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贸企业欲借大集转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7日 13:33  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沈衍琪

  “其实我们应该感谢这场金融危机,让我们能够下定决心提早实现从外贸到内贸的市场转型。”在为期六天的第一期金源燕莎MALL外贸大集落下帷幕的时候,北京九次方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林敏颇有感触地说。

  和九次方公司一样,此次来到外贸大集“摆摊设点”的企业大多是对国内市场一无所知的外贸企业。当他们赖以生存的出口业务在金融危机来临之际急速萎缩的时候,国内消费市场的巨大容量让他们燃起了新的希望。六天的外贸大集,消费者逾30万人,30家外贸企业销售额突破150万元,对于这些外贸企业来说,这样的盛况在国外的任何一场展会都难得一见。

  出口受挫国内市场救急

  林敏所在的北京九次方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净水器、垃圾处理器等环保产品。据林敏介绍,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产品主要市场欧盟、美国的订单一路下滑,给企业经营造成不小压力。而在外贸大集上刚一亮相,当天上午家乐福超市就签下了300万元的净水器销售合同。让林敏更加意外的是,两三千元一台的净水器零售情况也非常火爆,头一天就卖出了几十台。

  “我们公司一直主攻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没想到国内在这一领域已经有这么大的消费需求。”林敏说,公司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尽快调整产品线,生产适销对路的净水器,投放国内市场。林敏认为,对于企业来说这一转变不仅是“救急”,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其实我们做出口的,尤其是低端日用消费品,利润非常薄。‘大头’都让国外的代理商赚去了。”一家生产厨房用玻璃器皿的外贸企业总经理熊久文告诉记者。他举起一个大号的密封调料瓶说,这个瓶子是美国一家“1美元”超市的订单,也就是最终售价1美元,相当于6.8元人民币左右,而经销商从他手里拿货时,单价还不到2元人民币。

  “平均算起来,外方要赚走我们50%以上的利润。”也正是这样的微利局面让熊久文萌生了转做国内市场的念头。

  上周,熊久文带着企业生产的“瓶瓶罐罐”亮相外贸大集,短短一上午,他便和近十家商场、超市接上了头。“可能不久以后,我们的产品就会在北京设专柜了。”他笑着说。

  外贸企业重新“学游泳”

  “虽然企业在外贸大集上取得了初步成功,但是真正进入国内市场,还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外贸大集的主办方、北京市商务局一位负责人指出,企业应该冷静下来,深入调研国内市场,一切都要从头学起。

  “我们原来就是通过业务员接单,然后按客户订单的要求生产。几乎从来没有直接和消费者打过交道。”一家生产家纺的外贸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坦言,对于如何进入国内市场,他们感到“很困惑”。

  一位轻工制品民营企业负责人也表示,对于他们这样的中小企业,不可能直接到海外市场进行调研,通常都是“埋头生产”。“我们对于国内消费者的口味、偏好等等,心里还真没底。”

  市商务局副局长陈泽星表示,外贸企业“回国”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接受培训。“很多外贸企业都不懂得内贸的市场规则,比如产品如何定价,如何选择销售方式等等。”陈泽星说,政府将提供培训机会并从各方面为企业搭建平台,不过外贸企业也必须自己在市场中锻炼,重新“学游泳”。

  外贸货优势源于“身经百战”

  尽管这些外贸企业的名头没有令消费者熟悉的,然而产品说明中一连串的“国际认证”、“合格证书”都让消费者购买产品时仿佛吃了“定心丸”。

  在上周举行的“山东专场”外贸大集——内外贸企业对接洽谈会上,山东泰安一家公司生产的有机速冻蔬菜就引起了不少超市负责人的关注。“我们的产品出口日本和欧美市场。”该企业销售总监王君峰一边向客户介绍,一边指着产品包装上一个个绿色标记:JAS日本有机农业标准、NOP美国国家有机农业标准、EEC2092/91欧共体有机农业条例……

  “这些的确是产品最好的广告。”商务部对外经济贸易研究院一位专家认为。据他介绍,目前在全球农产品出口市场中,日本规定的农药残留标准堪称全球最严苛。以农药限量标准为例,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中仅“暂定限量标准”规定的农药限量标准就有734种,而目前我国仅制定了137种农药限量标准,二者相差四倍多。能够通过如此严格考验的产品一旦进入国内市场,自然也会被消费者当作“放心菜”而热捧。

  这位专家同时指出,近年来发达国家针对我国出口产品设置的技术壁垒层出不穷,如欧盟在电子电器领域制定的“双绿指令”、为纺织品戴上的两大紧箍咒——生态环保标准和限制染料使用的绿色禁令,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层出不穷的添加剂标准、环保要求等等。“我国外贸企业在不断突破壁垒的同时,也使自己的产品质量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达到了国际标准。”他认为,如果外贸企业转向国内市场后依然能够保持原先的出口质量,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不成问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