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逼宫国内煤价 焦化企业抱团海外寻煤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7日 00:59  21世纪经济报道

  继电企之后,另一用煤大户焦化企业近期也加紧“海外寻煤”。上周,山东焦化协会从瑞士采购的第一船主焦煤已运抵山东,拉开“2000万吨海量进口计划”的序幕。而据本报了解,河北、山西等炭化企业主产地也都有企业加入了海外购煤的行列。

  而为协调焦化企业进口焦煤,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也于近日专门成立了“进口焦煤协调小组”。3月16日,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秘书长杨文彪对本报记者表示:“协调小组将发挥两个作用:一是联合国内企业统一海外谈判策略,避免外国煤企借机涨价;二是向国内焦煤企业发出信号,不降价就多进口。”

  海外寻煤意在“逼宫”

  “3月25日,中国炼焦协会将会再次召集国内焦炭企业进一步分析市场形势,推进焦煤进口策略。”杨文彪向本报记者透露。此前,“进口焦煤协调小组”已经开过一次会议,现在主要在做一些企业调研工作,统一焦化企业步调,防止企业“瞎进口”。

  焦化行业“海外购煤团”行将出海,而山东焦化行业协会已下水先行。据本报了解,山东省焦化行业协会已经与瑞士贸易商达成采购主焦煤意向协议。而第一船进口焦煤也已经在上周到岸,税后到岸价约为1200元/吨,比当地市场价便宜近200元。

  山东焦化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08年底,山东焦协就已经开始与瑞士方面进行谈判,最后初步确定的采购量为2000万吨,如果采购成功的话,这些基本足够山东焦化企业对主焦煤一年的需求量。”

  而相邻省份河北省焦化行业协会日前在召开市场分析会时,也已确定联合本省焦化企业采购进口焦煤。该协会秘书长张伯春告诉记者:“我们目前在与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等国进行协商,采购量起码在3000万吨以上。”

  据悉,2008年山东省焦炭产量为2885万吨,而河北省为3923万吨。“河北省生产规模要比山东大得多,因此采购量也有可能达到4000万吨。不仅主焦煤,1/3焦煤我们也会采购。”张伯春说。原先,河北焦炭企业所需焦煤,50%以上来自山西,但通过海外采购焦煤后,有可能将不需要在国内进行采购。

  如果山东、河北6000万吨进口量能够落实,光这两省的进口量就将约等于去年中国焦煤进口量的10倍。杨文彪介绍,2008年我国进口炼焦煤686万吨,仅占当年我国焦煤消耗量的1.5%左右。

  进口冲动缘于价格优势。张伯春表示。“目前与我们谈判的俄罗斯焦煤到港(唐山港)价格已经跌至每吨100美元以下,而从蒙古等地通汽车拉煤,价格要更便宜一些。”

  据了解,当前海外进口焦煤税后到岸价能控制在1200元/吨以下,与国内1300-1500元/吨的价格相比,价格优势明显,这对于深陷“成本倒挂”的焦化企业来说,无疑充满诱惑。

  “2008年8月以后,焦炭一直处于降价过程,虽然焦煤价格也降了一部分,但无法改变焦炭成本倒挂情况。特别是今年2月份以后,焦煤价格大幅上涨,而焦炭价格却依然疲弱,加剧了焦化企业的困难。”山西焦炭电子交易市场总经理岳岩指出。

  但如此大的进口量显然不符合市场现实。杨文彪指出:“山东焦化行业协会达成的协议只是意向性协议,山东、河北要落实如此大的进口量可能性很小。况且如果中国真的如此大规模进口外国焦煤,也会引发国际焦煤价格涨价,进口的成本优势也将会丧失。”

  他表示进口量依然只能起到“打补丁”的作用,而高调提出加大进口力度更大的目的在于向国内焦煤企业发出降价信号,“不降价就加大进口”。而另一方面加大进口本身也会对国内焦煤市场的高价格造成冲击,以助焦炭企业“过冬”。

  山西焦化深陷围困

  山东、河北等沿海省份的焦化企业借进口缓冲高成本困局,而深居内陆的焦炭主产大省山西省却无法直接受益,反而可能扩大其竞争劣势。

  杨文彪告诉记者,山西实际上也已有企业加入了海外购煤大军,但实际上对降低成本影响有限。岳岩也表示:“山西不具备山东、河北的临港优势,进口焦煤运输成本太高,实际上并不划算。”

  而意外的是,身处焦煤主产地的山西,焦化企业的目前成本却是邻近省份最高的。“由于矿难影响,煤矿停产多,导致山西焦煤价格远高于山东、河北两省,目前主焦煤价格在1450-1550元/吨之间。”岳岩告诉记者。

  上游涨价,下游却降价。与焦煤价格坚挺相比,焦化行业却再现“杀价寒流”。显然,面对如此高成本,山西焦协并不愿意降价,但省外降价对山西省焦炭价格形成倒逼,迫使山西焦协近期将3月份焦炭指导价大幅调低150元/吨,二级冶金焦指导价降为1650元/吨,但这一价格仍高于山东省1500元/吨的价格水平,价格劣势尽显。

  岳岩指出:“周边省份激烈的竞争及省外企业在成本上的优势,使得山西焦炭产量、市场份额实际日益变小,且萎缩仍在持续。”

  焦化行业是山西省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但短板明显。杨文彪告诉记者,与山东、河北焦化配套钢铁的完整产业链发展模式不同,山西大多为独产焦化企业,小企业占多数,且当地钢铁业不发达,这样在竞争中市场份额只会是越做越小。

  据了解,山西90%以上是民营企业;90%以上是独立焦化厂。2008年底山西省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将组建5家千万吨级和10家百万吨级焦化集团,但目前仍未见整合动作。

  而在与焦煤企业的对接谈判中,山西焦化也未能发挥“抱团”效应。杨文彪指出,虽然山西省焦化行业协会也成立了焦煤采购团,但焦化企业仍然无法左右焦煤的定价机制,焦煤企业仍然占据了定价主动权。

  对此,岳岩表示,对于山西省焦化行业的困境,山西省政府到目前仍未出台有效政策。他认为当前降低焦煤价格使焦化走出困境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山西省省政府应放开中小煤矿的生产,扩大焦煤的供应量。

    相关专题:

    2009煤炭订货会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