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晨
“今年健力宝贸易公司将肯定能实现盈利。”3月24日,正在成都参加春季糖酒会的健力宝贸易公司(以下简称‘健力宝’)总经理李文杰对本报记者表示。
自2005年10月统一高调收购健力100%股权以来,在连续亏损三年后,健力宝终于迎来了盈利的曙光。
“即便今年健力宝实现了盈利,但是这个时限已经远远低于统一的期望值。”3月23日下午,一位接近统一高层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而根据李文杰的计划,通过今年糖酒会、亚运会等一系列的营销计划,希望能够实现健力宝全年18个亿的销售目标。
不过,上述计划如期实现,也仍未达到健力宝当初制定的2006年全年销售20亿的目标。时至今日,再次投入3亿巨资,才计划实现18亿的销售目标,这折射出统一对投资健力宝预期的落差。
无奈的注资?
2005年10月,在经过几场股权更迭后,统一集团100%收购了健力宝贸易公司,全面运营健力宝品牌,而健力宝集团则彻底变成了贸易公司的代工工厂。
当时的健力宝集团的总负债高达40亿,处于资不抵债的边缘,很难再次发力去开拓市场,统一接手贸易公司正好给了健力宝集团喘息的机会。对于统一来说,进入健力宝也一直符合其中国的整体战略。
“统一企业在台湾是食品业的老大,但是在中国大陆的方便面、茶饮料、水等多个领域却一直输给台湾的老弟康师傅,只是在果汁饮料方面稍有领先。”上述接近统一高层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原有市场格局既定,增长放缓的阶段,并购成为了统一企业新的扩张路径。于是从2000年以来,统一分别对汇源、完达山、华龙等企业进行股权收购,并在饮料领域内将目标瞄准了健力宝。
但是,统一整合健力宝之路却异常坎坷。2005年10月,统一原华东区总经理吴福章接任健力宝总经理后曾高调宣布,2006年投入1.3亿元费用后,将实现20亿元的销售。
“其实,吴福章提出的销售目标,表明统一集团当时对健力宝的预期。”上述人士表示。
然而,健力宝的市场表现大大低于了统一的预期。在健力宝沉寂的这么多年当中,中国的饮料界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碳酸饮料领域,“两乐”的垄断局面难以打破,甚至市场份额仍在处于不断集中的过程当中;在运动饮料领域,“脉动”、“佳得乐”、“宝矿力”等已经占据了有利的市场地位。可见,无论是以碳酸饮料还是以运动饮料作为营销诉求,健力宝的市场阻力都异常巨大。
到2007年年底,“年销售20亿元”的目标变得几乎遥遥无期,全年亏损4000万。根据记者从健力宝内部获得的数据显示,直到2008年健力宝的销售只实现了13亿元,“亏损只是略有好转”。
“如果不继续追加投入,健力宝的扭亏计划可能会仍将延后。”上述人士表示,统一已经在健力宝项目上耗资了几个亿,说明对健力宝有较大的期望,也绝对不会就此放任撒手。
2008年年初,调换了健力宝掌门人后,统一开始了对健力宝的增资计划,并在去年花费8000万人民币一举拿下了“2010年广州亚运会指定运动饮料”。为了配合整体亚运战略的推广,统一再次大幅注资健力宝3亿元人民币,并由日前到帐。
暂不增资健力宝集团
而就是这3亿元注资引发了业界的遐想。李文杰在解释3亿元资金用途时,除了强调亚运营销外,还表示将会在食品安全生产领域加大投入。那是不是意味着统一将借着这笔资金进入健力宝集团?
实际上,健力宝贸易公司和健力宝集团分工很明确,前者销售,后者加工,这种分工与健力宝当初繁杂的股权和债务有关,为了不涉及到集团公司的债务问题,统一以收购健力宝贸易公司的方式,全面接手健力宝的运营。
然而,这种方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规避了集团债务纠纷的风险,同时因为品牌、制造与销售的分离,导致统一在食品安全,品牌的最终走向存在不确定性。
随着健力宝集团债务的日渐清晰,“资不抵债”已经成为了共识,而“追讨5100万平安股”则成为了最后的救命稻草,虽然健力宝集团仍在努力中,但是去年广东省高院的一审判决认定了“5100万平安股”的归属权,健力宝集团要想在最高院的申诉中获胜,难度较大。
“健力宝集团的工厂和商标目前都处于抵押当中,如果进入破产清算手续,这些都会用来拍卖。”健力宝集团的某高层对本报记者表示。
这种不确定性,自然会令统一经营健力宝产生顾虑。并且这种产销分离的模式,也不利于健力宝的做大做强,甚至是未来统一为健力宝规划的独立上市的目标,“因此统一全面介入健力宝集团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目前统一集团暂无意进入健力宝集团,投入的费用只是用于食品安全领域的控制,因为食品安全是与销售息息相关的。”李文杰表示。
而一位知情人士则表示,在健力宝集团债务问题没有最终解决之前,统一或许还不会介入,只会通过借款的方式支持健力宝集团,但是在债务问题都得到理清之后,统一的入主将会水到渠成。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