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进口豪华车六宗罪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9日 15:57  《小康·财智》

  进口豪华车在带给车主某种荣耀的同时,也带来了比普通国产车更苦不堪言的烦恼。

  文|《小康·财智》记者 范颖华

  购买豪华进口车一度成为国人身份的象征,但随着国产轿车的崛起,缺少配件、维修时间过长、价格贵、服务网点少等所有进口豪华车的痼疾再次暴露在公众面前。

  一宗罪:

  质量问题多

  “宝马新车刚跑了两万多公里,而且昨天刚换了刹车盘,4S店还做了检修,今天从西安开往榆林,在高速路上正常行驶110/小时多公里,突然‘嘭、口平’几声吓人的声音传来,吓死人了,从倒车镜看到左后轮胎爆炸,后挡板都快炸掉了。给宝马西安店打电话,让把车开到他们店里去。到宝马店里后就没人理,找这个,推那个转了好几个圈子等了三个多小时,后来一个经理说要联系轮胎厂家去检测,问多长时间能有结果,说他也不知道,只能让我们无时限的等。这就是宝马,羞死人了……”

  “我于2006年12月份在济南购买奔驰S350车辆一部,车牌号鲁AK****,该车行驶不久,即发现存在很多隐患,如:跑偏、玻璃升降异响、天窗开启困难、方向盘发抖、仪表盘异响、升降空气泵坏掉、车左前轮异响等。甚至2008年10月份又出现了自动熄火的危险故障,作为世界名牌的奔驰车不应该发生如此低劣的质量问题,售后服务及维修水准也应与知名度相吻合,奔驰公司人员赶赴现场予以维修但未排除隐患。该车辆的不能正常行驶给我本人及家属的正常生活、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干扰,和严重的伤害。恳求网友们帮助顶起来。”

  在网上的车主论坛里,上述对于进口豪华车的怨言并不少见。无独有偶,此前,媒体曾经曝光,由于自己的宝马525Li新车购买两个月,车行不到4000公里,就出现了4次安全性事件和两起非安全性事件。对于该车所出现的问题,各地经销商都不予理睬,被当作皮球一样踢来踢去。最后,一怒之下,该车主雇来水牛拉起宝马车,上演了一起“牛拉宝马”的维权事件。

  一位豪华进口车车主坦言,最不喜欢的就是专卖店在给你维修时,工作人员一副盛气凌人的态度,好像你的车出了问题不是厂家质量原因造成的,而是因为你不会开车才把车搞坏的。

  本来是冲着豪华进口车唬人的“高端身份象征”去的,但高价格并没有买来高质量、高服务,而是无尽的烦恼,这一点尤其让车主们心理落差极大。

  二宗罪:

  维修费用高

  原价 67万元的某豪华品牌进口车发动机进水,特许维修服务中心开出的一份维修报价单上,标出的价格数字是 53万元,其中发动机总成的维修费用 41万,这并不是开玩笑,而是武汉某车主的亲身经历。除去这种极端的例子外,豪华进口车车主遭遇高价维修费的例子并不鲜见。

  就保养而言,进口车的正常保养成本从几百元至几千元不等,档次越高保养成本也就越高。换一个灯泡几百元,换一个反光几千元,一块前挡玻璃上万元是维修中常有的事。如果主要部件出现问题,花费动辄上万元甚至几万元,部分关键部件如果修不好换件的话,还必须向国外厂家定货,不但成本高,维修周期更是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

  北京亚运村车市某品牌4S店维修站经理透露,进口车维修费用高主要高在进口零配件上。

  “汽车在国外生产时,零配件及材料都是全球采购,可以将成本降低,所以,配件出厂时价格应该不会太贵,但一般来说,国外的原厂件安装到消费者的车子上,必须经过这样一个渠道流程,厂家——零配件周转中心——零件总进口商—— 4S店,周转中心需要利润,零件总进口商需要承担关税,再加上利润,4S店又需要加上利润。”据他了解,除去关税、运费问题,每一环节增加的利润至少是 30%,这样,当零配件到达中国消费者手里,价格早已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三宗罪:

  服务网点少

  同一个区域市场内,许多进口车品牌的授权维修点不但少,而且维修点的布局也存在不合理之处。许多授权维修点的位置偏远,汽车维修保养要辗转往返,很不方便。一些具备4S功能代理商的售车位置与售后服务点位置相距较远,有的简直是跨区域的异地经营,消费者很难得到及时、专业的售后服务。

  网络建设不匹配,使车主维修保养极其不方便。这是豪华进口车在中国车市的一大通病。

  而相比较而言,在北美等成熟的国外汽车市场,像北京和广州这样的大都市,一个国际知名汽车品牌在每方圆5公里之内就建有一个维修点,售后服务网络的分布非常科学合理。消费者可以很方便地就近维修保养。

  同时,汽车销售服务是划区经营的,厂家根据代理商的综合实力划定其服务的区域范围,为了使售后服务质量有保证,厂家也会限制经销商的销售量。而在中国,虽然国外厂家也一直强调售后服务的重要性,但目前许多品牌关注的还仅仅是销量的增加。

  四宗罪:

