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产经 > 商务部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 正文
东方早报记者 黄淑慧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未获通过,引起各方关注。而这一切无非因为这个“第一例”背后的潜台词是丰富的:涉及民族品牌发展,涉及行政是否干预市场竞争,甚至被一些人联系到了贸易保护主义。
中企海外收购或受连累
“如果外国公司通过收购来扩张本质上在中国市场被禁止,那么中国公司的海外收购可能会在这些市场遭遇不利的反应。”WilmerHale律师事务所驻北京的Lester Ross表示。
目前澳大利亚海外投资审查委员会正在检视中国铝业斥资195亿美元入股力拓的交易,以及另外两宗中国投资澳大利亚矿产企业的交易。法新社18日在发出的新闻中认为,“这笔高达24亿美元的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一笔外资收购案被看成是中国如何应用其新实施的《反垄断法》的一次考验。”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收购案被否决更大程度上还是从反垄断的角度进行的一次技术层面的操作,并不涉及贸易保护或是限制利用外资的问题。从商务部上报、立案的案例数量来看,仅一例否决的案例并不能说明释放出了不利于引进和利用外资的信号。相反,对于中国政府而言,第一次依法做出反垄断的否定裁决,对于合理健康的利用外资,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华社昨晚发布快评称,商务部的这一裁定,鲜明地体现了反垄断法的立法本意,体现了依法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终极目的。
3条理由实际都不成立?
反垄断法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史际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以为然”。他自始至终认为这一并购案完全可以获得通过,商务部的3条理由实际上都不能成立,因为果汁行业的“竞争余地太大了”。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对媒体表示:“饮料行业是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政府不应该以这种手段干预,商务部应该有公开听证的这一步。”
而天地和律师事务所主任任勇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则持不同的意见。他认为,商务部的裁定是很专业的。商务部与可口可乐公司就附加限制性条件也进行了商谈,既然可口可乐不能认可这些条件,那么并购被否是正常的。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张汉亚则对媒体表示,这标志着中国反垄断法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对未来关键性行业的并购约束开始加大。
可口失面子 汇源失里子
中国也不是唯一一个对食品饮料行业采取保护行为的国家。美国软饮料企业百事曾表示对法国酸奶制造商达能有收购兴趣,招来法国政府的直接反对。
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收购案被否决,对可口可乐来说,实质影响不大,更多的是某种程度上的“面子损失”,但对汇源来说,则或许会面临品牌和资金的双重损失。汇源之所以愿意接受可口可乐收购要约,是因为近年来存在业绩下滑,资金链紧张以及渠道存在诸多问题。
无关贸易保护主义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昨称, 中国需要在此收购案结果公布后做好对国内外的解释工作,告诉市场,这并非意味着中国对符合条件的外资收购关闭大门,并非中国要在外商投资方面搞贸易保护主义。在反垄断方面,中国对各国企业一视同仁。
他认为,汇源收购案被否决表明中国具体法规的健全,也表明中国正在走出对外商“超国民待遇”的误区,正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场秩序。
数据显示,自2008年8月1日《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商务部收到40起经营者集中申报,依照法律规定立案审查了29起,已审结24起,其中无条件批准23起,对于英博并购百威母公司AB,商务部与申报方进行商谈,申报方提出了减少排除限制竞争的解决方案并作出承诺,商务部附加了4条限制性条件批准了该并购。
◎ 大事记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公司宣布,计划以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
2008年9月4日,有调查显示,在参与投票的4万多人中,对该并购案持不赞同意见的比例高达82.3%。
2008年9月5日,媒体报道称,中国本土有几个果汁企业准备一同呼吁审查该并购案的有关国家机构能够将汇源品牌拿出来拍卖。
2008年11月3日,汇源发布声明称,该并购案已正式送交商务部审批。
2008年12月4日,商务部首次公开称已对该并购案进行立案受理。
2009年3月5日,汇源董事长朱新礼表示,可口可乐董事会内部反对该并购案的声音越来越多。
2009年3月10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商务部正在根据反垄断法依法审核该并购案,不会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影响。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