。

  一个被许多市场人士接受的揣测是,本来就对并购持保留意见的商务部,和本来就在打退堂鼓的可口可乐一道,促成了交易被否。商务部和可口可乐皆大欢喜,将伤心眼泪留给了朱新礼。

  至于穆泰康是笑了还是哭了,目前无法得知。而可口可乐的投资者至少把这视为短期利好,可口可乐的股票微幅上涨。但更理智的分析人士认为,这仅仅只是一个短期利好——可口可乐将拥有更多的现金,但从长期来看,这是一个坏消息——可口可乐需要花费更多资金构建它在中国的基础设施。

  目前,圈内正流传着这么一则《不差钱》笑话。

  部门:这个裁决有那么错吗?

  汇源:没有。

  部门:汇源有从此走向灭亡的可能吗?

  汇源:没有。

  部门:可口可乐气疯了吧?

  汇源:没有。

  部门:这个-可以-有。

  汇源:这个真没有。

  尽管只是个笑话,但却是现实的真实写照:“可口可乐笑了,朱新礼哭了;可口可乐美国股东笑了,汇源员工和股东哭了;网民笑了,股民哭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

    商务部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可口可乐全资收购汇源果汁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