  羊毛出在羊身上

  在《小康·财智》记者的实地走访中,在进口豪华车 4S店,很多服务也都是号称奢华、高标准的。接待人员告诉记者,客户喝的咖啡都是星巴客等名店的现磨咖啡,在很多豪华车4S店,进站维修甚至洗车的客户,都可以免费获赠诸如燃油添加剂一类的礼品,这些服务当然也要有一些成本支持。

  出于维护品牌形象的需要,进口豪华车4S店的建店标准也非常高。走进进口豪华车4S店就象走进一家豪华酒店,而为了打造这种高端的消费环境,经销商自然花费不菲。在某进口车品牌豪华的4S店里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仅真皮沙发就要上万元,这还是与汽车完全不相干的东西。”

  而4S店在维修设备及招聘维修人才上的花费也不少。据介绍,一个店面普通的维修设备成本也需要 500至1000万元,其中,诊断电脑、烤漆房就上百万元不等。

  另外,在进口豪华车品牌看来,他们需要的维修人才也必须是出类拔萃的,这样才能给予高端客户更好的服务。当然,这样人力成本也水涨船高。“进口大众招聘的维修人才都要求在同品牌4S店干过3至4年,在维修行业干过5年以上。另外,还需要多次的专业培训。“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建店成本高,设备成本高,人力成本高,这些成本也都要用各种利润去补偿,于是这些花费都要从进口豪华车车主的口袋里掏,羊毛最终还是出在了羊身上。

  国家工商总局市场规范管理司副司长于法昌对各大品牌要求经销商建设豪华4S店的做法也提出了批评。他说,“上万家建设得美轮美奂的4S店不仅占用了大量耕地,加重了经销商负担,分散的布点也不方便消费者选车、购车。”他肯定了汽车交易市场的积极作用。

  五宗罪:

  大排量的末路

  全球能源紧缺下,倡导循环经济,发展节约型社会成为共识,鼓励环保节能的小排量汽车已成为趋势。世界各国政府和各大组织,都在制订相关办法,引导发展绿色经济,鼓励发展具有更高技术含量的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

  放眼未来,站在国家倡导“节能减排”的战略发展高度,中国也制定一系列符合国情,鼓励优先发展节能环保型、高品质小排量车的法律法规政策,尤其是在销售环节的税费政策上真正体现对高品质小排量车的鼓励,引导消费者积极购买高品质小排量汽车。

  未来,随着消费税、燃油税等调整与出台,政策的导向只能是让高油耗车承担高税收。这就注定了高价位、大排量的豪华车在中国将越来越难有大的发展空间。

  现在,几乎所有的豪华车品牌都清楚,它们之间的同质化趋势已经越来越严重;此外,高油价下的“非经济性”苦恼、定位的尴尬以及奢华营销下的模式匮乏日趋凸显。耐人寻味的价格空间、无法洞悉的售后利润、少得可怜的维修网络、单一乏味的“高尔夫”营销模式,已经不可避免地让豪华进口车走向死胡同。

  六宗罪:

  价格暴利

  进口豪华车在国内售价上的暴利一直为消费者所诟病。在30万元以上的高档车市场上,奥迪、奔驰等车的价格要远远高于国际水平。

  据了解,目前进口车经销中一般要有4到5个环节。以目前热销的奔驰S350为例,第一步要由奔驰在中国的总代理商——奔驰中国销售公司向奔驰总部订车,车的到岸价为8.2万美元,以汇率7.6为例,折合为62.32万元人民币;第二步是奔驰中国在此价基础上报关,需要加纳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三项的综合税72.06%(4.0升以下),这样车的成本价就变成了107万元。奔驰中国将此车加上8%~10%的利润卖给其授权的经销商,即4S店;第三步,4S店支付国内运费等成本后,统一零售价格为135万元,赚取大约8%左右的利润;第四步,是一些2、3级经销商在4S店拿车,拼缝赚取其中利差,特别在一些没有4S店的2、3线城市,消费者买到的车,往往已经被倒了几次手。

  “在进口豪华车这个市场上,多一层经销商,消费者付出的价格就要多一层,这就链接成了所谓的进口车暴利。”亚市总经理苏晖表示。

  同样的一辆奥迪A8,国内外差价最大可达103万元。在高额的价格背后,进口豪华车的价值链并没有在买卖的过程中停止,而是延伸到了消费者的维修保养上。

  “进口豪华车数量的增多,令其价值链正由售前向售后转换,而且随着零部件关税的下降,原装进口车在中国市场的售后或将掀起新一轮的暴利高潮。”一位业内人士认为。

  针对进口豪华车的暴利问题,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司长王琴华认为,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都在国内成立了独资或者绝对控股的销售公司作为进口汽车总经销商,从而形成了对进口汽车销售环节的绝对控制和垄断,总经销商和经销商的地位严重不平等。

  目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正在制定的《进口汽车市场管理实施细则》(草案),酝酿从多个方面规范进口汽车市场秩序,平衡参与各方的利益,扭转总经销商与经销商的不平等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英在接受《小康·财智》记者采访时认为,除了合理引导消费之外,对进口豪华车应提高消费税,调整购置税,设立燃油税等税收方式调节。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认为,下一步要加大对进口豪华车的税收力度。购置税、消费税对其加高,再对其征收使用税,让经济型车有钱可赚,豪华车承受不了。这一切做的目的是因为,归根到底,也是一个导向问题——因为中国不适合发展进口豪华车,发展这类奢侈的东西。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