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再见AOL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0日 14:53  《第一财经周刊》

  这家美国大型网站两次进入中国市场,却都在未给人留下任何印象的情况下撤离,这难道是一场游戏?

  文|CBN记者 徐涛

  在大多数中国用户尚未搞清楚AOL(美国在线)是谁、它要来中国做些什么的时候,这家公司又悄悄“消失”了。

  与谷歌、搜狐等公司为邻的清华创业园B座26层,AOL在中国注册的公司—翱龙(北京)科技研发有限公司里最忙碌的人只剩下一个前台。而她的工作除了隔着玻璃门驱赶前来采访的记者外,也就剩下接待偶尔出现的快递了,她的同事大多已不再来上班。

  从3月11日起,有关AOL将撤离中国内地的消息一再传出。在诸多媒体不断猜测的情况下,该公司却没有人正式站出来宣布撤离的事实—包括美国在线大中华区副总裁兼总经理顾海铭以及其在公司门口留下的两位外部公关的手机,都一直处在关机状态。

  3月14日,美国在线美国公司向《华尔街日报》证实了解散中国子公司的消息,但该公司发言人拒绝透露更多详情。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艰难时世,撤出中国的故事很多,但像AOL这样第二次进入中国,却又在不到一年内迅速撤出的并不多见。2001年,这家著名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开始进军中国市场,并找联想作为合作伙伴建立了一个网站FM365,3年之后(2004年),这家网站因经营不善被关闭;2008年4月,AOL宣布再次进入中国,11个月之后,它又退出中国内地市场。

  这次的退出显得快而狼狈。3月1日,AOL的部分员工听说了公司即将撤离的消息,尚且将信将疑;3月6日,有些部门已举办了欢送午餐;3月10日下午,员工大会通知员工们上交门卡,第二天不用再上班。

  “那天午饭时和同事还说不会发生得这么快,好歹让我们有个缓冲。结果下午这事儿就板上定钉了。”AOL的一名员工说。而就在2008年的年终总结会上,该公司的财务总监还宣布说2009年要在中国追加20%的投资,当时这句话让每个人都备感鼓舞,却与现在的境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们没有想清楚就冒冒失失进入中国,结果又冒冒失失撤离,”互联网观察者谢文说,“一点都不符合它作为一家大公司的样子。”谢文曾出任雅虎中国总裁。

  AOL进入中国的原因是想在快速增长的中国互联网市场分一杯羹。“中文用户太多,这是AOL不能忽略的重要群体。”AOL大中华区副总裁兼总经理顾海铭曾对外界这样表示。

  它没有忽略这些群体可能会给其带来的财富,却忽略了赢得财富之前需要付出些什么。

  “中国互联网市场已经很成熟了,竞争非常激烈,但它(AOL)却没有全力去投入。”谢文说。他认为,AOL找来了一群不懂中国互联网的人帮它在中国拓荒。顾海铭在来中国做拓荒领路人之前,是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AOL Time Warner)首席技术处的执行董事,负责新技术研发工作。他的中国团队到解散前一共有100多人,其中56人是正式员工,其余均为实习生。甚至一个部门的10名员工中竟有8名是实习生,而正式员工中也大多是缺乏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

  相比较起来,AOL第二次进入中国比之前的合资方式更进了一步—不但推出了AOL中国网站,而且还在中国建立了一个研发中心,“这意味着它打算提供真正本土化的产品,而不仅仅是网站的编译或是产品的汉化。”易观国际首席分析师符星华说。

  AOL第一次进入中国时只是将美国运营方式照搬入中国。当时主持AOL和联想合资事宜的联想副总裁方礼勇后来在其博客中回忆,美国在线派出了人数颇多的运营团队,却没有建立起本地的研发中心;而且,美国的运营团队完全按照AOL在美国的经验来进行成本预算和谈判,结果导致成本过高。

  11个月前,当AOL再次进入时,它没有挑选合作伙伴,而是独立进入。除此之外,其研发中心定位于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和内容系统。这些专业词汇容易让人眩目,但是掩藏在此之下的一个简单的事实是,相对于这样宏伟的研发雄心,AOL的投入看上去却显得不足。“如果研发人员比较多,那么做网站平台和内容的人员就没几个。”符星华说。AOL的赢利模式就是吸引广告商在其网站上投放广告。

  也许员工数量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毕竟这家公司在中国仅仅经营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对于AOL的员工而言,AOL给他们提供了不错的待遇和工作环境—中午可以打打桌上足球,团队建设(Team Building)时会去糖果唱卡拉OK,同事之间的关系简单而亲密。在2008年8月,AOL还组织了一趟行程是北京-青岛-蓬莱-崂山-青岛-北京的4天远足。

  这容易让人联想到谷歌—这家公司在刚进入中国尚未赢利时也这样待遇优渥。但AOL现在所做的事情证明了其不是甘于等待的谷歌,后者仍是资本市场的宠儿,而AOL迟暮已久,它曾以提供拨号上网服务为主要收入,但现在却不得不面对拨号用户流失和转型的痛苦。同时,它也一直在为自己的财务状况做斗争。

  “公司状况很不好。”一个网名“燕”的AOL中国员工在2008年11月1日的博客中写到:“时代华纳恨我们。”他察觉到了公司上层格局的动荡和投入的不稳定。

  时代华纳未必是恨,但AOL的经营实在很让人担忧。1月,AOL在美国裁员700人;2月4日,AOL发布财报公布自己在2008年第四季度运营亏损19亿美元;3月,AOL再次裁员300人。到3月10日,“燕”在博客中又记上一笔,“AOL(中国)其实是个好公司。但上层有问题,美国经济也有问题。”

  但这些“上层”已经与“燕”的生活无关了。

  在AOL对中国分公司裁员后的第三天,即3月13日,时代华纳任命谷歌前广告销售高管蒂姆?阿姆斯特朗(Tim Armstrong)为AOL首席执行官。阿姆斯特朗承认,他和时代华纳之间仅仅谈判了几周的时间,同时华纳已和他探讨过是否将AOL从时代华纳中单独拆分出来。一旦失去了集团的扶持,AOL的发展将更加艰难。

  “未来几年中国的互联网会高速成长,AOL会错过这一波浪潮。”符星华说。按照易观国际的预测,2009年中国互联网的营收将增长36%。

  AOL看上去还没有完全放弃中国市场—AOL中国的主页和网站业务,将交由香港总部负责。这像是它为自己再次进入中国而留下的一步棋。

  “但到第三次它再进入中国的时候,没人(用户和广告主)会相信它。”谢文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